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证券投资与投机作者:李耕墨摘要:本文通过论述证券投资与投机之间的关系,结合有效市场与羊群效应等理论阐述了在证券市场投机和投资之间微妙的关系与不同,投资与投机的共同目的都在于获得利益增加自己的收入,但是只有真正把握好分寸把握好投资力度与方向才能获得最大收益避开风险。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cur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and speculation, combined with the efficient market theory to discuss with herding and other speculation in the stock market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 between the subtle and different, speculative investment and benefit the common purpose is to increase theirincome, but only a good grasp of the real good grasp of the sense of proportion and direction of investmen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maximum benefit to avoid the risk.)平均市场报酬(The average market return)关键词:资本有效市场理论(Capital Efficient Market Theory)羊群效应(Herding)一,什么是证券投资与投机证券投资(Security Investment) :指投资者把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即取得股票、债券,以实现其资金增值的行为;投机 (Speculation) :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短期买进或卖出一种或多种证券,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它是以获取较大收益为目的,以承担较大风险为代价的。
进一步的合理理解是,投机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使理性的经济人寻求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过程,并在不同的制度背景和组织环境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现实中投资与投机的界限很难划清,在许多情况下二者可能会相互转换。
但如果把投资与投机对立起来加以考虑时,可能就蕴含了一种价值判断的观念,例如,认为投资是“好的”或认为投机是“不好的”,等等。
这样的理解当然带有较大的主观成分。
二,证券投资与投机的联系与不同1证券投机与证券投资的联系证券投机与证券投资虽然在理论上很容易区别,但在实际中二者却很难分开,因为人们的动机是可以随时转化的。
例如,投资者购买证券的本意是持券到期或作较长期投资,但当证券行市暴涨时,他又可能决定把证券卖掉而获得巨额利润,成为事实上的证券投机者。
另一方面,购买证券试图在短期内获取暴利的投机者,特别是银行信用的进入,又可能因证券行市暴跌而改变主意,持有证券到期,这样他又变成了事实上的证券投资者。
因为,所以有些人认为,破坏了经济稳定。
所谓证券投资就是成功了的证券投机,所谓证券投机就是失败了的证券投资。
证券投机与证券投资的区分1、交易目的不同证券投资者在市场上购买证券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正当的股利或债息,至少没有活跃的金融市场。
他们在市场上出售前期所购买的证券,是为了避免因证券价格过度跌落而造成的损失。
证券投机者在市场上购买或出售证券,目的不在于获得证券所能带来的股利或债息,而是为了赚取证券买卖的差价收入,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2、交易行为不同一般说来,证券投资者在证券行市上涨或稳定时才积极购买证券,而在行市下跌或波动过大时则出售证券,而且他们通常只做单向交易,很少参加买空卖空和套利交易。
预测未来,证券投机者则不论证券行市涨跌,运用经验判断现状,证券价格波动大小,证券投机者敢于承担别人不愿承担的风险,只要有利可图都积极参与买卖,并且证券价格波动越大,他们的交易活动就越发活跃,甚至营私舞弊,操纵市场,在混乱中牟取暴利。
3、交易数量不同证券投机者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购买证券,证券投资者在市场上的买卖数量,而证券投机者的资金来源大都是从金融机构借入的。
一般以他们所拥有的资本数量或持券数量为限。
证券投资者的资金来源一般都是自有资金,而证券投机者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则会利用借入资金尽量扩大交易。
4、资金来源不同证券投资者的资金来源一般都是自有资金,一般以他们所拥有的资本数量或持券数量为限。
而证券投机者的资金来源大都是从金融机构借入的。
证券投机者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购买证券。
5、交易数量不同再用证券抵押取得贷款,如此反复进行,操纵市场,其交易规模可以做得很大。
三证券投资中有效市场假说与羊群效应(一)资本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是由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法玛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在传统资本市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以信息为核心,已被誉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各种证券的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各类信息,且价格信号是资本市场中有效配置资本的内在机制,因此,有效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每种证券价格在任何时候都等于投资价值的市场,它能迅速、准确地把资本引向收益率最高的企业,按照有效资本市场学说的观点,如果某组信息被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广为了解,那么,证券市场的竞争就会驱使证券价格处于这样一个水平,即投资者根据该组信息进行的交易只能获得按风险调整的平均市场报酬,而无法根据该组信息从交易中获取非正常报酬。
(二)资本市场效率的分类法玛在1970年提出了有效市场的三种形式,即弱型有效市场、半强型有效市场和强型有效市场。
第一,弱型有效市场。
在此情况下,证券的现行价格所反映的是有关过去价格和过去收益的一些信息。
即价格变动独立于任何依赖过去价格变动的交易规则,再预测未来价格时过去市场的数据没有任何用处。
第二,半强型有效市场。
半强效率假设认为证券价格根据所有公开的新信息的发布迅速进行调整,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公开得到的信息。
第三,强型有效市场。
强效率假设认为证券市场价格反应了所有有关该证券的信息。
就是说价格充分反映了过去的收益和报酬,充分反映了一切可获得的公开信息,并对非公开的信息异常敏感。
二、羊群效应分析——心理对决策的影响(一)行为金融学理论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和人类行为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着重探讨人的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以指导人们的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个体的有限理性、投资者的盈利策略和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三个方面,套利限制和认知偏差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两大支柱。
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是并存的,理性的交易者在实施套利活动时要面临一系列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基本面风险、噪音交易者风险、实施成本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由于这些风险而导致套利者套利活动受限的现象称为套利限制(或者称为有限套利),套利限制导致证券价格并不必然对信息产生适度反应,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的套利活动也无法将非理性交易驱逐出证券市场,所以,噪音交易者能够长期存活下去,非理性会对股票价格的形成产生长期的实质性影响,使股票市场上错误定价不可避免,使资本市场难以达到有效状态。
人的心理、知识水平和行为在正常情况下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偏差和不完全理性,这种现象被称为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的存在导致人们在投资活动过程中容易过度自信,相信小数定律和坚持信念;另外,投资者的心理还表现为锚定效应、厌恶模糊性和可得性偏差等。
认知偏差容易产生系统歪曲感知,从而导致证券市场的错误定价。
(二)“羊群效应”的一般表现形式所谓羊群行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的行为。
如果其他投资者不采取这种策略,则有可能不会采取这种策略。
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并不一定是羊群行为,羊群行为的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一个人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
一是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靠已有的信息,而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
中国证券市场中的“跟风”、“跟庄”投资行为即典型的羊群行为。
二是基于名誉与报酬的羊群行为。
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出现的名誉风险,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
许多证券投资基金对基金经理的报酬,都建立在相互业绩比较的基础上,基金经理为避免风险,只有采取模仿,以保证基金业绩同被模仿者相同。
如果市场中有许多的基金经理都采取模仿行为,那么羊群行为就形成了。
行为金融学的目的是要发现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情况,使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获利。
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以行为金融学理论经营,其中有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
由于市场存在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就不可避免。
投资者可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进行套利交易。
相反策略就是针对羊群行为而制定的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
总结:投机行为只是投资过程中的一部份,一个阶段,一种操作技巧而已。
其实,不论投机或投资,其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获取利润!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极度的投机,就会引起泡沫经济现象的发生,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投机者一旦被非理性的狂热的投机动机所支配,就会受各种期望、谣言甚至是恐惧所迷惑,使投机失控,并最终引起社会的经济动荡乃至政治动荡。
这在很多国家是有前车之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