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知识概述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
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一、茶的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肖瑶,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神农本草》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唐代《本草拾遗》指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2)商周时期: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
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春秋战国:食用。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
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
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
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茶经》问世。
陆羽,字鸿渐,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
733年出生,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问渊博,诗文亦佳,且为人清高,淡泊功名。
一度招拜为太子太学、太常寺太祝而不就。
760年为避安史之乱,陆羽隐居浙江苕溪(今湖州)。
其间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
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
卷上:一之源,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
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
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
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
二、饮茶习惯的养成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
但是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呢?是怎样形成饮茶习惯的呢?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
”《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的习惯。
三、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茶道是烹茶饮茶的艺术。
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净、恬”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2.点茶,斗茶:斗茶意思是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的一种品茶艺术。
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福建福州一带。
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3.泡茶: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
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后来的沸水冲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这种饮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四、基本茶类中国茶主要分为: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再加工茶。
1.绿茶。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又称不发酵茶。
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二三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等特点。
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也有些绿茶是不经过揉捻的,外形呈扁片状,如西湖龙井等。
中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产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代表茶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
2、红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
是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功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们传统出口商品。
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正山小种,外山小种)、工夫红茶(祁红)和红碎茶三大类,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代表茶有:滇红和宜兴红茶。
3.黑茶。
是我国生产历史十分悠久的特有茶类。
在加工过程中,鲜叶经渥堆发酵变黑,故称黑茶,黑茶即可直接冲泡饮用,也可以压制成紧压茶(如各种砖茶)。
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
因以销往边疆地区为主,故以黑茶制成的紧压茶又称边销茶,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黑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简称“减肥茶”“瘦身茶”。
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可能是乌龙茶。
代表茶有:云南普洱茶和湖南安化黑茶。
4.乌龙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
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其中做青工序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关键步骤。
乌龙茶泡法也很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功夫茶。
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一般以产地的茶树命名,如铁观音、大红袍、乌龙、水仙、单枞等。
它有红茶的醇厚,而又比一般红茶涩味浓烈;有绿茶的清爽,而无一般绿茶的涩味,其香气浓烈持久,饮后留香,并具提神、消食、止痢、解暑、醒酒、减肥等功效。
代表茶有:文山包种茶、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武夷大红炮。
5.黄茶。
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
绿茶是不发酵的,而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
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
黄茶按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
代表茶有: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6.白茶。
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精品。
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是中国的特产,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在于萎凋。
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
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主要产区在福建省建阳、福鼎市和政和县、松溪县等地。
代表茶有:白牡丹、白毫银针。
7.再加工茶。
以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德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成为再加工茶。
它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药用保健茶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
代表茶有:花茶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紧压茶有沱茶和六堡茶。
在对茶叶不断分类和评选的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十大名茶。
所谓名茶:独特的外型、优秀的色香味品质、在国内国际评比得奖。
中国被公认的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祁门红茶。
五、茶叶的贮藏根据导致茶叶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我们就可以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延长茶叶品质保存期。
茶叶储存的要点是:低温、干燥、去氧、避光。
大批量商品茶的贮藏应建造专用仓库或冷库,对于家庭贮藏茶叶,可以采用一下几种方法。
1.生石灰贮茶法。
2.塑料袋贮茶法。
3.热水瓶贮茶法。
4.木炭贮茶法。
5. 冰箱贮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