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决算审计工作
方案
财政决算审计工作方案
—西咸审计局袁科研
根据新区批准的项目安排,以及《审计法》第十六条规定,研究决定对新区五个新城财政收支决算进行审计,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如下:
一、审计的目的:经过财政决算审计摸清财政家底及政府负债状况,促进地方政府和财税部门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规财税管理,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发挥财政审计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二、审计的范围:财政收支决算情况、其它各项财政资金的财务收支情况(包括财政预算外专户金、财政专项周转金及财政信用资金)税收征管情况、国库资金管理情况。
必要时对一些问题可追溯到以前年度或延伸到下年度及延伸审计部份预算部门单位。
三、审计的重点和内容
(一)对财政部门的审计
1、审查财政决算的真实性。
主要是审查财税部门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以及决算报表编制的完整性、准确的真实性;收入的合法性及支出的合规性,有无虚增收入,虚列支出现象;有无会计核算不真实的问题。
2、审查政府对国家财政政策执行情况。
重点审查政府执行国家财政法规制度情况及各项财政政策制订是否与国务院财政部、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财政等制订的法规政策规定精神相符。
3、收入退库的审计。
重点审计农业四税及契税退库是否真实、合法,操作是否
4、财政部门预算外资金专户及其它中户资金的审存在应缴未缴国库的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各项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土地出让金收重点审计应缴入国库的预算收入是否及理的各项预算外资金是否按规定上缴财政专。
5、财政周转金的审计。
重点审计是否存在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的文件下发后继违规核销各项贷。
6、预算的编制、批复和调整的审计。
重点审计财政部门向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批复是否及时;预算调整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结转下年支出的内容是否真实。
7、审查使用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情况。
(1)重点审计地方对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
检查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是否及时、使用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有无滞留或挪用的问题重点延伸审计林业、水利、扶贫、教育等部门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有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
(2)在专项资金的拨付环节,要关注滞留专项资金的问题。
部分行政单位违反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未及时、足额地将专项资金拨付到位,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3)关注专项资金的项目实施和效益情况
一是利用宏观经济与社会指标分析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发生项目闲置、工程质量低劣、效益低下以及损失浪费的问题;
二是利用财务、经济、技术能力指标,如投资回收期、获利能力、财务净现值等,分析项目运行后的经济效益情况,如是否带动就业、增加产值、拉动周边和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区域规模经济的形成等。
三是审查项目是否进行竣工决算验收,项目的实际投资与预算之间的差额,有无擅自扩大或缩小项目规模,造成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
8、政府性基金收支的审计。
重点审计水利建设基金、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各项基金收入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基金支出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先收后支、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挤占挪用直接或间接用于对外投资。
9、审查上下级财政分配关系问题。
主要是审查财税部门是否正确处理好上下级财政分配关系,有无自定政策侵蚀上级税基;有无在收入征缴环节经过混淆收入入库级次、变更收入科目、违规减免税等方式挖挤上级财政收无在上下级财政结算环节,经过隐瞒转移属结算项目的收入少上缴上级财政,或虚报结算基础数字多得上级财政返还补助的问题。
10、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
重点评价上级专项补助和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
分析全年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规
模、构成以及投向,结合对政策落实情况以及财政支出真实性的检查,从支农、科技、住房、教育等支出中,选择投资大、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项目资金,对项目单位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管理及项目投资效果进行延伸审计,评价资金使用效益,检查有无编造虚假项目或项目不落实,骗取专项资金,挤占挪用、闲置浪费专项资金,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
其次重点评价城建资金使用效益。
选择财政投入大的城建项目,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延伸审计。
(二)对地税部门的审计
1、税收政策制订和执行情况审计。
是否存在违反国家规定超权限制定(或变通税收政策)包税(或变相包税)、减税、免税、退税、先征后返政策的问题;是否在违规制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规定,侵蚀税基影响税收收入的问题。
对税收政策的审计应结合对县府办审计中反映的问题,一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2、税收征收管理审计。
经过延伸审计。
部分事业单位,重点审查以面的问题:
第一,是否存在漏征、不征、缓征税收等违规问题。
第二,延伸审计的单位是否存在未按规定申报各项税款的问题。
第三,是否存在人为调整税种的问题;
第四,是否存在违规设立税款过渡户,人为调节收入进度造成税款入库不及时或坐支截留税款收入问题;
第五,是否存在抬高地方所得税基数而征“过头税”等其它问题。
(三)对国库的审计
1、预算收入收纳、划分、报解情况的审计。
主要否按规定准确纳、报解瞒、截留、挪用库款;有无混淆预算预算
收入级次。
2、预算收入退库情况审计。
主要审查办理的预算收入退库是否家规定的律、法规和政策;收入退库有无批准的文件依据,是否按规定的手续审核、办理;收入退库的款项是否严格按批准的文件退库给相关的单位等。
3、预算资金拨付情况审计。
主要审查是否及时拨付各项预算支出款项,是否及时办理财政部门上下级资金往来,有无未经财政部门同意随意动用库款,影响预算资金的正常调拨情况等。
(四)对部门决算审计
1、将部门决算草案与具体规定进行核对,检查决算草案编制的合法性。
2、将部门决算的年初数与上年决算的年末数进行核对,检查本年年初数的真实性。
3、将部门的本年决算草案数与年初预算进行核对,检查部门决算与预算的一致性。
4、将所属单位的年度决算与部门汇总决算进行核对,检查部门汇总决算的完整性。
5、将部门的决算报表与单位会计账簿进行核对,检查账表之间的一致性。
6、将年终账务结转情况与相关法规规定进行核对,检查年终账务处理的合法性。
7、公务支出预算管理
(1)重点检查内容:
第一,“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和楼堂馆所建设维护经费等公务支出预算编制、审核报批、执行和决算。
第二,按规定压缩经费支出规模,及时全面公开预决算信息。
(2)重点检查问题:
第一,预决算编制问题。
预决算编制不规范,有关公务支出的政府采购预算编报不完整。
第二,预算执行及决算问题。
未经批准用追加预算等方式突破预算控制规模,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或实施采购;虚列支出、转移或套取预算资金;超范围、超标准列支公务支出;向下级单位、企业、个人以及驻外机构等转嫁公务支出费用;纳入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支出未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违规购置商业预付卡、虚假票据报销、财务管理不规范、决算数据不真实等。
(3)公务支出预算管理审计重点下的账务处理
第一,公务支出预算管理审计主要是“三公”经费、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