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下期末复习提纲1. 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原因是地球气候变化,森林大量消失。

2.类人猿和人类根本区别:①运动方式不同。

类人猿臂行,人类是直立行走。

②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能使用而不能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并使用工具。

③脑发育程度不同。

3.“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可以直立行走;“东非人”石器说明人类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4.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是事实,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是观点。

5.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和卵细胞共同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6.胚胎发育的过程:(1)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2)怀孕是指胚泡植入子宫内膜(3)第8周呈现人形,称为胎儿。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胎儿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羊水。

(4)第38周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排出,称为分娩。

7.试管婴儿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8.青春期的显著特点:身高突增。

最突出的特点: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相应生理现象: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9.食物中含有六种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有机物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10.糖类作用: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的作用:备用男性生殖系统 主要性器官——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主要附属性器官——输精管:输送精子的管道女性生殖系统 主要性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附属性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的作用: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11.缺钙症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铁症状:缺铁性贫血,缺碘症状: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缺维生素A:夜盲症、干眼症,缺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缺维生素C:坏血病(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多吃蔬菜水果,缺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12.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13.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⑴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食物经过消化道各器官的顺序是1→9→2→3→5→4→6。

(2)消化道内的消化腺有胃腺和肠腺,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肝脏、胰、唾液腺。

(3)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是胃,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4)口腔内的消化液是唾液,内含唾液淀粉酶,胃中的消化液是胃液,内含蛋白酶,小肠内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胆汁,肠液中的消化酶有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胰液中的消化酶有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5)人体的消化道中,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小肠。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最终在小肠被彻底分解成可以直接被吸收的物质。

14.胆汁的作用是乳化脂肪.15.糖类最后被消化为葡萄糖,脂肪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被消化直接就能吸收。

16.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营养物质从消化道进入血液。

17.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小肠利于消化的结构特点有:小肠很长;内表面有很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18.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小肠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有:小肠很长;内表面有很多皱襞和小肠绒毛;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19.合理营养指营养要全面而平衡,早、中、晚餐能量比是3:4:3。

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底到塔尖依次是谷类、果蔬类、肉类、奶豆类、油类。

20.呼吸系统的组成:人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是呼吸系统最主要的器官。

21.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的器官是咽。

22.呼吸道的作用是:(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对空气进行处理,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的作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3.气管软骨的作用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鼻毛的作用是使气体清洁,鼻内粘液的作用是使气体温暖、湿润,鼻内毛细血管的作用是使气体温暖,气管内纤毛的作用是使气体清洁,气管内腺细胞分泌的粘液作用是使气体清洁、湿润。

24.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处。

25.吃饭时说笑,食物容易误入气管的原因是会厌软骨未盖住喉口。

26.发声的部位是喉部的声带。

27.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呼吸运动,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

(1)膈肌(肋间肌)收缩→膈肌位置下移(原因是收缩变短,越接近线段越短)→胸廓容积变大→肺容积变大→肺内气压变小(气压和容积成反比)→小于外界大气压→吸气(气体从气压大的地方往气压小的地方走),吸气结束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2)膈肌(肋间肌)舒张→膈肌位置上移(原因是收缩变短,越接近线段越短)→胸廓容积变小→肺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气压和容积成反比)→大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气体从气压大的地方往气压小的地方走),呼气结束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28.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

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

29.进入组织细胞的氧气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30.循环系统由血管和心脏组成。

3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的作用是(1)运载血细胞(2)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32.血细胞中有细胞核的是白细胞,体积最大的是白细胞,体积最小的是血小板,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数量最少的是白细胞。

33.红细胞(RBC)的功能是运输氧气。

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血红蛋白是红色的。

血红蛋白富含铁。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一个人红细胞数量太少或血红蛋白(HB) 太低会贫血,应多吃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34.白细胞(WBC)的作用是吞噬病菌,保护和防御。

白细胞数量大量增加,表明身体此时有炎症。

35.血小板(PLT)的作用是止血和凝血。

血小板过多会血栓,过少会血友病(流血不止)。

36.“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中,将小鱼的鳃盖部和躯干部用浸湿的棉絮包裹起来,实验过程中不断往上滴水的原因是保证小鱼的呼吸。

观察时用低倍镜,暗视野。

从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动脉,从分支流向主干的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37.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从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38.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是:①内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②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③血流速度最慢;④数量多,分布广。

39.我们平时看到的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静脉;抽血抽的是静脉;打吊瓶打的是静脉;肌肉注射药物先进入毛细血管;测血压是测动脉;中医把脉是把动脉。

40.血管中含有瓣膜的只有静脉(四肢静脉),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41.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

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其四腔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与其输送血液距离最远是相适应的,心脏的功能是推动血液在体内的运输。

42.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房连静,室连动)。

43.心脏内的瓣膜有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使血液从心房流往心室,动脉瓣在心室和动脉之间,使血液从心室流往动脉。

44.心脏工作的原理:心房收缩,血液从心房进入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进入动脉,此时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

心房和心室都舒张,血液从静脉进入心房,在进入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45.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全身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给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组织细胞给血液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功能:为组织细胞送去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

结果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肺部毛细血管和肺进行物质交换,肺给血液氧气,血液给肺二氧化碳。

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结果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6.心脏内特有的循环是冠脉循环。

47.动脉血是含氧气多,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含氧气少,颜色暗红的血。

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

48.打针问题:在血液循环中找起点和终点,沿着血液循环写。

肌肉注射:起点一般是全身毛细血管.静脉注射:起点一般是各级静脉.49.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做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做舒张压;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千帕)的形式来表示血压。

健康成年人的收缩压为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血压持续高于18.7 / 12千帕为高血压,持续低于12/6.7千帕为低血压。

50.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凝集,阻碍血液循环,严重的有生命危险。

万能血是0型血。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献血一般献200-300毫升。

51.大面积烧伤患者需输入血浆,严重贫血患者需输入红细胞,创伤性失血需输入血液。

52.排泄包括呼气、排尿、排汗,排便属于排遗。

汗液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

53.泌尿系统各结构的功能:肾脏是形成尿液,输尿管是输送尿液,膀胱是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是排出尿液。

54.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

55. 既属于泌尿系统又属于循环系统的是肾小球, 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的是出球小动脉,其内流的是动脉血。

两端都是动脉的是肾小球.56.肾静脉中流静脉血,它的血液中含尿素最少,是人体内最“洁净”的血。

57.尿的形成过程: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原尿和血液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与血浆相比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到血液,形成尿。

因此,尿与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

58.若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是由于肾小球发生异常;若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肾小管异常;正常人若一次吃糖过多,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