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材重点1、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规范2、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知识计算的基础,数学运算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3、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的质量。
教材难点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难在解题格式规范、完整。
中考考点点击1:(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理学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掌握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2)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解题格式,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点击2:(1)近几年中考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合在一起作为压轴题;(2)运用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等计算技巧为突破口的计算;(3)根据化工生产路线计算原料的利用率、原料的投料比、工业产品的产率、经济效益等,将成为新的考查对象。
点击3:中考化学计算题的难度稳中有降。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选择题、填空题以及每年的压轴题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考查。
第一课时 解题步骤和格式及注意事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1、任何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都是一个定值,因而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2、应用化不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例1、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加热分解6 g 高锰酸钾可以得 (1)设未知数2KMnO 44+MO 2+O 2↑ (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2×158 32 (3)找出并计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6gX 写出已知量、未知量32g 62⨯=Xg6 (4)列比例式求解 X=1582g632⨯⨯=0.6g答: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 (5)简明地写出答案 以得到0.6g 氧气。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格式例2、工业上高温煅烧硬石(CaCO 3)可制得生碳(CaO )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0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
2↑100 56 X 10t 100:56=X:10tX=5610100t=18t 答:需要碳酸钙18t 。
练习:略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注意事项。
[讨论]下面是两位同学解答的一道计算题。
请帮助他们指出错误。
例子:燃烧72g 镁最多可得氧化镁多少克?甲、解:设燃烧72g X 。
Mg +O2MgO 24 40 72g X24:40=72g:XX=120g答:燃烧72g 镁最多可得氧化镁120g 。
乙、设燃烧72g 镁最多可得氧化镁的质量为X.Mg +O2MgO 224 56 72g X24:56=72g:XX=168g答:燃烧72g 镁最多可得氧化镁168g 。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必须注意:1、化学式必须求写正确。
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
3、找准题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四、练习(略) 五、作业(略)第二课时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类型之一:由一种纯净的反应物(或和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例1、已知金属铁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FeSO 4)。
则56g 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得氢气多少升(氢气的密度:0.089g/L )?(金属铁与稀H 2SO 4反应的方程式为:Fe+H 2SO 4FeSO 4+H 2↑)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Fe+H 2SO 4FeSO 4+H 2↑56 2×1 56g X56:2=56:X X=2g氢气的体积:2g ÷0.089g/L=22.47L答:56g 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得氢气22.7升。
类型之二:含一定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例2、2005年5月22日上午11时08分,中国登山测量队成功登上珠峰峰顶,这是继1975年后我国再次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准确测量。
氢化钙(CaH 2)固体是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用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CaH 2+2H 2O Ca(OH)2+2H 2↑],氢气供燃烧之需。
请回答下列问题:(1)CaH 2中钙元素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2)现有87.5g 含CaH 2的质量分数为96%的氢化钙样品与足量水反应,可生成多少氢气?解:(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CaH 2+2H 2O Ca(OH)2+2H 2↑42 4 87.5g ×96% X965.8742 g =x4x=8g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8g 。
例3、有一种含水的过氧化氢样品10g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得到3.2g 氧气,试求该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解:设样品中含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
2H 2O 2O+O 2↑68 32 X 3.2g68:32=X:3.2g X=6.8gH 2O 2的质量分数为:g10.8g6×100%=68% 答:该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68%。
类型之三: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例4、某科技活动小组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
混合27.6氯酸钾和2.0g 二氧化锰,加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后,使反应停止,测得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10.0%。
请计算:(1)剩余固体的质量。
(2)制得氧氧气的质量。
(3)未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剩余固体的质量为:%0.102.0g=20.0g 。
(2)制得氧氧的质量为:(27.6g+2.0g )-20.0g=9.6g (3)设已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
2↑ 245 96 X 9.6g96245 =g 6.9x X=969.6g 245 =24.5g 未分解的氢酸钾的质量为:27.6g-24.5g=3.1g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0g ,制得氧气的质量为9.6g ,未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3.1g 。
有关化学方程式应用题易错点: 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的依据。
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等代入。
练习(略)第五单元小结一、知识框架二、重难点突破1、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中的关键词:a、参加 b、化学反应 c、各 d、等于 e、反应后 f、质量总和使用的时候还应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范围是一切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它方面的守恒;(3)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而不是反应物任意的简单相加。
2、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 遵守客观事实;(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书写正确;(3)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4)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要写正确,气体用“↑”,沉淀用“↓”;注意:当反应物中无气体时,生成的气体注明“↑”,当反应物中无固体时,生成的固体注明“↓”。
3、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正确,一定要配平完整,否则违背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结果也是错误的;(2)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3)题中所给的量或要求的量是体积的一定要换算成质量计算; (4)化学方程式中的各量都是纯净物之间的计算。
三、书写化学议程式的常见错误。
初学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会出现以下错误。
1KclO 3 3 P 2+ O 5 P 2O 52、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未配平)。
如:Mg + O 2MgO C 2H5OH + O 2 CO 2 + H 2O 3、方程式配平后短线未改等号。
如:S + O 2 SO2 4、反应条件不注或乱注。
如:3Fe+2O2 Fe 3O 4Zn + 2HCl ZnCl 252KclO 3 + MnO 22 + 3O 2 6C + O 22 Fe 3O 44 + MnO 2 + O 27、条件和现象不分。
如:2H 2 + O 28、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不是最简比。
如:2CH 4 + 4O 22O 四、练习与作业(略)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 石墨和C 60教材重点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 60。
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性与其用途间的联系。
2、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比较稳定,但高温下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材难点1、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2、碳的化学性:常温下比较稳定,但高温下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中考考点点击1: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及原因,无定形碳中的木炭、活性炭的吸附能点燃点燃力,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用途。
记清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两者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明确碳单质的吸附性并能用来解释有关问题,理解物质用途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拓展探究题。
点击2:金刚石和石墨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点击3: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与考古学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点击4: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应用。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实验题、简答题。
第一课时碳的单质一、碳的几种单质(一)金刚石(二)石墨实验6—1木炭使红墨水褪色现象:红墨水由红色变为无色无定形碳三、C601、结构2、用途:材料学、超导体3、碳元素形成的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二、碳的化学性质1、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碳的可燃性(1(2C + O 22 2CO小结:化学反应,反应物相同,如果条件不同那么生成物也不同。
3、碳的还原性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1)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试管、导管(32CuO + C 2Cu + CO 2 (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徊向下倾斜 ②先预热后集中加热练习:反应中看到试管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说明变成了,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生成。
(5)还原反应①在反应中,碳与氧结合变成CO 2,这是反应。
②CuO 失去氧变为Cu ,像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称为反应。
③是物质夺取CuO 中的氧,促使CuO 发生还原反应。
(6)还原剂和氧化剂①还原剂:象碳这种能够夺取化合物里的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剂。
②氧化剂:象CuO 这种能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7)小结①C :得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CuO :失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
②2Fe 2O 3 2 四、易错点1、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炭”与“碳”的区别。
“炭”是指由碳元素组成的具体单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等;而“碳”是指碳元素,即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五、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