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摘要在经济一体化、市场化、知识化的今天,企业与外部环境联系与资源交换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对生存机会甄别、信息猎取、资源协调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我国民营企业是在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的夹缝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具有先天的软弱性。
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民营经济才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至今,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显示出了各领风骚三五年后却不能持续发展的特点,这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本文首先从企业理论内涵出发来阐述我国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进而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空间Our Country Privat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QuestionResearchABSTRACTOn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market and knowledgeable day,there is a change in exchange that enterprises and resources associated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Enterprise screening of a chance of survival,hunting information,the ability to enhance coordination of resources strengthens. The way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lso changes. Our Nongovernmental Enterprises come into being and make progress in the crack between planned system and maker system,so which has inborn the flabbiness. Only after opening and innovation,Nongovernmental Enterprises developed vigorously as bamboo shoots in spring after rain. As yet,Nongovenmental Enterprises has already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vigor power to promote economic increasing. However,with the adjustment of macroeconomic strueture and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market competition,most Nongovenmental Enterprises show the characteristic,which can’t get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and everyone is dominant only for several years.So this condition blocks badly our national economy’s steady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This paper,first from the theoretical contents of enterprises,elaborates the space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which impact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Key words:private enterprise survival development space目录第1章前言 (3)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1.2 国内外有关民营企业的研究文献综述 (3)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4)第2章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4)2.1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程及作用 (4)2.2 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5)第3章我国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3.1 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现状 (5)3.2 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第4章我国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对策 (7)4.1 民营企业环境建设方面 (7)4.2 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方面 (8)第5章结论 (9)第1章前言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企业生存,就是要让产品的信息登入消费者的大脑,是一个战术问题(术);发展,就是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头脑中长盛不衰,是一个战略问题(道)。
“术以生存,道以致远”,该“怎样生存?怎样发展?”是悬在每个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转轨的过程中,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已经使其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中最为活跃且最具生命力的一部分。
随着各级政府对当地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也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的热点问题。
理论界和企业界对民营企业有很多批评,其中之一就是会“管”不会“理”,管理总是滞后于企业发展。
这些管理缺陷制约或阻碍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民营企业中的实行,制约或阻碍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体系、体制、机制进入民营企业。
大部分民营企业老板都是围绕生产谈经营,围绕经营谈市场,而事关企业前途的班子、人才、行政、职工社会保障及土地等问题却缺少打算或者存在普遍忽视等问题。
企业走向衰弱的根本问题只有一个——管理落伍。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企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世界各国的经济实践表明:企业发展在增加人口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国际贸易和稳定经济增长方面,都是无法代替的,尤其对于经济处于蓬勃发展发展的中国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企业生存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有关民营企业的研究文献综述西方经济学的前提大多数是以民营经济为基础的。
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上讲,民营经济就是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则运作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
当前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民营企业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是企业集群理论、企业基因工程师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Marhall)在1990年的《经济学原理》中,认为产业集聚可以带来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不仅能够较好地克服民营企业自身的内在不足,而且能够部分地缓解外部制约,培育竞争优势,最终取得集群效应。
1998年迈克尔·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论文《集群与新的竞争经济学》,对集群这一现象作了充分论述。
波特认为,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中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高哈特和凯利(1995)在《企业蜕变》一书中提出的“基因工程师”和“企业蜕变理论”。
美国的理查德·L.达夫特则提出了四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由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阶段构成,各阶段是一个连续的自然的过程。
在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方面,中国很多学者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王缉兹(2001)教授指出民营企业应当采取集群发展战略,他把集群定义为是在某种产业领域里相互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这些公司和机构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梅强、上海本原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沈玉龙等学者认为,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民营企业尽快转型。
有关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中,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王国刚(2001)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及制约因素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入世”后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制约:一是体制制约,即计划经济体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二是法治制约,主要指各项法律法规不协调,执法中的行政制约过大。
三是金融制约,民营企业获得借贷资金、证券发行的制约条件较紧,民间融资的合法性还不明,四是产业制约。
北京大学刘伟(2004)则认为,我国民营经济先天不足,现阶段至少存在三方面亟待解决的矛盾:一是从总体上看,民营经济实现规模经济的水平较低,民营经济组织上规模不经济显而易见的;二是民营经济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面临较大的“进入壁垒”,从而使民营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困难。
三是民营经济的“亚产业”特征显著。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本文的写作目的与意义,以及国内外学者有关民营企业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针对发现的问题依次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第五部分做出总结。
第2章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特点2.1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程及作用回顾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年到1982年,个体经济出现并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第二阶段是1982年到1987年,私营经济出现,国家对其持谨慎观望态度;第三阶段是1988年到2000年,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地位逐步提高并得到法律的认可;第四阶段是2001年至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以年均20%的速度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总量占到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一半左右。
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普遍规律,中小企业对于宏观经济更具有稳定性;一个企业或一种产品的最佳生产规模,既能扩大,又能缩小,特别是在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具有低稳定性的特征;在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更新换代加快的新形势下,生产经营重点向多品种、小批量和市场营销转变,分散化、非标准化生产成为典型方式,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