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气象学试题(A)

农业气象学试题(A)

园林系农业气象学试题
1.天气:
2.焚风:
3. 光合有效辐射:
4. 日平均温度:
5. 逆温:
6. 三基点温度:
7.气团:
8.寒潮:。

9.锋:
10.海陆风:
二、判断题:(1*20)
1. 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3. 每年的终霜冻是春季的最后一次霜冻。

4.由于冷空气密度比暖空气大,所以锋面总是向冷空气一方倾斜。

5.青藏高原是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6. 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7.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8. 风速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9.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10.当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某一地区交馁时,常能引起剧烈地天气变化过程。

11. 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12.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3. 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4. 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5.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16.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17. 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18. 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19. 出现霜时必定有霜冻,而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

20. 低压与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

三、填空题(1*20)
1.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2.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

3.凡在锋运行的方向上,暖气团逐渐代替了冷气团的位置,称为。

4.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四
个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三个风带。

5.季风以为周期,海陆风以为周期。

6.作用于空气运动的力有,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其中在高层大气中,可以忽略。

7.风向规定为风的向,由南向北运动的空气,风向为。

8.一气团移往某地后,本身温度逐渐升高,这个气团被称为气团。

冬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是,,夏季除此之外还有热带大陆气团和。

9.按霜冻的成因,可将霜冻分为、和三类。

四、选择题(2*10)
1.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将_ ______。

A. 延长;
B.缩短;
C. 不变;
D. 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

2.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蓝紫色光__ ______较多的结果。

A. 吸收;
B. 散射;
C. 反射;
D. 透射。

3.当地面有效辐射增大时,夜间地面降温速度将_ __。

A. 加快;
B. 减慢;
C. 不变;
D. 取决于气温。

4.地面温度最高时,则是时。

A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等于零
B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小于零
C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大于零
D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不等于零
5.当饱和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

A 6.4hPa,
B 4.6hPa,
C 8.0hPa,
D 4.0hPa
6.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则。

A 气温高于露点,饱和差=0;
B 气温=露点,饱和差大于零;
C 气温=露点,饱和差=0;
D 气温低于露点,饱和差小于零。

7.海陆的热力差异是产生季风的原因之一,夏季风的形成是因为_ _。

A. 夏季大陆温度高,气压低;海洋温度低,气压高
B. 夏季大陆温度高,气压高;海洋温度低,气压低
C. 夏季大陆温度低,气压高;海洋温度高,气压低
D. 夏季大陆温度低,气压低;海洋温度高,气压高
8.24节气中既反映降水,又反映温度的节气有_ _。

A. 清明、白露、霜降
B. 白露、寒露、霜降
C. 谷雨、寒露、霜降
D. 惊蛰、白露、寒露
9.无霜期是指_ __ _这一阶段之间的日期。

A 秋季第一次出现霜到年内的最后一次出现霜,
B 春季最后一次出现霜到秋季第一次出现霜
C. 秋季第一次出现霜到第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霜
D. 上半年第一次出现霜到下半年最后一次出现霜
10.__ _的天气有利于夜间辐射霜冻的形成。

A. 晴朗、大风
B.微风、多云
C. 土壤潮湿、多云
D.晴朗、微风
五、简答题:(4*5)
1.风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2.冰雹形成的条件
3.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4.简述中国气候的特征。

5.简述霜和霜冻的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