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

作业指导书控制页:*注:项目主管工程师负责每项目上交一本已执行完成的、并经过完善有完整签名的作业指导书。

重要工序过程监控表作业指导书(技术措施)修改意见征集表回收签名(日期):目录1 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 (1)2 工程概况及施工范围: (1)2.1工程概况 (1)2.2施工范围 (1)3 施工作业人员配备与人员资格 (1)4 施工所需机械装备及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配备(注:按600MW机组配备) (1)4.1仪器 (1)4.2探头 (2)4.3仪器和探头组合性能 (2)4.4试块 (2)4.5其他工器具 (3)5 施工条件及施工前准备工作 (3)6 作业程序、方法及要求 (4)6.1作业程序流程图 (4)6.2作业方法及要求 (5)6.3专项技术措施 (7)7 质量控制及质量验收 (9)7.1质量控制标准 (9)7.2中间控制见证点设置 (9)7.3中间工序交接点设置 (9)7.4工艺纪律及质量保证措施 (9)8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要求和措施 (10)表8-1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计划表(RCP) (11)表8-2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 (12)1 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1.2 DL/T869-200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1.3 DL/T820-2002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

1.4 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1.5 JB/T10062-1999《超声波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1.6 JB/T10061-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仪通用技术条件》1.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1.8公司《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手册》1.9公司焊检中心管理制度2 工程概况及施工范围:2.1工程概况(略)2.2施工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外径ф≥32mm,壁厚在4~160mm,单面施焊、双面成型的碳钢及合金钢熔化焊对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

也适用于外径ф≥32mm、≤159mm,壁厚在4~8mm的奥氏体不锈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

除非设计图纸或甲方合同另有规定,超声波检测比例应按照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执行。

3 施工作业人员配备与人员资格4 施工所需机械装备及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配备(注:按600MW机组配备)4.1仪器4.1.1仪器选用见下表:4.1.2仪器性能要求4.1.2.1所用仪器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4.1.2.2工作频率为0.5MHz~10MHz4.1.2.3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4.1.2.4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12dB的误差在±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4.2探头4.2.1探头选用斜探头的选用见下表:直探头选用2.5MHz(φ20、φ25、φ30)或5MHz(φ10、φ20)。

4.2.2探头的性能要求4.2.2.1斜探头主声束在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或多峰;4.2.2.2斜探头主声束的偏离不应大于±2°。

4.3仪器和探头组合性能4.3.1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达到所检工件最大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4.3.2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4.4试块4.4.1试块的选用标准试块CSK-ⅠB,对比试块RB-3。

4.4.2试块性能要求4.4.2.1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

4.4.2.2标准试块应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4.5其他工器具5 施工条件及施工前准备工作5.1完善现场安全设施,安全通道、脚手架的搭设。

5.2需热处理的被检物必须在热处理后进行探伤,尽量避免在强磁场区工作。

5.3对有影响检验结果评定的表面形状突变应进行适当的修磨,并做圆滑过渡。

5.4仪器和探头性能测试5.4.1水平线性的测试5.4.1.1调节仪器旋钮使时基线清晰明亮,并与水平刻度重合;5.4.1.2将直探头置于CSK-ⅠA试块上,对准25mm厚的大平底面;5.4.1.3调[微调]、[水平]或[脉冲移位]等旋钮,使示波屏上出现5次底波,且使B1前沿对准2.0,B5对准10.0,记录B2、B3、B4与水平刻度4.0、6.0、8.0的偏差值a2、a3、a4;5.4.1.4计算水平线性误差δ=│amax│/0.8b×100%5.4.2垂直线性的测试5.4.2.1[抑制]至0,[衰减器]保留30dB余量;5.4.2.2将直探头置于CSK-ⅠA试块上,对准25mm厚的大平底面,并用压块恒定压力;5.4.2.3调[增益]使底波达荧光屏满刻度100%,但不饱和,作为0 dB;5.4.2.4固定[增益],调[衰减器],每次衰减2dB,并记下相应回波高度Hi,直至消失;实测相对波高%=(衰减△i dB后的波高Hi/衰减0dB后的波高H)×100%理想相对波高(Hi /H)%=10(△i/20)×100%5.4.2.5计算垂直线性误差D=(│d1│+│d2│)%d 1、d2分别为实测值与理想值的最大正、负偏差5.4.3灵敏度余量的测试5.4.3.1直探头灵敏度余量测试1、抑制]关、[增益]最大、[发射强度]至强;2、连接探头,调节[衰减器]使仪器噪声电平为满刻度的10%,记录这时[衰减器]的读数N1;3、探头置于灵敏度余量试块上(200/φ2平底孔试块),使回波达到50%,记下此时[衰减器]读数N2;4、灵敏度余量为N= N2 - N1dB5.4.3.2斜探头灵敏度余量测试1、抑制]关、[增益]最大、[发射强度]至强;2、连接探头,调节[衰减器]使仪器噪声电平为满刻度的10%,记录这时[衰减器]的读数N1;3、探头置于CSKⅠB试块上,使R100圆弧面的第一次反射波最高达到50%,记下此时[衰减器]读数N2;4、灵敏度余量为: N= N2 - N1dB6 作业程序、方法及要求6.1作业程序流程图6.2作业方法及要求6.2.1受理委托单6.2.1.1检测人员接到委托单后,应对委托单进行确认,确认的内容包括:被检测对象规格、材质、热处理状况、检验项目、比例或数量,同时还应对委托单填写的规范性、内容齐全性进行确认。

6.2.1.2委托单由UTⅡ级及以上检验员签收。

签收后的委托单应妥善保管。

6.2.2前期准备工作6.2.2.1根据检测对象,按本作业指导书4.2条规定选择探头和进行性能测试,6.2.2.2根据试件的表面状况耦合剂的选用,如浆糊或机油。

6.2.3试件表面的打磨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污物等都应予以清除,必要时可用带角向磨光机打磨,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打磨宽度为探头移动范围,大于1.25P,P=2Ttgβ。

6.2.4仪器调校6.2.4.1扫描比例调节扫描比例调节依据管件厚度和选用的探头的角度来确定,一般采用深度调节,当板厚较薄时,可采用水平和声程调节。

最大检测范围应调至时基线满刻度60%以上。

6.2.4.2距离波幅曲线距离波幅曲线一般应绘制在荧光屏刻度板上,其绘制方法见DL/T820-2002附录D。

按B级检验,三线的灵敏度分别是:判废线φ3×40-4dB定量线φ3×40-10dB评定线φ3×40-16dB6.2.5母材的检验6.2.5.1焊缝两侧的母材,检验前应测量管壁厚度,至少每隔90°测量一点,并作好记录。

6.2.5.2斜探头扫查声束通过的母材区域应用直探头进行检查,以便确定是否存在分层性或其他种类的缺陷。

6.2.6探伤6.2.6.1探伤灵敏度为ф3x40-16dB,补偿4 dB。

可提高6 dB作为粗扫灵敏度。

6.2.6.2扫查时,先全面粗扫一遍,查看主要危险缺陷。

然后再仔细扫查,确定每个缺陷的性质、位置、尺寸,并做好记录。

扫查时,探伤速度应小于150mm/秒,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0%。

6.2.6.3扫查方式:一般采用探头沿焊接接头作矩形移动的基本扫查方式。

扫查时,探头每次移动的距离s不得超过探头晶片的宽度。

在保持探头移动方向与焊缝中心线垂直的同时,还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等扫查方式,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形状。

6.2.7缺陷定量检测6.2.7.1灵敏度应调到定量线灵敏度。

6.2.7.2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位置、最大反射波幅和缺陷当量。

6.2.8缺陷定量应根据缺陷最大反射波幅确定缺陷指示长度△L,采用以下测定方法:6.2.8.1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且位于Ⅱ区时,应以6 dB法测其指示长度。

6.2.8.2当缺陷反射波幅值起伏变化,有多个高点,且位于Ⅱ区时,应以端点6dB法测其指示长度。

6.2.8.3当缺陷反射波峰位于Ⅰ区,如认为有必要记录时,将探头左右移动,使波幅降到评定线,以此测定缺陷指示长度。

6.3专项技术措施6.3.1中小径薄壁管焊接接头的检验对于外径φ32mm~φ159mm、壁厚4mm~14mm的应采用专门的检测工艺。

6.3.1.1仪器CTS-22等模拟式超声波探伤仪6.3.1.2试块:DL-1型专用试块6.3.1.3探头选择短前沿、大K值、小晶片、高频率的探头,且探头应进行修磨,确保与检测面紧密接触。

具体选择和其性能要求应符合DL/T820-2002第6.2.4条规定。

6.3.1.4耦合剂:应选择浆糊或甘油。

6.3.1.5 DAC曲线的绘制当管子厚度小于等于6mm时,DAC测绘如图将h=5mm的φ1mm通孔调节到垂直刻度的80%,画一条直线用于直射波检验,然后再降4dB再画一条直线用于一次反射波检验。

当管子厚度大于6mm时,DAC测绘按大径管的进行。

6.3.1.6扫查方式探头只做前后、左右移动。

6.3.1.7扫查灵敏度为DAC曲线增益10dB。

6.3.1.8根据DL/T820-2002附录F对缺陷进行判定。

6.3.2奥氏体中小径薄壁管焊接接头的检验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凝固时未发生相变,室温下仍以铸态柱状晶粒存在,晶粒粗大、组织不匀,因此要采用专门的检测工艺。

本部分适用于外径φ32mm~φ159mm、壁厚4mm~8mm的奥氏体中小径薄壁管焊接接头的检验。

6.3.2.1仪器CTS-22等模拟式超声波探伤仪6.3.2.2试块试块选用规格相同或声学性能相近的管子制作,在管子内外壁表面加工短槽。

具体要求应符合DL/T820-2002第7.1条规定。

6.3.2.3探头选择短前沿、大K值、小晶片、较高频率的探头,且探头应进行修磨,确保与检测面紧密接触。

具体选择和其性能要求应符合DL/T820-2002第7.2.4条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