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歌阅读(曲)(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5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活跃于北京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挂号的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医院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②亚洲投资银行的顺利成立和运营,将惠及亚投行各国,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③在媒体属性强烈的微博之上,用户更多以获取信息为主;而在朋友属性强烈的微信之上,用户则是在朋友圈里分享体验。
微博与微信虽各有千秋,但终将殊途同归....,共建以兴趣为导向的移动社交平台。
④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地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要求放低一些,就业并不是一件难事。
⑤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⑥有些人在不断的追逐中寻找快乐,有的人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安之若素....,品味着幸福的平谈。
A.①②④ B.①③⑥C.②③⑤ D.④⑤⑥【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北京地铁新版手机客户端(APP)将更新上线,新版APP将为乘客提供线路搭乘及票价查询、周边地标查询、运营故障信息推送等功能。
B.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窦娥的故事明显有着东海孝妇的影子,该故事见于《汉书·于定国传》、刘向的《说苑》和干宝的《搜神记》都有记载。
【答案】C3.下列交际用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听说朋友要来访)B.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者,我社新出版的诗集《沃土》就任你挑上一本了。
(某杂志社的征文通知)C.截至今日,全校师生为王霞同学捐款已逾五万元。
我们一起期待王霞同学恢复健康,回到我们中间。
(学校广播稿)D.令爱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人都很感谢您。
(颁奖会上家长对老师说)【答案】C【解析】A项,“府上”是敬辞,可改为“寒舍”。
B项,表述太随便,通知应该语言严肃,可以改为“我社将奉送您一本新出版的诗集《沃土》”。
D项,“令爱”是敬辞,可改为“小女”。
4.为上联“摘得东篱香一缕”选择合适的下联(3分)A.请来西天佛一尊B.迎就东山红满枝C.除却心头一点烦 D.掬来南浦绿千枝【答案】D【解析】根据“上仄下平”“内容相关”“词性相同”的原则来判断。
5.对偶句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讲究,如“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参考以上例子,给下面的句子对出下句。
(3分)(1)读《参考消息》通晓世事,。
(2)学海阔千里,绝无缺志人敢渡;,。
【答案】(1)吟“唐诗宋词”陶冶情操(2)书山高万仞,唯有勤奋者能攀【解析】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题重点考查对偶修辞的运用能力。
对偶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一致,上下句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相近或相反等。
6.某中学将于2017年5月27日举行2017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
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
其中有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5分)尊敬的各位家长:①我校将于2017年5月27日早8时在普育广场举行2017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
②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
③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④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
⑤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班班委会2017年5月16日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两处是:(1)改为(2)改为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3)改为(4)改为(5)改为【答案】(1)“实属是”删去“实属”或删去“是”(重复)(2)“抽出时间拨冗”删去“抽出时间”或删去“拨冗”(重复)(3)“家父家母”家长(您)(4)“惠赠”敬赠(5)“敬谢不敏”深表感激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清晨太阳未升,植物光合作用不足,①,且经过一夜的城市废气积累,空气质量也相对较差,因此建议②。
另外,太阳未升之时,人体阳气初升,还很娇嫩,进行剧烈运动不利于人体的休养生息,因此,③,如散步、慢跑、做早操、打太极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氧气浓度相对较低②在太阳升起后再进行运动锻炼(太阳未升之时不宜进行锻炼)③早上锻炼应采用和缓运动方式8.下面是某家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图。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写出三条结论,每条最多不超过35个字,不能出现具体数字。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每月支出的项目有食品、还房贷、教育、服装、水电、其他六类。
(2)每月支出的水电费占支出总费用的百分比最小。
(3)每月支出的食品费用和房贷费用一样多。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图表反映的是“某家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其次要认真读图,弄清图中各部分的比例;最后根据各部分的比例写出结论,要特别注意题干要求的不能出现具体数字。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各题。
(10分)【双调】水仙子·咏竹马谦斋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
渭川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文湖州是个知音。
春日临风醉,秋霄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
【注】①文湖州:宋代著名画家文同,字与可,操韵高洁,以善画竹而闻名,曾为湖州知州,世称文湖州。
9.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头两句着眼竹的颜色、竹节,写出了竹常年翠绿、耐寒不变、直节直心的特性。
B.渭川即渭河,古渭河流域以盛产竹子著称。
“清吟”,指竹在风雨中的摇曳之声。
C.“花开时有凤寻,文湖州是个知音”,写竹吸引文士、灵禽,突出竹的孤芳自赏。
D.“春日临风醉,秋霄对月吟”两句,写出了竹在不同节令、时段的姣美舞姿。
E.“碎影”指诗人映在庭阶的身影;“筛金”指月光经过竹枝筛遮而形成的光辉。
【答案】CE【解析】C项“孤芳自赏”错误。
E项“碎影”是竹子在月光下的影子。
10.这首元曲的思想感情较为丰富,请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①对坚贞、正直品格的仰慕。
一二两句写竹的不因风霜侵凌而变色的“贞姿”和保持着亭亭的“直节”,以竹喻人;②对高洁气质的赏识。
三四五句写竹的“清吟”,竹的“花开”,能吸引灵禽,能与操韵高洁,以善画竹而闻名的文士相知;③对竹深深的喜爱之情。
后三句,以拟人的手法写竹竹在不同节令、时段的姣美舞姿,以及在月光下竹影斑驳的美景。
示例二写竹的“贞姿”和“直节”,抒发了对坚贞、正直品格的仰慕;②写竹的“清吟”,吸引文士、灵禽,表达了对高洁气质的赏识;③写竹优美的舞姿,表达了作者对竹深深的喜爱。
(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后面题。
(10分)【双调】驻马听·吹白朴裂石穿云,玉管且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11.下面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B.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和自己听闻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象。
5C.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
D.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
E.“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妙笔!【答案】AB【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A项,“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
B项说作者听闻“戍边将士吹箫抒怀”,没有根据;“吹箫”亦不妥,作品中写道“玉管且横清更洁”,可见描绘的是笛子的吹奏效果。
所以选AB。
12.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
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言之成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