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考试试卷及答案

《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考试试卷及答案

河南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函授本科
教育政策法规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文献
2.产品分析法
3.研究的信度
4.自变量
5.现场实验
二、简答题
1.抽取样本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
2.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定义可以有哪些方法?
3.课题的研究计划大体应包括哪些内容?
4.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序应遵循什么要求?
5.文献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教育政策法规方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文献
教育文献则是指记载了有关教育知识和信息、对教育科学研究有价值的各种文献,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2.产品分析法
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3.研究的信度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

通常指研究的可靠性,即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和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4.自变量
自变量,即变化的措施、条件。

操作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人为地去干预、控制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进程,有意识地变革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条件,从而得到自己所要的结果。

5.现场实验
亦称社区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社区(一定区域内的人群)或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实验。

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现场试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不同,可分为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和个体试验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抽取样本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
(1)确定的总体不正确。

在抽样时如果确定了不正确的总体,那么不论具体抽样的方法怎样正确,都不会得到合适的样本
(2)选取过于小的样本,给统计分析造成困难。

样本过大会造成浪费,样本过小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选用自愿者为被试,对研究效果也可能产生一些影响。

有时在研究中选用了自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应该事先做一些分析,确定这些自愿者与非自愿者是否有明显差异。

(4)采用了不恰当的抽样程序。

抽样中如果不按正确的抽样程序做,也会影响样本的可靠性。

2.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定义可以有哪些方法?
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定义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3种:
⑴条件描述法
条件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现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做出规定,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样的状态,即规定某种条件,观察产生的结果。

例如,要给“饥饿”下一个操作性定义,饥饿是一种自身感受,那么怎样才算饥饿了呢?心理学家用条件描述法给饥饿下了一个操作性定义:“饥饿”是指连续24小时没进食物的状态。

这样,每个人都能对饥饿进行实际操作了。

⑵指标描述法
指标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测量手段、测量指标、判断标准做出规定。

例如,“青少年”可以界定为“年龄在7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

⑶行为描述法
行为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结果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动作特征进
行描述,对可观测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

例如,心理学家为了用饥饿的小白鼠做实验,给饥饿下了一个行为描述的操纵性定义:指一分钟内压低杠杆10次以上而获取食物的小白鼠。

只有达到这样行为频率的小白鼠才属于饥饿状态。

3.课题的研究计划大体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1.课题名称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研究内容4.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5.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 6.文献综述7.研究方法与设计8.研究进度9.成果形式10.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11.经费预算12.参考书目与附录
4.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序应遵循什么要求?
答:1.敏感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放在问卷的后面2.先问易于回答的问题
3.先问为后面的问题所必需的信息
4.按逻辑次序排列问题
5.避免建立反应倾向
5.文献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 文献研究有助于知识更新。

(2) 文献研究有助于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确立。

(3)有助于提供科学论证依据和科学研究方法。

(4)有助于避免重复劳动。

(5)有助于扩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