夏新公司发展战略调整案例分析目录导言.......................................................... - 2 -一背景篇....................................................... - 2 -1.公司简介.................................................. - 2 -2.夏新发展现状.............................................. - 3 -3.案例背景.................................................. - 4 -4.小结...................................................... - 6 -二分析篇....................................................... - 7 -1.屡战屡败的战略转移........................................ - 7 -1.1 残酷的现实........................................... - 7 -1.2 技术资源分析........................................ - 12 -1.3 战略管理分析........................................ - 14 -1.4 结论:错误的战略路径选择............................. - 15 -2.立足3G 寻求突破.......................................... - 16 -2.1 环境分析............................................ - 16 -2.2 竞争战略分析........................................ - 17 -2.3资源分析............................................ - 20 -2.4品牌分析............................................ - 26 -2.5夏新公司的SWOT模型分析............................. - 31 -三战略决策篇.................................................. - 35 -1.夏新公司面对市场新变化之决策............................. - 35 -2.决策建议................................................. - 35 -3.夏新带给中国企业的启示................................... - 38 -结束语......................................................... - 39 -案例感言....................................................... - 39 -导言连续7年来坚持立足技术路线的夏新,是一个很让人佩服的企业。
尽管夏新在3C产业链上的布局,因为市场机会的把握不够,使夏新“断尾求生”,放弃了笔记本电脑自有品牌,转向了ODM,但这种以退为进的市场勇气,仍然是值得钦佩。
多年来3G的巨大投入,在没有系统设备的支撑下,通过最简单也是最辛苦的参加展览会的方式,扎实海外市场,逐渐积累海外运营商的认可的经历,为夏新公司积累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之后它又将重心由海外市场转战到国内市场,在完成自己的技术积累之后,积极进军利润率相对较高,但是和国际大品牌同台竞争的中高端产品市场……这一系列的发展轨迹,印证了一个国产消费电子品牌不屈不饶的奋斗历程。
尽管,夏新处在夹缝的日子,甚至于有可能还比较长,但不管怎么样,走过最艰苦岁月的夏新,已经是柳暗花明,也让更多的国产厂商看到了新的希望。
一背景篇1.公司简介夏新(股票代码:600057):图1:夏新商标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夏新电子)的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厦新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3年7月28日,夏新电子的品牌标识由“Amoisonic厦新”更改成“Amoi夏新”,并于2003年8月5日更名为“夏新电子”。
目前夏新电子拥有2万名员工,公司总资产达43亿元人民币。
夏新以研发、生产、销售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为主营业务,同时确立了以3C (Communication通讯, Consumer Electronics 消费电子,Computer计算机)产业融合为核心的相关多元化战略,并已完成3C产业布局,已形成夏新移动、通信、家用系统、便携系统、IT、电子装备等六大事业部体系。
在技术研发方面,夏新拥有一支1200人的研发队伍,在厦门、上海、南京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在国内销售方面,夏新在全国拥有30家销售分公司,300多个办事处;在海外推广方面,夏新已在美国、新加坡等地设立分公司,逐步实施其国际化战略。
夏新电子将发展产品应用技术作为首要任务。
应用技术的实质就是次核心技术,夏新坚持发展次核心技术,提高对核心技术的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逼近核心技术。
作为中国最具研发气质和技术实力的3C电子企业之一,夏新提出“应用先锋,精致为本”的产品研发理念,为消费者缔造动感时尚的生活方式。
同样,在3C融合的企业发展战略上,夏新选择了一条相对务实的发展道路,即打造产品能力、以产品来驱动的3C融合演进模式,预示了中国3C产业新锐势力茁壮成长的势头。
2.夏新发展现状成立于1981年的夏新,最初的主业是生产录像机,是国家定点的录像机主要生产企业。
1997年上市后不久,夏新意识到迅速崛起的VCD将是录像机的终结者,于是成为众多VCD 淘金者中的一员。
1998年,夏新成功转型生产影碟机,影碟机的成功没有持续多久,1999年又将2亿元配股资金的大部分砸向无绳电话机、家庭影院。
但这一次夏新却没有那么幸运。
半年之后,夏新公司摈弃做了20余年的家电业务,向移动通讯领域转型,从而导演了夏新A8神话。
有了A8 打下的良好基础,夏新2003年的形势明显好转。
此后,夏新再一次将触角伸向新产业。
2003年,夏新在手机领域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小灵通业务跃居全国三甲的基础上,全面进军新的业务领域,推出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和数字音乐随身听等产品。
2004年,夏新宣布投资6亿元在厦门新建20万平方米基地。
2006年全球手机市场继续成长,但成长逐渐趋缓,3G手机和智能手机成为发展方向,国内TD-SCDMA手机将在2007年第四季度实现规模市场,而同时全球液晶电视市场也保持高速成长;公司将坚持以移动通讯产品为绝对主业,着力发展3G手机和智能手机等高端产品。
公司也着力抓好液晶电视的应用开发,以产品差异化来提升产品竞争力。
而从夏新电子2007年中期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公司在海外3G手机、智能手机已经获得实质性订单,有把握实现从投入期到产出期的转折。
夏新,这个年轻的品牌,在夏新电子上市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其业务触角已遍及所有热门行业,无论是九十年代的录像机热、影碟机热,还是近几年的手机热、汽车热、3C热、3G热、液晶电视热,夏新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热潮。
3.案例背景(一)夏新——产业(概念)追逐者每一个成功并不是下一个成功的基础。
投机行为的涌动,许多企业不懈地追逐“新兴产业”。
夏新电子(600057)是这类企业的一个缩影,夏新电子上市十年,其业绩已经经历了几次先盈利后亏损的轮回。
在夏新看来,任何企业都应该做产业的投机者,因为每个产业都有兴衰,企业只有把握住产业机会,才能创造财富和价值,因此是否能抓住机会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中国企业持续不断的产业追逐的最终出路何去何从,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无论是九十年代的录像机热、影碟机热,还是近几年的手机热、汽车热、3C 热、3G热、液晶电视热,夏新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热潮。
在这些追逐中,有多少是归因于产业更替的必然,又有多少是源于投机者的原始冲动,还有多少是产业之外的另有所图。
回顾夏新频繁产业追逐的历程成为解读夏新所呈现出来的企业运作思路的基础性和必要前提。
而梳理夏新屡次的产业追逐,一部分化为较大规模的实质性产业投入,一部分则表现为仅有少量的投入或基础,实为吸引眼球制造概念的传播。
这成为分析夏新纷繁的产业追逐的一个基本线索。
(二)一路的追逐夏新最初进入的录像机行业就注定了它会进行产业更替,这一点的必然性使夏新的企业性格里却衍生了不断追逐产业的投机惯性。
成立于1981年的夏新最初的业务是组装一些电子产品,主要是黑白电视机等,这期间夏新主营业务也一直未能明确,企业规模比较小。
直到1993年,夏新开始进军录像机行业,并成为为数不多的国家定点录像机生产企业之一。
但在录像机市场走稳的夏新开始寻求进一步将企业做大的机会。
上市成了夏新适时的选择。
1997 年4 月由夏新电子六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经中国证监会(1997)176 号文批准,以向社会公众募股方式设立厦门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原为1.87亿。
上市后不久,录像机在中国市场短暂产业周期注定了夏新必须寻求新的产业机会,夏新意识到迅速崛起的VCD将是录像机的终结者,并成为众多VCD产品淘金者中的一员,由此夏新开始了追逐产业机会的历程。
夏新在转型生产影碟机获取了上市后的第一桶金,这一转型的成功可给了夏新发展战略的基本理念形成直接的启发,即任何企业都应该做产业的投机者,因为每个产业都有兴衰,企业只有把握住产业机会,才会创造财富和价值。
因此是否能够抓住投机的机会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在此之后,夏新将更多的资金多数投向无绳电话机、家庭影院。
但是由于市场进入者极多,竞争激烈,产品的利润率不断下滑,夏新加入沪市上市公司ST的行列,2002年,夏新公司进入手机行业,创造了A8神话。
在A8辉煌之后的整整两年,夏新一直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支撑点。
立足高端的夏新手机夏新手机成功地塑造起自己品牌形象,却也饱尝到了高端之痛,在2004年夏新的“高端策略”名存实亡,转变为“机海战术”。
2004年是手机厂商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2005年进入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的整合阶段,而2006年,随着3G的应用,手机厂商的集中度更高,而那些生存下来的手机厂商在国际市场也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