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烂皮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
作者孙辉王志勇(辽阳市城市绿化管理处)
摘要:通过我们两年多来的调查、研究与实验,基本搞清了柳树烂皮病在我市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全过程。
文中列举了柳树烂皮病的症状表现,论述了影响病害传播的因素,并提供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字:烂皮病症状表现影响因素防治方法
近几年来,我市的绿化事业取得了飞快的发展,打造了很多具有传统韵味的自然式风景园林。
沿河新建的近20万平的生态化绿地——
护城河绿化带,为游人提供了桃红柳绿两岸飘香的景观环境。
绿化处领导在全力提升绿地品位的同时,也要求绿化管护工作必须有所提高和创新。
近三年来受气候、地理、土壤等影响,我市的树木病害发生率逐年增高,而以柳树烂皮病尤甚。
护城河两岸栽植的柳树万余株,为了巩固绿化成果,把园林树木因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少,05年初绿化处科研领导小组向我们下达了《柳树烂皮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的研究课题。
我们结合以往的经验、数据,通过两年多艰苦而有序的调查实验,终于完成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整理成文,以供参考。
一. 柳树烂皮病的发生范围及早期症状表现
柳树烂皮病也叫杨柳树腐烂病,国内外都有发生,是重要的枝干病害。
我国东北、华北、内蒙、青海、新疆、等地发病率都很高,严重的影响用材林、防护林。
受害树种除各种柳树外,还有新疆杨树、北京杨、毛白杨、加杨、桑树等。
病害多发生于主干、大枝和树干分杈处。
初期症状在光皮树种上患部表现为淡褐色微肿起的水渍状病斑。
当寄主生长衰弱和空气湿度大时,病组织迅速坏死
,变软腐烂,手压之流出褐色液体,具酒糟气味。
病斑干缩是下凹,有时边缘裂开。
以后在病斑上生出小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遇雨由里边挤出乳白色粘稠液,遇空气简便桔红色至赤褐色。
粘稠液不断伸长,形成卷须,为病菌的分生孢子角。
在粗皮树种病部无卷须,却在皮缝处挤出粘液堆成孢子块,桔
红色。
患部韧皮部与内皮层常呈褐色或暗褐色,糟烂如麻,易与木质部剥离。
若树干环形腐烂时,就产生干枯病状。
6—
8月份在病皮上又生出一些小黑点,是病菌有性时期的子囊壳。
病害以烂皮为典型病状,但常伴随着枯枝、焦梢、干枯等病状,如出现干枯全树死亡时,根部仍能生出大量萌发条来。
二. 引起烂皮病的病原物
由污黑腐皮壳菌(Valsa sordida
Nits.)所引起。
其无性世代为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 (Pers.) Fr.]
病菌的子囊壳埋生在由菌丝及树皮共同组成的子座中,子座中埋生分生孢子器。
三. 柳树烂皮病的侵染循环及发病规律
病菌的菌丝、子囊壳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树上越冬。
越冬后的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落在柳树干皮上,萌发产生芽管,由虫伤、日灼伤、冻裂伤口处侵入树皮。
过冬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沿树干传播,或流到地面上,与尘埃一起借风力传播,落到柳树上萌发产生芽管,由伤口侵入树皮。
病菌经腐生生活后生长繁殖破坏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再生分生孢子器与分生孢子,重复侵染。
当入盛夏时就生出带有子囊壳的子座。
每次侵染树皮,一般经6—10日就可发病。
四. 气候、土质、树种等因素对柳树烂皮病发生的影响
据我们观察本病于每年4月发病,5—
6月为发病盛期,7月后病势渐缓和,9月中旬以后基本停止发展。
据观察,平均气温在10—
15o c有利于病害发展,若气温升高到20o c以上,则不利于病害发展。
秋季气温下降也有利于病害发展,但由于树液流动缓慢,所以病菌生长也慢,病势发展不如春季快。
该菌为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林木。
病菌先在死枝、死节、冻伤死皮上营腐生生活,逐渐获得对活组织的弱寄生性。
生在低洼积水、土层瘠薄、易受冻害虫害和机械伤害的树木,以及迎风西南向早春日灼严重的部位发病重。
这方面我们总结了一些数据如下表:
各园区柳树烂皮病的发病及治疗情况
环境条件2005年2006年2007年
襄渠园西岸土壤环境较好
,东岸土层薄、光
照强度低、坡度大。
发病132棵治愈
105棵
发病332棵治愈
183棵
发病68棵治愈3
9棵
清真园大部分立地条件较
好,但建委墙外部
分土质差、光照少
、密度大。
发病47棵治愈2
9棵
发病166棵治愈
89棵
发病33棵治愈1
9棵
泰和园基本环境较好。
发病27棵治愈1
7棵发病69棵治愈3
0棵
发病15棵治愈1
1棵
新华园南岸立地条件较好
,北岸土质较差,
靠居民区地段机械
损伤多。
发病13棵治愈8
棵
发病72棵治愈4
0棵
发病26治愈20
棵
魁星园土中石头较多,且
易板结。
发病89棵治愈6
7棵
发病153棵治愈
113棵
发病41棵治愈2
3棵
各园区调查表明,该病的发生与树种、树龄、生态林结构、方位、密度等有密切关系。
旱柳较垂柳易感病,幼树,特别是新栽植的幼树发病较重。
生态林的边行,由于易受日灼和树皮开裂而发病重。
由于2005年冬季气温低,致使2006年春各园被烂皮病菌侵染的柳树数量较多。
2007年春我们在四月初采取了多种预防措施并用的方式,较好的控制了该病的发展。
五.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防治方法
1.注意适地适树,加强抚育管理,促使柳树生长旺盛,促进林木速生,提高抗病和愈伤能力。
特别是新移栽树木要保持好苗木水分,修剪适合及时浇水养护,应加强除草松土、施肥。
2.改善生态林内卫生状况,实行合理整枝,掌握少修和弱度修枝的原则。
剪口要平滑,并及时涂保护剂保护伤口。
结合修枝,把死皮、死枝和已病的立木清除出林外。
3.入冬前后要给柳树浇足冻水及施肥,如没有条件对全线树木实施,也必须保证生长较弱树木的供给。
4.对发病严重的林木,可采取平茬更新的措施。
平茬应在早春地表刚化冻10厘米左右时,从贴地皮或深入土中4—
5厘米处,用利镐平除。
对现有柳树生态林中的病腐木或濒死木,应进行抚育采伐。
5.药物治疗:早春在树干表皮或把病皮顺长割几条伤痕,涂上1:10碳酸钠液,或10%蒽油、,涂后可用泥覆盖。
可用1%的退菌特、5%甲基托布津等作为预防剂,于早春涂干。
我们在小范围将以上几种药品进行了对比,得到碳酸钠液有效率为37%,蒽油乳液有效率为48%,甲托有效率为53%,退菌特有效率为58%。
6.入冬前对树木主干进行凃白。
对于感染了烂皮病菌的柳树可参考以下配比:生石灰10斤、石硫合剂固体2.5斤、食盐1斤、水25斤。
经过我们的努力,护城河景区柳树烂皮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气候、植物营养状况、机械损伤、病菌的流行趋势等因素都在不断的变化,对待柳树烂皮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不能有半分的懈怠。
我们会继续努力,为更好的控制住该病的发生发展,寻找出更为及时准确的预测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徐明慧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张文吉主编. 新农药指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孙辉,女/1978年出生/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养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燕窝人生 Rzb40uPD6u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