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题型
名词辨析(4分×5=20分)
第
•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变化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
1
10、短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有替代关系。
•领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含义
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大炮vs黄油;环境vs收益;效率vs公平)
•理解循环流向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两个模型的内容
循环流向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p21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
第
•
•
•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成本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是因为它使人们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理解四种市场结构的含义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
商品量
供给:把价格与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影响供给的因素:投入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其他因素引起的都将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 理解互补品与替代品的含义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 熟悉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
•
• 第• •
• E p >1富有弹性曲线平坦降价销售可以增加销售收入
()()12121
2121212121222Q Q P P P P Q Q P P P P Q Q Q Q ++⨯--=÷+-÷÷+-=
E p<1缺乏弹性曲线陡峭提价销售才能增加销售收入
但是,由于同一条直线上弹性值不同,这就决定了在陡峭的曲线的上部,降价也能增加销售收入,反之,在平坦曲线的下部,降价则要减少销售收入。
E p=1单位弹性价格变动,总收益不动
•
第
•
的发展,如稳定农业生产;扩大农业投资;长期中则增加财政负担,农产品供给过多,失业增加。
政府决定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为限制价格,在短期中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但却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引发黑市交
易、请客送礼,败坏社会气,滋生腐败。
一般来说,行政手段干预的负面效应很大,市场手段改变需求的负面效应较小,但这两个手段仍只能在短期中不得已而为之,而不能作为常规操作手段。
现在发达国家着眼于改变供给,其效果相对要好得多。
•
•
•
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第7章
•掌握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以及总剩余等概念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由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
反映了经济福利。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利益,由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
•
•学会利用供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及其变动(比如技术革新的影响)
第8-9章
•熟练应用供求曲线分析税收和补贴所造成的无谓损失p137
无谓损失:当税收(或某种其他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贸易的好处——买者评价与卖者成本之间的差额——小于税收。
一旦征税,这些贸易就无法进行。
无谓损失就是由于税收阻止了这些互利的贸易而引起的剩余损失。
由于供给和序曲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的反应程度,所以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
税会引起无谓损失,因为它是一种税,扭曲了激励,并使稀缺资源配置背离了最优水平。
一部分是国内企业以高成本生产造成的无谓损失,一部分是消费不足的无谓损失。
P156
第10章
•理解正外部性、负外部性的含义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会影响别的经济主体的福利。
外部性有负,也有正,前者增加别人的福利,后者减少别人的福利。
负外部性: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社会最适量小于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征税
贴
第
•
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有无竞争性,如国防、灯塔、知识、基础研究和反贫困。
共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如清洁的空气和水、畅通的交通和野生动物。
自然垄断: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搭便车:享有物品的好处,却避开付费的行为。
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就排除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
但
•
第
•
平均成本:单位产品上分摊的成本
边际成本:生产最后一个单位产品所发生的成本
•注意区分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与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含义
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因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
•理解图14-1平均成本、图14-3供给曲线以及图14-7完全竞争的含义
•能够区分竞争性市场需求曲线与个别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以及竞争性市场的长期(短期)供给曲线与个别企业的长期(短期)供给曲线。
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
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
•理解图15-5垄断者的利润和15-8垄断无谓损失的含义p268p271 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
•
加垄断者的利润,可能减少无谓损失。
通过使一些本来不想购买的消费者得到物品而增加经济福利。
第18-22章
•理解生产要素的需求为何是一种派生需求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
这就是说,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对电脑程序员的需求与电脑软件的供给必然密切相关,而对加油站服务员的需求与汽油供给必然密切相关。
•
•
人力资本:对人的教育和在职培训投资的积累,主要是教育。
教育的人力资本观点:教育提高了工资是因为教育使工人的生产率提高。
企业——劳动需求者——愿意向教育水平高的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因为他们有着较高的边际生产率。
工人——劳动供给者——只有在收教育的费用能得到回报时才愿意支付教育的成本。
实际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与较低的工人之间的工资差别可
以作为对受教育成本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教育的信号理论:企业把教育状况作为区分高能力工人与低能力工人的一种方法。
正规学校教育并没有真正的生产率利益,但工人通过在学校花费数年的意愿向雇主发出其内在生产率的信号。
•
无差异曲线: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一条曲线。
任意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的比率,称为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1)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4)凸向原点,反映了消费者更愿意放弃他已大量拥有的一种物品
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
Y物•
昂贵了,这就鼓励工人用消费替代闲暇。
换句话说,替代效应使工人因为更高的工资而更勤奋地工作,这就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考虑收入效应,当工资增加时,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现在工人的状况变得比以前好了。
只要消费和闲暇都是正常物品,他就倾向于用这种福利增加来享受更高的消费和更大的闲
暇。
换句话说,收入效应导致他的工作减少,这就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就增加工作,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就减少工作。
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既可能向右上方倾斜,也可能向后倾斜。
•掌握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以及信号发送与甄别的概念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