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十大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的有限性,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
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和劳务。
(对贸易中受益少的人补贴)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亚当·∙斯密《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所驱动,而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心去促进总体的经济福利。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1、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制度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2、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促进效率方面: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情况。
原因: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促进公平方面:消除福利的巨大不对称。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与生活水平成正相关。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生产要素,以后章节有具体表述)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经济周期(波动):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波动。
第1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假设的作用:可以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而且使解释这个世界变得容易。
经济模型:由图形和方程式组成的模型。
建立在一定的假设之上,都为加深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
例如:循环流量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企业是卖者。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企业是买者。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图形,表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实证表述(分析):世界是什么样(描述性)。
规范表述(分析):世界应该是什么样(规范性)。
它们的关键区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
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表述。
对规范表述的评价则涉及价值观和事实。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1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
2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第2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亚当·∙斯密提出)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它是专业化的动力。
(大卫·∙李嘉图提出)一具有比较优势。
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物品机会成本的倒数。
贸易的好处: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国家同理)贸易的形成:对从贸易中获利的双方而言,它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做题步骤:1根据表画生产可能性边界图2计算出生产每种物品的机会成本3贸易双方进行比较确定谁具有比较优势4确定各种物品的生产者和贸易价格应用:1人与人之间2国与国之间(进个人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一个人不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品反之)第3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产业:某类企业的集合。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特征:1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没有人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它们是价格接受者。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区别于需要(有意愿,但不一定能够买)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使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使每一种既定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变动,需求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价格的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影响需求量,而不是需求曲线的移动)。
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减少的两种物品。
注:其他的相对物品必需品与奢侈品(缺乏与富有需求弹性)正常物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低档物品:负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
供给曲线: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向右上方倾斜。
使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区别:价格影响供给量其沿着供给曲线变动。
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被称为市场的均衡。
均衡价格(市场出清价格,均衡数量。
过剩(超额供给):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导致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短缺(超额需求):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导致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2确定曲线移动方向3用供求关系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注:供给、需求同时变动时,看二者方向是否一致;幅度决定增减。
例如:供给增加,需求减少,问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当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时,价格下降,数量增多;当需求减少,供给不变时,价格下降,数量下降。
所以当二者都发生变化时,价格下降,数量不能确定(要看幅度)价格是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
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如果对变动的反应很大,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对变动的反应小,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一般规律: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可获得则弹性大);必需品(缺乏)与奢侈品(具有)、市场的定义(范围小的市场需求弹性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时间框架(在长期内富有弹性)中点法计算:需求价格弹性=(Q1—Q2)/[(Q1+Q2)/2] ÷(P1—P2)/[(P1+P2)/2]当弹性大于1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小于1时,缺乏弹性;等于1时,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曲线垂直时,需求完全无弹性;曲线水平时,需求完全有具有弹性(纵轴价格,横轴数量)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总收益=P*Q 当需求曲线富有弹性时,价格上升会导致总收益减少;当需求曲线缺乏弹性时,价格上升会导致总收益增加。
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上部弹性大,下部弹性小。
虽然线的斜率不变。
判断弹性大小,通过做切线。
弹性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大,更敏感。
其他需求弹性:1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
正常物品与低档物品(收入弹性为正与负)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两个是替代品时交叉价格弹性为正,互补品交叉价格为负。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影响因素:买者调整生产能力的灵活度;时间维度(越大越有弹性)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对农民有利的不一定对整个社会也有利。
做题步骤:1根据三步骤判断现在的均衡(技术进步导致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数量上升)2判断总收益的变化:总收益变化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3判断谁获利(农民受损,则社会获利;反之亦然)在石油方面,短期中供给和需求都缺乏弹性,opec联合提高价格会有利;在长期中供给和需求都较富有弹性;提高价格没有利。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价格控制对富有弹性的供给(需求)影响大。
限制性价格控制在长期中影响比短期大。
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对市场的影响:情况一: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它是非限制性的,对市场没有影响。
情况二: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它是限制性的,市场价格等于价格上限。
结论:施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置稀缺物品。
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买者,但不是所有的买者都可能从这政策中获益。
应用:石油的价格上限。
现在物价上涨,控制价格的政策。
价格下限:……最低价格。
对市场的影响:情况一:均衡价格高于价格下限,价格下限没有限制作用。
情况二:均衡价格低于价格下限,市场价格等于价格下限,限制性价格引起过剩。
应用:最低工资(会画图分析),最低工资产生劳动过剩,出现失业。
最低工资增加了有工作工人的收入,减少了那些找不到工作人的收入。
最低工资的影响取决于工人的技能与经验。
技能高的人不受影响,因为他们的均衡工资高于最低工资,对他们来说,最低工资是非限制性的。
最低工资对青少年劳动市场的影响最大。
因为青少年属于技能最低而且经验最少的劳动力成员。
它影响劳动力需求和供给。
最低工资的支持者认为他是增加贫困工人收入的一种方法。
反对者认为,较高的最低工资引起了失业,鼓励了青少年退学,并使一些不熟练工人无法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在职培训。
而且,并不是所有领取最低工资的人都是竭力帮助自己家庭脱离贫困。
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税收的结果:抑制市场活动、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要求:会画图分析。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要求:认识图分析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学问。
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
支付意愿: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