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实习基地

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实习基地


0 引言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 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指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 等职业院校改革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 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 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 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 新模式。从教育部对改善高职院校实训实习基地的条件思 路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共建生产 性实训实习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最有效的途径。 1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的内涵及功能定位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使得学校和企业形成 了利益共同体,是一种深度的校企合作。投资主体是政府、 企业和高校,运行模式是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化管理,建设 理念为“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化”,实 现“教学做”一体,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四 体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 — —— —— —— —— —— —— —— —— —— —— ——
1.1 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的内涵 “校内实训基地生 产化”是指接工厂化、车间式布局校内实训基地,营造真实 或仿真的生产环境;引进企业资金、设备,以实训中心主任 为部门经理,建立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引入现代企 业的理念与价值观。在承担生产任务或参与对外技术服务 同时安排教学和实训任务,通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 项目,将学校的教学实训项目与企业的生产任务和产品融 为一体,并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与职业文化 引入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与文化建设中。
Value Engineering
· 255 ·
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实习基地的研究
Production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by Enterprise and College
杨桂婷 YANG Gui-ting;刘一兵 LIU Yi-bing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邵阳 422000) (Shaoy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Shaoyang 422000,China)

摘要: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阐述了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和功能定
位,介绍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三种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建设,能有效地实现六个融合。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1.3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作为高职院校,人 才培养追求的方向是“创业有本领,就业有技能,继续学习 有机会,终身发展有基础”。因此,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具 有的功能定位为:①教学实践的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应 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想场所,创造教育教学改革的实 践条件,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主要载体。②生产的功
1.2 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化的内涵 “校外实习基地教 学化”是指选择生产产品和生产过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贴 近、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设备有一定先进性的企业作为紧 密合作基地,将企业生产产品、项目、案例引入课程,在企 业开辟教学场地,使学生在真实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 作,并将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接企业员工技术培训等项 目,按人才培养要素引入企业,将企业文化要求引入素质 教育体系,实现优势互补,文化融通。
识增强了,工作能力普遍得到了院领导和教职工的认可, 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逐年提高。
当然在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多元化的人才管理 体制和机制道路上,学院也遇到许多困难,也有一些没有 解决好的问题,改革创新之路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张小琴.积极探索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J].太原师 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李小海.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8,(6). [3]巩六群,才晓茹,张中兴,陈勇,李怀珍.规范考核 科学管理
基 金 项 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1CZJ013 主 持人:刘一兵)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 简 介 :杨桂婷(1982-),女,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领 域:电类课程教学与科研;刘一兵(1964-),男,湖南邵 东人,机电工程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领域为高职 教育和电子技术。
关键词: 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模式;运行机制
Key words: productive practice base;cooperation mode;operation mechanism
中 图 分 类 号 :G6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6-4311(2013)01-0255-02
资排辈向竞争择优、激励约束机制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 岗,使教师更珍惜自己所选择的岗位,从而更加爱岗敬业。
2.2.3 合同管理,优胜劣汰 以“合同管理,优胜劣汰” 为原则”为岗位聘任的指导原则,通过签订聘期合同,依法 规范岗位聘用合同管理,既确立了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 也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学院对专 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布招聘 信息、公开面试和考核,经过严格审核,择优录取。经过公 开、公正、公平的竞争,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从专业技术 岗位、管理岗位转到其他工作岗位或解聘。经过几年的调 整,通过竞争上岗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开拓意识和责任意
colleg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production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by enterprise and college,
and introduces three kinds of cooperation mode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six fus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