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拿大婚俗对比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对中国的影响有几千年的历史。
孔子的婚姻观“天地不合,万物不生。
大婚,万世之嗣也。
”孔子所处时代的婚姻理念跟现代完全不一样,那个时代是媒妁之言、包办婚姻,今天是自由恋爱。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
儒家一直把婚姻问题看得很重,因此,在儒家经典中有许多关于婚姻的论说,如《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等等。
婚姻是被认为“人伦之始”。
从加拿大的状况来看,目前,单身母亲占到加拿大现实婚姻的一半以上,而同居家庭,同性婚姻,群婚,开放式婚姻等婚姻形式已经占到加拿大家庭数目的40%左右,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
一个加拿大人可以很坦率的告诉你他是同性恋。
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对传统的婚姻形式提出了质疑。
婚礼是两个相爱的人为了结合所举行的仪式,为了证明彼此相爱的一种表现,婚礼载着幸福,给人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围绕着婚礼,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的婚礼,都包含着自己的文化和民俗特色,婚礼的时间,地点,婚礼服饰、婚宴、夫妻称谓,结婚基金来源无一不展示着时代与民族文化的特色。
纵观全球各地域的婚礼形式,如果说西式婚礼神圣,那中式婚礼则是喜庆。
归根求源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所致。
一.婚礼的时间不同:
在中国农村,农民们喜欢在春节期间订婚,结婚。
这是因为在平时人们都去外地打工挣钱了。
春节的时候,男孩儿,女孩儿,亲朋好友都回家过年,说媒的,相亲的特别多。
在城市里,人们喜欢选择吉庆的日子结婚。
不一定局限于春节。
吉祥日、一般阴历带三六九的日子都很好。
第一要是双日子,也就是双号,单号不好。
第二不要太热或太冷,夏天和冬天就不太好。
恰恰相反,加拿大青年男女喜欢在5月到9月这段时间举行婚礼,尤其爱在7月份喜结良缘,而且婚礼仪式多选在星期六这一天。
7月份可是加拿大最热的季节。
由于众多的男女选择在同一段时间内举行婚礼,教堂显得异常繁忙,因而一切准备都须在婚礼前三四个月联系妥当。
二婚礼地点不同: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婚礼要办的隆重热闹邀请众多的亲戚朋友,所以婚礼举行的地点一般都选在交通方便、空间宽敞的家里的院落或豪华酒店里。
加拿大婚礼一般都是在教堂或者俱乐部,花园里等其他较为安静的地方举行,婚礼井井有条,但是相对来说就不如中国婚礼那么热闹。
三婚礼服饰不同:
在中国古代,新娘结婚那天穿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而西方新娘要戴面纱。
婚礼当天戴着白色的面纱,充满了美丽和神秘。
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幸福,因此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上,新娘一般都穿红色的礼服。
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
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
但是新娘一般都是在迎娶的时候和婚宴开始的时候穿白色的婚纱,之后就会换上红色的唐装。
我们可以用两种颜色来形容中加婚礼:红色和白色。
在中国,红色象征吉祥和兴旺。
在中国婚礼上,可以说红色是结婚那天主要的颜色,墙上、门上、各类物品上到处贴满了大红喜字;新娘的传统衣着也是一身红装,新娘能穿着自己母亲亲手制作的红棉袄出嫁被认为是一生带着母亲的祝福和保佑。
新娘的母亲会为将嫁的女儿买好从里到外的所有衣服以及鞋袜,而且在婚礼当天会嘱咐新娘不能穿着任何带有短字的服装,如短裤、短袜等,否则将预示着她的婚姻的短暂性。
西方的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
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代表圣洁和忠贞。
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
在西方传统的婚礼服饰中,白色是最常用的颜色。
从罗马时代起,白色就象征着快乐、喜庆。
在结婚时,中国人新娘子一般会租一件自己喜欢的婚纱来穿。
可是西方新娘子会买一套新的婚纱作为自己的留念。
伴娘们的Gown(礼服)是新郎新娘定做或在商店里买来的。
而伴郎们的Tuxedo(晚礼服)经常是在商店里借来的。
多少年以后,当新娘和自己的老公过不到一起时,她们会把婚纱丢到垃圾堆里。
加拿大人的婚礼可概括为旧、新、借、蓝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也标志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
“借”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
“蓝”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有这样的顺口溜:“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something blue...”
据说,结婚的那天,新娘穿戴满足了这样几个条件,就会有好运气。
四婚宴不同:
中西方的婚宴也有很大不同。
在中国,一般都在婚宴所在地举办结婚典礼。
传统的婚宴的酒席是一场非常盛大、隆重的宴席,通常在中午举行,持续三天。
另外还设有一些余兴节目。
对于新郎的父母而言,更是要宴请其所有的亲朋。
宴席上,人们只是吃、喝、聊天,饭后各自回家。
在西方国家,婚宴通常是在教堂的结婚典礼结束之后举行。
婚宴中通常伴随着舞会,婚宴舞会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模式。
宴会会在互相敬酒与庆祝中进行,一直到新人们坐上车子离去为止。
新人会在家人朋友的欢送下开始蜜月旅程。
西方的婚俗更为开放、浪漫、自由,而中国的婚俗更为严谨、繁琐。
五夫妻的称谓不同:
在中国,结婚的女性通常称自己的丈夫为:”老公”,在中国过去称丈夫为:“当家的、掌柜的、泼皮、不争气的、没出息的、死鬼、孩子他爹、先生、官人、相公、大人”等等。
结婚的男性称自己的妻子为“老婆”。
在中国过去称呼妻子为:“夫人、太太、内人、媳妇、拙荆、贤内助、老伴、贱内、婆娘”等等。
在加拿大,结婚后的女人必须带戒指,但是结了婚的男人却不一定。
女方接受了男方的戒指,并且在公开场合佩戴它,即使订婚了。
然后双方互相称对方为未婚妻fiancee,未婚夫fiance。
加拿大夫妻间喜欢用“Honey”或是“Sweetie”来彼此称呼,意思是蜜糖、甜心。
也许是加拿大人特别喜欢甜食,所以爱人间的称呼总离不开甜。
这样的称呼听着就让人感觉幸福甜蜜。
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在加拿大,新婚夫妇是要度蜜月的。
六结婚的基金来源不同:
在中国,几千年来农村婚姻遗留下来婚嫁彩礼的旧的传统风俗至今仍未破除。
作为一种习俗男方送给女方适当的结婚彩礼象征着双方初步达成婚姻约定。
但在旧习俗和攀比风气的影响下结婚彩礼水涨船高。
从上世纪年代的几十元到年代的几万元! 大大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以至于有农民说,现在结次婚就是扒层皮,一场喜事办下来由富返贫。
很多年轻夫妇因此都盼望生女孩
儿,而害怕生男孩。
因为在中国广大农村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就是老人的义务和责任。
儿子结婚就意味着老人大事完毕。
老人一生的主要事情都完成了。
更有甚者一些家长把嫁女儿多收彩礼看作是一种荣耀,互相攀比,给娶媳农家带来沉重负担。
因为高额彩礼已经形成一种风俗。
别人都这么做,所以不管有钱没钱,结婚彩礼都被认为是应该拿的,必须拿的。
这种旧习俗直接给婚姻打了金钱的烙印。
彩礼成为婚姻链条上一个沉重的负担,让婚姻变了味,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
中国婚宴往往由男方出钱,而加国婚宴则基本由女方出钱。
2012年11月2日,孔子七十六代孙女25岁的孔令鹇,与31岁的意大利画家弗朗切斯科喜结跨国连理。
孔令鹇与弗朗切斯科在福州举办了一场弘扬孔子文化特色的传统汉代婚礼。
作为婚礼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新人还在祭祀孔子的福州文庙里,举行了孔家后人特有的家祭礼仪。
中国女人嫁给外国男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使得中国许许多多的光棍们顿足捶胸,和万般的无奈。
这些中国女人为了钱,为了利,为了绿卡就投向了洋人的怀抱。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中西方两种文化开始了更广泛的碰撞和交融。
中国灿烂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而婚礼文化只是文化中的一个分支。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当今全球环境中的真实写照。
当今中国的婚礼越来越西化。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了中国传统的中国婚礼。
中加婚礼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