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20′
1、可持续发展
2、竞争力
3、旅游生命周期
4、增长极
二、判断题15′
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区位论的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三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上限值不能超过三者的最大值。
3、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内涵主要是为了保证代际公平。
4、生命周期理论说明旅游地总有一天会衰竭,因此规划在实际上是无效的。
5、旅游人类学以研究旅游中的人类活动和人文现象为目的。
三、简答题20′
1、如何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试阐述竞争力的层次性。
3、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有哪些。
4、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四、资料分析题15′
根据上图解释旅游地生命双周期理论。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竞争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意义。
2
、谈谈你对旅游人类学的认识以及其对旅游规划的启示。
参考答案:
时间
旅游地生命双周期示意图
一、名词解释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该概念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还是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应放在第一位来加以考虑。
其次,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破坏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为代价。
2、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及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3、“生命周期”(Life Cycle)最早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专业词汇,用来描述某种生物从出现到最终消亡的演化过程。
后来该术语被许多学科,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借用来描述与生物相类似的演化过程。
4、经济空间中会有在一些中心(或极)这些中心(或极)的作用就类似于磁铁的磁极。
这些中心(或极)在对外部因素起吸引作用时,还在相互之间起到吸引和排斥的作用并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这些向心力与离心力相互会形成一定范围的“场”,“场”的中心就被佩鲁定义为增长极。
二、判断题
√
×
×
√
√
三、简答题
1、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1)公平性原则(Fairness)。
(2)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3)共同性原则(Common)
(4)需求性原则(Demand)
2、
(1)国家竞争力
国家竞争力属于宏观层面的竞争力,其着重强调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资源开发等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2)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属于中观层次的竞争力,主要是将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作为竞争力的经济主体进行分析,即在不同的区域间以及不同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间加以分析比较,以找出某个产业部门最具比较优势的区域或某个区域范围内最具比较优势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属于微观层面的竞争力。
该竞争力是将企业作为经济系统,探讨它与其它经济系统竞争广义资源的能力,与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相比,企业竞争力更强调企业的经营行为、管理行为、劳动成本、企业家素质、劳动者工作态度等要素的国际和区域比较,强调其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获取长期利润的能力。
3、
(1)海伍德(Haywood)的七因素论
反对旅游业或旅游开发的环境主义者和其它相关公众
交通运输企业、旅游经营商、中间商、住宿供给者
旅游消费的替代物
政府、政治和约束型团体的力量
旅游者
新旅游地的开发
现有旅游地之间的竞争
(2)社会、经济、环境三因素论
需求因素
效应因素
环境因素
4、
(1)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应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旨。
研究中所得到的结论要尽力将其应用于现实之中,防止产生空洞理论的产生。
(2)旅游人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应主动借鉴其相关学科成熟的研究方法并在它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
(3)从事旅游人类学研究,还应以自然辩证法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系统思想为导向,对所获取的消息采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科学处理。
(4)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田野工作参与观察——民族志(ethnography)的方法。
四、资料分析题
所谓双周期是指旅游地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存在两种不同的生命周期类型,也就是这里所说的长周期和短周期。
长周期是指旅游地从起步到最终衰落及消亡的漫长的周期,它大致等同于上面巴特勒和普罗格所说的旅游地生命周期。
短周期则是指旅游地在旅游吸引力环境保持未变的一段时期内所历经的周期,它可能完整也可能不完整。
在旅游地发展的短周期内,旅游地的演进只表现为旅游接待状况的变化。
双周期模型的意义在于:短周期将告诫人们旅游地若不做出复兴努力,那么它终将会“中途”衰落下去;长周期则预示在未到最终衰落及消亡之前,旅游地永远存在着复兴的可能性。
五、论述题
1、
(1)丰富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内涵
(2)为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2、
为旅游规划的编制者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的规划哲学。
旅游规划的侧重点一直以来都是放在旅游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质量和环境的改善上。
旅游人类学则向旅游规划者展示了更为广阔的旅游规划思路,即旅游规划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人才是旅游活动中的真正主体。
旅游规划者要从关心旅游地的各利益相关者入手,对旅游地的相关者的特性、活动以及社会环境加以关注。
在规划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协调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商以及旅游地相关社会团体的相互关系和利益,然后再着手提升旅游地的硬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