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C.晚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D.期末考试动员会上,班主任老师特别强调要避免浮躁情绪的滋生。
2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读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可以让我们烦恼的枷锁;读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让我们失败的阴影;读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可以让我们纯真的友情。
A.驱散珍惜摆脱B.挣脱驱散珍惜C.珍惜摆脱驱散D.摆脱驱逐珍惜3 . 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女娲(wō)澄澈(chè)崛起(jué)B.掺和(chān)绵延(mián)泥捏(niè)C.灵敏(mǐn)寂寞(jì)幽光(yōu)D.蓬勃(bó)揉团(rú)踪迹(zōng)4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她们忍受不公的法律──让她们只能成为男人财产的法律──太久了。
B.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C.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
D.“不用了,让她去吧,”老法官回答道:“我害怕她是对的,害怕不久法律就要改变。
”5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6 .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A.毁灭彷徨莽原呐喊B.莽原呐喊毁灭彷徨C.莽原彷徨毁灭呐喊D.毁灭呐喊莽原彷徨二、现代文阅读2004年是世界水稻年,袁隆平将于10月14日参加美国在艾奥瓦州举行的“世界粮食奖”的颁奖仪式。
世界粮食奖设立于1986年,由总部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的世界粮食奖基金会每年颁发一次,授予“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粮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此奖被看做是国际上在农业方面的最高荣誉。
今年除了他之外,另外一位获奖的是非洲水稻专家蒙蒂·琼斯博士。
拿奖在袁老的一生当中是家常便饭,这些沉甸甸的奖励给他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杂交水稻之父”的荣誉把他送上了神坛。
然而这些对天性自由的袁隆平来说却显得非常不自在,像是做好的笼子一一袁隆平很害怕一些记者把他写成一个典型的学术大师: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谈学术永远都是义正辞严。
“我不过是个幸福的老头。
”他咧着嘴,笑得很开心。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偏僻的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开始了一段奇特而又充满快乐的科学之旅——几十年过去了,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地处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仿佛置身于天人和谐的世外挑源:青山、绿水,几百岁的大棒树和古典而独有湘西特色的楼房相得益彰,处处是嫁接的瓜果、稻田,琅琅读书声和果实的芳香仿佛是这田园景象的背景音乐……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什么都学苏联,政治“一边倒”,连科学研究也“一边倒”,农业科学迷信苏联科学家米丘林、李森科的学说。
袁隆平被他们误导了好多年。
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雄蕊雌蕊都在一朵花里面,雌雄同株,没有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小到细菌,大到人,近亲繁殖的结果是种群的退化。
但是水稻因为花小,其杂交是当时公认的世界难题,设在马尼拉的世界水稻研究中心就是因为困难重重,差点关闭。
袁隆平偏不信这个邪,他突发灵感:专门培养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雄花退化的雄性不育系,没有自己的花粉,这样不就可以做到杂种优势了吗?于是,漫长的寻找过程开始了,要找到这样一株雄花退化而且杂交之后产量猛增的“太监”水稻简直是大海捞针。
从湖南到海南,从四川到云南,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就是为了寻找那株雄性不育系。
就像相隔两世的恋人,即使是大海捞针,但是有一种信念在支持着袁隆平。
寻寻觅觅,观察细小的花蕊。
正午阳光最足,也最毒辣——科学研究是袁隆平最大的快乐,晒一点算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1972年,袁隆平的学生李必湖在海南发现一株野生的雄性不育系水稻“野败”,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豁然开朗。
民以食为天,然而土地的萎缩和人口大爆炸却使吃饭问题越来越严重。
美国一位学者布朗写过一本书《谁来养活中国》,认为中国不仅养不活自己,而且还会成为世界的负担。
袁隆平当然很反对,认为布朗没有考虑到科学发展对农业增产的决定性作用。
但是袁先生很清楚,如果土地状况继续恶化,布朗的预言绝不是危言耸听。
袁隆平计划在2005年完成自己“超级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工作,也就是亩产达到800公斤——水稻现有的平均产量是亩产500公斤左右,而亩产800公斤在袁隆平的实验田里已经成功,下一步是大面积推广。
他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是否可以亲眼看到亩产1000公斤的梦想实现,但是年过古稀的袁先生仍然像年轻人一样每天下田,偶尔还自己开着小奥拓到田间兜风——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将来的事,有将来的人操心。
中国农民都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一是袁隆平”,然而袁先生对此只是表示:“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
”7 . “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你知道其他的四大发明吗?8 .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个幸福的老头”?9 . 调动你的积累,发挥你的想像描摹一下袁隆平在实验田中“专注”地从事科研的情景。
10 . 如果你作为记者去采访他,你最想问哪两个问题?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③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
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
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④松鼠不敢下水。
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⑤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1 . 第①段文字概括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这三个特点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12 . 第②段文字中最能体现“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的句子是:13 . 第③段从哪三方面来说明松鼠的驯良?14 . 举例说明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5 . 第⑤段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其作用是什么?又一个深沉的暗夜,降临在渣滓洞集中营。
风门边挤满了人,久久地望着那挂满刑具的刑讯室。
夜风吹来,带着萧瑟的寒意。
……追悼龙光华以后不久,江姐被押到渣滓洞里来,日夜拷问的次数,已经无从计算了。
大家都知道,为了保卫党的机密,江姐忍受了多少摧残,获得了多少同志的尊敬。
经过绝食斗争,敌人被迫接受了条件,不敢继续迫害了,现在却在渣滓洞对江姐进行严刑拷打,很显然,这是敌人疯狂的报复!江姐不仅为党,也为大家受苦,这使得每个人都感到敬佩而又十分痛苦。
“猫头鹰和狗熊到女牢去了!”余新江一惊,眼光立刻转向女牢。
黑沉沉的夜里,黯淡的狱灯,使他看不清远处。
“提谁?”焦急不安的声音又在询问。
“江雪琴!”“是她!看,江姐出来了!”“又是江姐。
”余新江的心像沉甸甸的铅块,朝无底深渊沉落。
所有的牢房,一时都陷入难堪的沉默。
过了好些时候,人们听到了审问的声音:“你说不说?到底说不说?”传来特务绝望的狂叫,混合着恐怖的狞笑。
接着,渣滓洞又坠入死一般的沉寂中。
听得清一个庄重无畏的声音在静寂中回答:“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
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江姐沉静、安宁的语音,使人想起了她刚被押进渣滓洞的那天,她在同志们面前微笑着,充满胜利信心的刚毅神情。
听着她的声音,仿佛像看见她正一动也不动地站在刑讯室里,面对着束手无策的敌人。
可是江姐镇定的声音,并不能免除同志们痛苦的关切。
大概是江姐的平静的回答,使得敌人不得不重新考虑对策,讯问的声音,忽然停了下来。
楼七室同志们焦灼的谈话又继续了。
“又是叛徒甫志高!”余新江愤怒地骂了一句。
他又问:“和江姐一道,川北还有人被捕吗?”“没有,就她一个。
”“听说华蓥山纵队在公路上抢救过江姐,但是阴险的特务,前一夜用船把江姐押到重庆……”“哎——”人们痛苦地把惋惜之情化为一声长叹。
刑讯室里又传来了声音,是徐鹏飞毒辣的笑声。
“谅你一个女共产党,还制伏不了?你不愿讲,好嘛,我们帮你打开嘴巴。
来人!”接着,传来一阵狼嚎似的匪徒的狂吼。
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