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静郭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57061yuanjing@ guoc@摘要: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具有很多优点。
但是,目前在多媒体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进行了详细阐述。
用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保证多媒体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包括广泛收集资料、建立课件素材库,根据教学对象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熟悉软件、掌握用法,把握课件制作的原则和制作运用多媒体课件等5个步骤。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则是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概括为控制好上课的节奏、突出重点难点,创设互动教学情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等3个原则。
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制作 课堂教学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用于教学,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具有很多优点。
例如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1];促进了教师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增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利于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等[2]。
但是,目前在多媒体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
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信息,谈几点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粗浅见解。
1用心制作多媒体课件1.1广泛收集资料,建立课件素材库丰富的图文和实物资料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础。
广泛收集资料要求随时、随地有意发现可能对课堂教学有用的信息,将其扫描、绘制、下载、拍摄,并进行格式转换、色彩调整、剪裁加工、分类整理、编辑保存,建立系统全面的课件素材库并及时补充。
课件素材不仅存在于教材、专业图书、科研报告中;在期刊杂志、图片素材光盘、影视作品,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素材,而且这些素材少了学究气,多了自然和灵性,往往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11.2根据教学对象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并不是一旦制作完成便可一劳永逸,对所有的人都适用。
即使讲授同一门课程,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也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分别组织教材,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例如同是《岩相古地理》课程,面对同专业的本科函授生、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等不同的授课对象就应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有所不同。
例如,函授学员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理论基础稍差,以平时自学为主,针对他们的教学内容应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给每个学员提供详细的教学提纲,并在每一章节的最后总结该章重点和难点,便于学员自学;同时列举油田勘探实例,把抽象的模式与他们亲历的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当教学对象为自学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相对增强的二年级在校本科生时,教材除了仍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安排章节总结外,还应补充适当的课本外内容,并指出必要的课外参考书要求学生课下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如果授课对象是硕士研究生,针对教学对象大多具有岩石学和地质学基础,并陆续介入导师科研工作的特点,应该在教材的“深、精、尖、广”方面下功夫,即要突出学科和科研前沿、突出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突出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知识层次的提高,也应随时修改、补充教学内容,才能使课程教学与学科发展同步,始终保持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1.3熟悉软件,掌握用法学习、掌握适合教学需要和教学设备水平的应用软件是制作优秀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支撑。
PowerPoint和Authorware是教师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
其中PowerPoint 是微软公司制作幻灯片和简报的软件,内置丰富的动画和几十种声音效果,并有强大的超级链接以及由此带来的交互功能,可以直接调用外部媒体文件,可以创建和编辑用于幻灯片播放、会议、web 页的演示文稿,同其它同类软件相比,具有安装普及,易于掌握,操作简便,使用方便的优点,是目前许多教师制作电子教案的首选软件。
由于PowerPoint具有结构灵活、所见即所得等特点,尤其适合制作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程的课件[3]。
1.4把握课件制作的原则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的原则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4]。
教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 又利于学生的学。
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原则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不能占用过多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尤其是演示模拟实验, 更要符合科学性。
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达式力求准确无误, 语言配音也要准确。
简约性原则课件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
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 同一画面对象不易多, 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
艺术性原则美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优质的课件应是精彩内容与美好形式的统一。
1.5制作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积极准备,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局限于教材,成为教材的翻版,也不能片面追求外观,追求媒体形式的“全”,过于注重视觉形象和技术的高水平。
例如部分课件屏幕版面过于花俏,图文、表格和公式推导一次性显示过多,这样的课件只适合于技术讲座,不适合课堂教学;还有少数课件粗制滥造,或盲目引用,直接影响到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合理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
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5.1课件要有整体性和层次感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些相关知识的集合。
因此必须注重课堂中知识传授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另外,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使其条理清楚、循序渐进。
具体来说,每张演示文稿应有分级标题,每一章节应有目录演示文稿,可在每一个一级标题内容结束时将其插入,使教学内容的各知识点成为紧密联系的有机体,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概念。
1.5.2课件页面设计要体现心理学的原则、教育学的规律、美学的感应首先是色彩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媒体的制作不同于广告宣传,其屏幕的色彩、构图要符合教学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
在考虑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要考虑保护学生的视力,尤其是坐在前排的同学,屏幕对其视力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在色彩的使用上,颜色搭配应协调、柔和、清爽。
即要注意背景和内容有较强的对比度,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利于学生观看、记录,并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刺激大脑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又不宜太过刺激和强烈对比,造成学生眼睛过度疲劳。
一般来说,屏幕底色最好为浅色,过分艳丽、斑斓的色彩不仅影响学3[5]。
其次,关于字体、字号的选择和字数的控制。
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大学生对演示文稿的字体呈现多元化选择,可见字体对演示文稿的制作不构成太大的影响,基于不同教师的使用习惯去选择字体就可以。
字号、行距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学生阅读清楚和保护视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演示文稿的整体画面和视觉效果,还要考虑一页演示文稿承载的信息量。
从学生阅读和保护视力角度考虑,文字的字号最好不要小于20号,并适当扩大行间距和段落间距,使幻灯片内容简介,段落清晰,便于学生观看和记录。
有时为了强调某些内容,还可选用更大字号(如36、40……)加强学生对其的印象和重视程度。
每页演示文稿字数的多少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
多媒体课件承载的信息量不是体现在文字的多寡上。
一般来说,每页演示文稿文字宜少不宜多,字号、间距宜大不宜小,只显示教学内容的提纲和重点;换句话说,只把需要学生记录的文字显示在幻灯片上。
教学实践证实,不论重要与否,只要显示在幻灯片上的内容,学生都想记录。
那种满篇文字、密密麻麻、不分层次的演示文稿虽然方便了教师,却苦了学生,尽管不得要领,却怕错过重点,在紧张记录中耽误了听讲,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是关于动与静、图与文、无声与有声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的特色,给人丰满的感觉,单靠文字演示和静态画面是达不到效果的。
要用图片补充说明文字内容,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视觉冲击力。
让文字与图片有机地结合,不仅使多媒体课件显得美观、引人注目,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内容。
适当的动画可以加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启发式教学方式中,以动画形式提出问题,展示参考答案等,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维动画的演示让静态画面的演示与动画效果有机地结合,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动感效应。
但图片的演示和动感效应也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有些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尽管看上去“花哨”、“好玩”,但是违背了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了学生对问题本身的思考和理性思维,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总之,多媒体课件应充分体现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探索制作技巧,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优秀多媒体课件,努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得出如下几点体会:2.1控制好上课的节奏,突出重点、难点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时,由于大部分教师将所用文字、图形、公式推导、动画等内容都事先存储在计算机中,课堂上很少甚至完全不用粉笔书写,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这本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但如果教师把握不住授课速度,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效应。
学生学习新的内容,需要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
以前用黑板上课时,教学节奏较慢,学生相对比较适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时,有些课件由于容量较大,教师几乎以幻灯片浏览的方式上课,“老师讲得太快,笔记跟不上”成了学生的普遍意见。
所以教师应掌握好授课速度和节奏,让每一张幻灯片都有足够的停留时间,重点部分停留的时间可稍长一些,并进行详尽的讲解,使文字和图片都能让学生有时间看清,并能记下标题和定义、原理等重点内容。
按我的经验,地质类的课件图文比例基本上是1:1,每节课可以讲授的演示文稿页数在20-25间较为适宜,超过这个限度授课速度就要加快,学生很难适应,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正如一篇文章的好坏,看它中心思想是否明确;一堂课的好坏,是看教师能否讲出重点内容。
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应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在适当的时机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般来说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在课前提出重点。
即在导入新课后,就可提出本节重点,这种方式有它的局限性,但在前后有关联的两节课中,用这种方式最好。
第二种是在讲课的中间提出重点,这种方式适合于讲某一定理、定律,重点是定理应用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