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县宏鼎实业有限公司中药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发、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概要 (1)1.2 建设规模与内容 (1)1.3 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 (2)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工作范围 (3)1.6 项目带动能力及辐射范围 (4)1.7 综合评价和结论 (4)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6)2.1项目提出背景 (6)2.2我国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8)2.3中药产业发展的机遇 (11)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18)3.1 概况 (18)3.2 中药国际市场分析 (19)3.3 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21)3.4产品优势分析 (22)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分析 (25)4.1项目选址原则 (25)4.2项目区概况 (25)4.3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8)4.4项目选址及布局 (30)4.5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0)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与产品方案 (33)5.1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33)5.2项目生产方案 (34)5.3质量标准 (37)第六章建设方案 (38)6.1 工艺技术方案 (38)6.2主要工程方案 (41)6.3配套工程方案 (43)6.4设备方案 (46)6.5 消防 (47)第七章环保与节能 (51)7.1 环境保护 (51)7.2绿化 (54)7.3节能 (55)第八章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 (58)8.1 设计依据 (58)8.2 劳动卫生 (59)8.3 安全生产 (59)第九章招投标管理 (62)9.1招投标内容 (62)9.2招投标组织 (62)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64)10.1建设工期 (64)10.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4)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5)11.1投资估算依据 (65)11.2项目投资估算 (65)11.3资金来源与筹措 (67)11.4资金使用和管理 (67)11.5资本金 (67)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68)12.1 财务分析范围及依据 (68)12.2基础数据 (68)12.3财务数据测算 (69)12.4财务指标分析 (71)12.5不确定性分析 (71)12.6财务评价结论 (74)第十三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76)13.1 组织机构 (76)13.2劳动定员与培训 (77)第十四章效益分析 (80)14.1 经济效益 (80)14.2生态效益 (80)14.3 社会效益 (81)第十五章结论 (82)附表:附件:某县宏鼎实业有限公司中药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发、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县宏鼎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发、生产项目第一章总论1.1概要项目名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发、生产项目项目单位:某宏鼎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地点:某县项目负责人:刘向全企业性质:民营建设性质:新建建设期限:建设期2年1.2 建设规模与内容建设规模:建设地道中药材GAP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亩;建设300亩中药材科技示范育苗基地;建设年生产中药饮片2000吨,中药新产品2400万盒的中药厂一座;建设一个中药新产品研发中心。

建设内容:(1)土建工程: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中药饮片加工车间3000㎡,中药制剂车间2000㎡,原料库4000㎡,成品库1500㎡,综合办公楼(包括职工宿舍食堂)1500㎡,质检与研发中心400㎡,晾晒场3000㎡,锅炉房300㎡,其他辅助工程(包括材料库、机修间、配电室、水泵房、磅房、门卫等)300㎡。

(2)仪器设备购置:包括先进中成药成套生产线一套,中药饮片成套生产设备4套,以及其他配套设备。

(3)基地建设:对全县现有的2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按照GAP 标准进行规范化改造建设,新发展标准化基地4万亩,建设300亩新技术试验与标准化示范基地。

1.3 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14750.1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976.14万元,流动资金1807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4469.41万元;建设期利息304.59万元。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资金6750.74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00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资金3000万元。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综合指标表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工作范围1.5.1编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若干意见的通知》(2)甘肃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0年)(3)甘肃省建设工程其它费用暂行标准(4)国家发改委编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原农业部综合计划司、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编著的《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6)《中国药典》2005版标准(7)世界卫生组织GMP、GAP标准(8)相关的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9)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5.2工作范围论证项目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进行市场预测;论证项目建设条件,落实资源、原材料、燃料的来源和供应条件;确定项目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技术路线;确定环境保护方案;落实企业组织和实施进度方案;估算工程投资、资金筹措和财务评价,进行效益分析。

1.6 项目带动能力及辐射范围项目生产基地建设可带动整个某县,可辐射甘西北其他县以及大同、内蒙等地。

中药饮片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可带动整个甘肃省的中药产业发展。

1.7 综合评价和结论1.7.1综合评价该项目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经营风险较小,建设方案科学,经营模式合理,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能够起到较大的带动作用,实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1.7.2可行性研究结论(1)本项目的产业方向和产品方向符合我国重点支持中药产业发展的现行政策,有利于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符合我省和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可大幅提高种植收益,增加农民收入。

(2)项目通过产地深加工,能够有效控制质量,解决市场销售问题,实现原料就地转化,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使项目更具有稳定性和市场竞争能力,减小市场风险。

特别是有着自主知识产权,有着独特疗效的中药新配方产品,必定会形成很大的市场需求。

(3)产品定位准确,科技含量高,生产工艺先进成熟,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平均投资利税率、投资回收期、借款偿还期等经济指标,均优于同行业基准,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经综合分析研究,该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利国利民,该项目建设具有可行性。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提出背景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国际化的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医药产业以年均8%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科技、经济竞争的焦点领域之一。

我国医药科技及其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近18%,是我国工业部门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药产业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其优势不仅在于有博大深远的中医药理论和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及人才资源,而且更在于国内外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国家强大的政策支持。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发展观,注重生活质量的世界新消费观,重视整体医疗和自我免疫力的世界医疗保健观带来了世界范围的“人类回归自然”的潮流。

我国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符合“绿色概念”和“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正被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人民所认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药产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在农业领域、工业领域、医药与保健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地位。

随着产业化、市场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中药产业已由过去的传统产业发展成为综合型产业。

在现代中药产业链中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知识产业四大方面,其中以中药材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中药农业是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以中药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中药工业是推进和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中药产业的主导力量和发展方向;而四者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更会使中药产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甘肃省是中药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和全国重要的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常用中药材中至少有5到6种中药材的40%以上来源于甘肃。

近几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和多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计划用5年时间,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分步实施”的原则,将中医药行业做成甘肃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医药界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甘肃省已形成6大医药产业集群,医药工业企业发展为126家,10万亩中药材种植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甘肃)基地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某县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非常适宜大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以及中药深加工产业,生产的中药材以其优良的品质得到了全国诸多知名中药企业的高度认可,近几年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并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良好的产业发展势头也得到了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县委县政府更是将中药材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并作为“五大高效园艺增收工程”之一加以重点扶持。

2.2我国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2.1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中药产业涉及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和中药商业等,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今日的中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传统行业,新兴产业”,总的趋势是向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中药产业规模已达每年2500亿元以上,占国内医药市场的4成以上。

中药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科研教育为依托、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目前全国经营的药材品种约1200余种,其中野生药材约1000余种(占80%),栽培药材200多种(占20%),中国的中草药材种植面积每年约34万公顷左右,最高年份达45万公顷,年产量约35万吨。

中药材年收购品种约1000多种,收购量达到60多万吨,收购金额约60亿元,人工培育的中药材占总量的一半以上。

近年来,随着GAP的推进,中药材种植正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而且从基源到栽培、植保、收储以及药材质量标准上,逐步走向规范化。

中药工业发展方面,目前全国中药企业已近1500家,产值已突破千亿元,而且从生产手段、生产方式、生产环境、生产管理到成品包装、剂型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近几年在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带动了整体产业的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