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如何作好本职工作》,承蒙领导的信任让我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作好本职工作,这是个永恒的话题,关于如何做好本职工作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如何定位自己(一)如何认识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对接人待物和处理问题,对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美满,会有极大的好处。

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或者盲目自高自大,成为自大狂。

因此,我们应可能的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自我,发展自我。

如何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呢?现阐述如下方法,供参考。

1.从现实和历史的状况中认识自己现实中,你最近事业、工作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如何,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要尽可能准确。

历史的,你以前事业、工作情况如何,要尽可能客观。

2.从个人和大家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个人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个人,如你最好的朋友,最密切的同事等等,一般的说,他们比别人更了解你。

大家的,可以是单位的看法,也可以是综合大家的看法。

3.从工作和学习中认识自己工作的,你的工作的各种情况,比如,是否喜欢你的工作,成绩如何;学习的,你对学习怎么看,是否感兴趣,对业务学习,政治学习,专业学习是什么态度,效果如何。

4.从事业和生活中认识自己你的事业心怎么样,从事的是什么事业,你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是心甘情愿为之奋斗还是勉强应付,你从事的事业现在成就如何?你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怎么样,是否幸福,原因何在?5.从自己的强项的和弱项中认识自己在工作、学习或者爱好中,你的强项是什么,你最强的是什么,成就如何,别人怎么看?你的弱项是什么,在弱项中,他们是一种什么具体情况?6.从以往的成功和挫折中认识自我成功和挫折最能反映个人性格或能力上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7.从感兴趣和讨厌的事情中认识自己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哪一种你最感兴趣?这种兴趣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这种兴趣是否高雅、正当?这种兴趣是否发展为爱好?在这方面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你讨厌什么?你讨厌人和物是一个什么具体情况?8.从单位和家庭中认识自己单位的,你在单位的表现如何,单位的地位怎么样,同事怎么看你。

家庭的,你在家里的情况怎么样,对家庭是否有责任心,全家人怎么看你,你的父母亲,配偶怎么看你,孩子怎么看你。

9.从生理和心理上认识自己生理主要是指身体是否健康。

心理包括的内容要多,如,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品质如何,意志,毅力,心胸,情绪的基本情况等等。

分析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是为了科学评价自己时,最好包括这部分内容,这样会更全面,准确的认识自己。

10.用传统的和科学的方法认识自己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如何识人识己的方法,可以进行借鉴。

现在也有不少科学测验如心理测验,可以借鉴。

在采用上述方法,综合各种情况后,自己进一步全面的分析对比,采纳正确的认识,剔除错误的看法,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高估自己,也不贬低自己。

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发展潜力。

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心理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认识自我,要尽量客观、准确、全面,避免因为个人认识或个人动机出现较大误差。

再者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现壮和未来,是为了更好的把握自己,发展自己,要避免因此限制自己,成为发展的桎枯。

(二)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融进人海,我们要学会远望,看好自己所处的位置,这很重要。

位置是什么?不同的人对位置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认为位置就是职位,有的人认为位置就是成就,有的人认为位置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位置就是工作,有的人认为位置就是信任,有的人认为位置就是权力,有的人认为位置就是……不管如何,我们可以比照工作来谈位置。

对工作而言,现代的工作,给人们很大压力,有时会身心俱疲。

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对自己工作的远景没有看清楚,对自己生存的意义理解不深所致。

如果自己能够学会恪尽职守、精益求精,那么你就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要做到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你就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有为这个工作努力的愿望,要有做好这份工作的信心,要有自己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去考虑自己在这个环境中如何奋进。

凡是工作,都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一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也要处理好自己热血沸腾和遇到坎坷时的不同境遇,有时热血变冷,有时信心皆无,有时仰天长叹,有时悲愤有加,有时……我想,如果能唤起自己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信念,在如下几方面做好,那么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1.唤起自己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信念,努力创造寻找自己位置的机遇要知道,机遇是人创造出来的,个人的努力和信念是前提,相信自己,并进行不懈的努力,机遇一定会向你走来。

有些人,总是埋怨自己没有机遇,其实,不是没有,而是自己的努力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如果再努力一把机遇就来了,可是自己却给放弃了;有些人,努力到了,机遇也来了,可是面对机遇自己却犹豫了,使得机遇转瞬即逝,实在是可惜。

2.唤起自己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信念,努力超越领导对你的期望超越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在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

因为,任何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工作能力强,为自己独当一面,也正因为如此,领导对自己的属下都会有所期望,只要你能够利用好这个期望,努力超越这个期望,你就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3.唤起自己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信念,准时完成领导给你的各项工作准时完成领导的任务,是领导对下属最基本的期望,这是你能够找到自己位的前提。

如果你自己连领导布置给你的基本任务都完不成,你能有什么样的位置,即便是给你位置,你又能如何?4.唤起自己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信念,坚定自己的工作职责,主动地开展工作,并把工作创造性完成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这是领导对下属的最重要期望,完成这种期望,是获得自己位置的根本保障。

5.唤起自己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信念,竭尽全力,把事情办得出乎意料的好办事出乎意料的好,会增加领导对你的信任,会增加自己努力的信心,会促进自己尽快找到位置。

6.唤起自己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信念,提高你对领导的重要性,就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你对领导的重要性,就是领导对你的信任,说明你重要,这能促进更好地你找到自己的位置。

7.唤起自己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信念,同事之间精诚合作,能够给他人以帮助现今时代,不会合作是不行的,不合作,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完成的。

帮助他人是一种品质,合作也是一种品质,只有融合在一起,你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8.唤起自己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信念,相信自己,持之以恒对于我们个人来讲自信是找到位置的核心问题,持之以恒是保障,用自己的行为品质换得同事和领导的信任是获取位置的有效途径。

总之,对位置而言,不管是哪一种,一时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你持之以恒,也许需要你一生的努力。

对位置而言,也不管是哪一种,在他人看来都会存有不同看法,但是,只要是自己认为可行,自己走的自信,自己走得愉悦,自己走得心安理得,自己走得有价值,同时,自己对自己的追求能够承担责任,就已经足矣。

凡事不能没有期望,凡事也不能期望过大,因为量变总会引起质变的。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生路上走得自信、从容。

(三)如何向复合人才转化所谓“复合”,是指知识与技能的复合。

那么,要做到知识与技能的复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知识嫁接”——知识复合的桥梁。

有专家论证:加入WTO后,对45岁以上的人冲击最大,他们接受教育和参加工作均在计划经济时代。

由于受时代影响,他们知识不足且相对落后,加之技能单一,年龄偏大,观念保守,致使与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的时代很不适应。

对于他们来说,要么待岗等退休,要么继续拼搏,更新知识,强化训练,迎接挑战。

45岁以下的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的,所接受的知识不够丰富而且较为陈旧,唯一的方法是奋起直追,更新知识,自我“充电”;另一部分为1990年以后考取大学的,对他们要进行继续教育,化知识为技能。

不管哪部分人,更新知识,接受第二、第三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将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进行“嫁接”,这是融通知识的桥梁。

“知识嫁接”不是简单的知识“拼盘”,而是将各类知识进行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依存,自觉渗透、交叉,促进交叉知识、边缘知识在头脑中生化、成长,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知识嫁接”的另一个途径是:请进来,走出去。

所谓请进来,就是请外国的专家、学者来华讲课,传播知识。

所谓走出去,就是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国培训、深造,直接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知识。

还可以用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举办各种培训班。

“知识嫁接”可以跨专业、跨地域学习,一个人应接受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学习,打破人为的专业“藩篱”,让知识信息自由流动交汇。

1.勇于实践——技能复合的手段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能力,即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知识是“死的”,技能才是“活的”。

知识要转化为技能,关键在于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将知识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水平。

实践就是要用“知识”这个“矢”射“技能”这个“的”。

要想击中目标,需要像射击运动员一样,反复训练。

训练不仅要有恒心,付出辛勤的汗水,而且还要方法正确。

训练既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自己揣摸、体味,深悟其理,循序渐进,由量的积累最终达到质的飞跃。

2.思维方式转换——复合型人才更需要哲学指导由于文化传统不一样,东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有着巨大差异。

中国人看问题重整体,长于综合;西方人看问题重分析,偏于比较。

从类型上看,中国人属于收敛型思维,西方人属于发散型思维。

收敛型思维的结果只有一个,发散型思维的结果至少有两个以上。

收敛型思维的过程具有模糊性,不明晰,便于统一运作;发散型思维过程具有明晰性,且有多个结果,更利于比较,好中选优。

两种思维方式各有千秋。

要造就复合型人才,需要大力进行发散型思维训练。

面对同一个问题,要想方设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出多种不同的结果,拓宽思路。

面对不同领域的知识,要善于用发散型思维方式去思考,并将思考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异同点,将知识信息加以对流、连接。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并将训练结果进行比较,找出效果最佳的方法。

不管是收敛型思维,还是发散型思维,都要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指导学习和工作。

还要自觉拓宽思路,汲取动态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知识,开阔视野,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

3.自如操作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的敲门砖计算机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