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葫芦岛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明天晚上,小华的爸爸要做手术。

B . 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C . 天气冷得出奇,北风卷起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

D . 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可是没有人记得,她心里真难过。

2. (2分) (2017七上·潮安期末)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B .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亲自到特困户李大爷家走访。

C .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D . 他总是担心2020年没办法实现小康社会,真是杞人忧天。

二、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2016·贺州) 按要求填空①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_。

(冰心《母亲》)②窈窕淑女,________。

(《诗经•关雎》)③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④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⑤王维的《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___”这一名句,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⑥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⑦古诗词中有不少含“风”字的句子,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三、书写 (共1题;共6分)4. (6分) (2018七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情性,启dí人生。

经典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jié的源泉。

读经典作品,或许会有隔膜,这可能是时代变迁或语言形式上的生疏造成的。

想着□越这种隔膜,可以接触人类智慧的精华,你就会有耐心读下去,深入堂奥,大有获益。

(1)划线字“疏”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A . sūB . shū(2)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夸B . 挎C . 跨(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íjié启________永不枯________四、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3分)5. (5分)下面是一位学生参加某市“雏鹰金奖章”夏令营活动时对150位学生的调查,请根据下面图表所反映的内容回答问题。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怎样的问题?6. (18分)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为此,某校八年(3)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

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环节二:________环节三:________环节四:小组辩论会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环节六:________(4)如果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并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7. (10分)(2012·莆田) 简答。

(1)简述孙悟空“大闹龙宫”讨得兵器和披挂的经过。

(2)简述鲁滨孙在岛上生病和复原的经过。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 (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竹帘与窗户,或窗户上的竹帘。

②飞红:落花。

(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9. (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方两三级()②患其塔动()③便实钉之()④人皆伏其精练()(2)下面各项“之”的用法与“钱帅登之”不同的一项是()A . 乃以瓦布之B . 土人谓之“傍不肯”(《以虫治虫》)C . 昂首观之(《幼时记趣》)D . 春冬之时(《三峡》)(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4)为什么匠师们按照喻皓的话去做,塔就不动了呢?(用原文回答)(5)“皓笑曰”,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态?八、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7分)10. (27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跟陌生人说话刘心武①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火车、大街等公共场所。

母亲对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嘱咐总是随声附和,但是在不跟陌生人说话这条上却并不能率先lǚ xíng;而且,恰恰相反,她在公共场合,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

②有一次,我和父母回四川老家探亲。

在火车上,同一个卧铺间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句什么,母亲就热情地答复起来,结果引出更多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

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上学什么的,都说给人家听,急得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

那妇女跟她一个脾性,两人说到共鸣处,你叹息,我摇头;或者我抿嘴笑,你拍膝盖。

母亲的嘴不设防,以善意揣测别人,哪怕是对旅途中的陌生人,也总报以一万分的善意。

③有一年冬天,我和母亲从北京坐火车到张家口,坐的是硬座,对面有两个年轻人,面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灰色的棉絮。

没想到,母亲竟去跟她对面的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也不想办法治治,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药。

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

”还跟旁边的小伙子对眼。

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

母亲却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一盒如意膏,打开盖子,用手指剜出一些,要给那小伙子手上有冻疮的地方抹药膏。

小伙子先是要把手缩回去,但母亲的慈祥与固执,使他乖乖地承受了那药膏,一只手抹完了,又抹另一只;他旁边那个小伙子也被母亲劝说得抹了药。

母亲一边给他们抹药,一边絮絮地跟他们说话,大意是这如意膏如今药厂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最后一盒了,这药不但能外敷,感冒了,实在找不到药吃,挑一点用开水冲了喝,也能顶事……末了,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嘱咐他要天天抹,说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好,抓破感染了会得上大病症。

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那俩人却不怎么领情,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厕所,竟一去不返了。

④火车到了张家口站,下车时,站台上有些个骚动,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往站外走。

我眼尖,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

又听有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原是要在3号车厢动手,什么都计划好了的,不知为什么后来跑到7号车厢去了,结果事情败露被逮住了……我不由得暗自吃惊:我和母亲乘坐的恰是3号车厢。

看来,母亲的善良感动了那两个抢劫犯,他们才没对我们下手。

⑤母亲84岁谢世,算得高寿了,在她84年的人生经历里,没有出现过一例因与陌生人说话而遭致的损失,或许是上帝对她的厚爱,或许也证明着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遭逢到我母亲那样的说话者,其人性中哪怕还有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煽亮?如今,母亲已去世多年,但她与陌生人说话的情景,时时浮现在心中,浸润出丝丝缕缕的温馨。

⑥前两天在地铁通道里,听到男女声二重唱的悠扬歌声,唱的是一首我青年时代最爱哼吟的歌曲,那饱含真情、略带忧郁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

走进唱歌者,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那男的手里捧着一只大搪瓷缸子,不断有过路的人往里面投钱。

我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站住,想等他们唱完最后一句再给他们投钱。

他们唱完,我向前移了一步,这时那男的仿佛把我看得一清二楚,对我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

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啊!”那女的也应声说:“先生,随便跟我们说句什么吧!”我举钱的手僵在那里,心里涌出层层温热的波浪,每个浪尖上仿佛都是母亲慈蔼的面容……⑦母亲的血脉跳动在我喉咙里,我意识到,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ǚ xíng(2)文章起笔交代父亲对于子女的嘱咐是:①;在母亲与陌生人说话时,“我”②的动作显示“我”遵从了父亲的嘱咐。

(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修辞方法,其作用是(4)文章写了母亲与陌生人说话的两件事,略写;详写;这样安排详略是因为(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赞扬母亲总以万分的善意对待别人。

B . 劝慰我们应热情友善地对待陌生人。

C . 揭示即使萤火般的善意也会被煽亮。

D . 体现打破功利防守会创造美好境界。

(6)联系上下文,在第⑥段结尾处补写一段“我”的内心独白。

(80字左右)九、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以“我好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飞上月球”“美梦成真”“得到理解”等。

②要有真情实感,语言通畅。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二、默写 (共1题;共10分)答案:3-1、考点:解析:三、书写 (共1题;共6分)答案:4-1、答案:4-2、答案:4-3、考点:解析:四、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3分)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答案:6-2、答案:6-3、答案:6-4、考点:解析: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答案:7-1、答案:7-2、考点:解析: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答案:8-1、答案:8-2、考点:解析: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答案:9-1、答案:9-2、答案:9-3、答案:9-4、答案:9-5、考点:解析:八、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7分)答案:10-1、答案:10-2、答案:10-3、答案:10-4、答案:10-5、答案:10-6、考点:解析:九、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考点: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