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 PC 安装 分部分项工程
交底日期
2015年4月10日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交底内容: 1.吊装准备
1.1. 技术准备:
1.1.1 .所有需在结构中预埋的预埋件必须在构件图绘制前将每个埋件进行定位,并准确 的反映在
构件图中。

1.1.2 .构件模具生产顺序和构件加工顺序及构件装车顺序必须与现场吊装计划相对应, 避免因为
构件未加工或装车顺序错误影响现场施工进度。

1.1.3.预制构件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并应符合现行标准要求。

纹、翘曲等有质量缺陷的楼板不准进场,按型号分类码放整齐并做好标识。

钢筋、 砂、石子、水泥等均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并应进行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1.1.4 .构件图出图后,第一时间必须对构件图中的预留预埋部分认真核对, 无错误。

避免构件生产后无法满足施工措施和建筑功能的要求。

1.1.5.
必须向
吊装工长及吊装班组长和一线作业人员进行透彻的技术交底,吃透 NPC 构
件图,熟悉掌握每一道工序流程和施工方法。

1.1.6. 必须保证底层预留插筋位置的准确性,根据构件图纸上的尺寸逐一核对校正,确 保不因插
筋问题影响吊装进度。

1.2. 现场准备:
1.2.1. 现场场地应平整、夯实,确保构件堆场不出现沉陷,运输构件车辆行走的临时道 路要按规
定等级施工,并配备好钢板道板备用。

1.2.2现场车辆行走通道宽度必须能满足车辆可同时进出,避免因道路问题影响吊装衔 接。

1.2.3塔吊型号和位置根据构件重量和范围进行确定,原则上距离最重构件和吊装难度最 大的构件
最近。

1.3. 吊装前准备: 1.3.1.
依据吊装图组织构件进场,按图码放,垫木距板端 30cm 上下对齐。

墙板宜直
堆放,并有可靠紧固措施以防倾倒;楼板堆放高度不超过10块,并检查构件质量,对有裂纹, 翘曲或
断裂损坏的构件不得采用。

1.3.2 .构件吊装前必须整理吊具,并根据构件不同形式和大小安装好吊具,这样既节省 吊装时
间又可保证吊装质量和安全。

对于有裂 灌浆材
确保无遗漏、
、/
工程名称分部工程PC安装
分部分项工程交底日期2015年4月10日交底内容:
1.3.3.构件进场后根据构件标号和吊装计划的吊装序号在构件上标出序号,并在图纸上标出序号位置,这样可直观表示出构件位置,便于吊装工和指挥操作,减少误吊几率。

1.3.4.所有构件吊装前必须在相关构件上将各个截面的控制线提前放好,并办完相应预检手续,可节省吊装、调整时间并利于质量控制。

1.3.5.墙体吊装前必须将调节工具埋件提前安装在墙体上,可减少吊装时间,并利于质量控制。

1.3.6.梁板构件吊装前必须测量并修正墙柱顶标高,确保与梁底标高一致,便于梁板就位。

1.3.7.设备工具:QTZ100塔吊、撬棒、圆形套管、100X 100mn方木,线锤、水平尺、扳手、斜撑杆、水平撑杆、水准仪、经纬仪、墨斗、塔尺、米尺、5米钢尺、50米长钢尺等。

1.3.8.吊装构件以前按设计图纸核对板型号,对设计中与施工规范要求或实际情况发生
冲突的部位应提前与设计进行协商解决,按照每层的构件平面吊装图,作为施工中的吊装依据。

2.PC构件吊装
2.1.吊装流程一般可按同一类型的构件,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进行,这样对构件吊装的
有条理性和楼层安全围挡、作业安全有利。

根据图纸及控制线现场用墨线弹出构件边线(内墙柱构件)及200mm勾件控制线、洞口边线及构件边缘线、剪力墙暗柱位置线;
2.2.构件起吊离开地面时如顶部(表面)未达到水平,必须调整水平后再吊至构件就位处,这样便于钢筋对位和构件定位;飘窗、阳台、楼梯、部分梁构件等同一构件上吊点高低有不同的,低处吊点采用吊葫芦进行拉吊,起吊后调平,落位时采用葫芦紧松调整标高。

2.3.梁吊装前应将所有梁底标高进行统计,有交叉部分梁吊装方案根据先低后高进行安排施工。

2.4.选择构件吊装机型,遵循小车回转半径和大臂的长度距离;最大吊点的单件不利吨量与起吊限量的相符;建筑物高度与吊机的可吊高度的一致。

构件高空吊装,要避免小车由外向内水平靠放的作业方式和猛放、急刹等现象,以防构件碰撞破坏。

2.5.先粗放,后精调,充分利用和发挥垂直吊运工效,缩短吊装工期。

采用“先柱、梁结构施工,后外墙构件安装”的施工体系,要注意对连接件的固定与检查,脱钩前,螺栓与外墙构件必须连接稳固、可靠。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工程名称分部工程PC安装
分部分项工程交底日期2015年4月10日交底内容: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分部工程PC安装
分部分项工程交底日期2015年4月10日
交底内容:
333 .梁底支撑标高调整必须高出梁底结构标高2mm使支撑充分受力,避免预制梁底
开裂。

由于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构件不是整体预制,在吊装就位后不能承受自身荷载,因此梁底支撑间距不得大于1.5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1.5mm标高不得大于3mm
不合格是否合格
■- .■-
合格_
构件吊装流程控制图
3.4板吊装控制
3.4.1、板吊装顺序尽量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

3.4.2、板底支撑与梁支撑基本相同,板底支撑水平间距不得大于 1.5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2mm标高不得大于3mm悬挑板外端比内端支撑尽量调高3mm
3.4.3、每块板吊装就位后偏差不得大于2mm累计误差不得大于5mm
3.5、其它构件吊装控制
其它小型构件的吊装标高控制不得大于5mm定位控制不大于8mm
3.6、进入现场的预制构件,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结构性能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要求。

预制构件与结构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连接处钢筋或埋件采用焊接或搭接连接时,接头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或相应的搭接长度要求。

交底内容:
3.7、 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当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吊装上一层结构 构件;当
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在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0N /mm 或具有足够的支撑时方可吊装 上一层构件。

已安装完毕的预制构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 荷载。

3.8、 预制构件码放和运输时的支撑位置和方法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要求。

3.9、 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在构件和相应的支承结构上标出中心线、标高等控 制尺寸,
按标准图或设计文件校核预埋螺杆(套筒)、连接钢筋等,并作出标志。

3.10、 预制构件应按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吊装。

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 于450,
否则应采用吊架。

3.11、 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采取保证构件稳定的临时固定措施,并应根据水准点和 轴线(或
控制线)校正位置。

3.12、 装配式结构中的接头和拼缝应符合设计要求。

工序检验到位,工序质量控制必须 做到有可
追溯性。

3.1.3. 其他注意事项:构件吊装标识简单易懂;吊装人员在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协调 合作意
识强。

指挥人员指令清晰,不得含糊不清。

4、PC 构件与现浇结构连接
4.1 PC 构件与现浇混凝土接触面,可采用凿毛或拉毛处理外,或采用缓凝汰石子露石等 处理方
法,但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4.2. 锚筋与预埋伸出钢筋,是保证构件连接可靠与结构整体性的要求,必须按设计图纸 和现场规
范、规程执行。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工程名称 分部分项工程
技术交底记录
分部工程 交底日期
PC 安装
2015年4月10日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