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

一、选择题1、化学反应A+2B====C+D,5.6gA和7.3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现在要得到0.4gD,所需A的质量为 ( ) A.5.6g B.11.2g C.14.6g D.无法计算2、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2∶1∶2B.1∶2∶2C.1∶1∶1D.2∶2∶33、1.6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 g二氧化碳和 3.6 g水,关于该物质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4、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5.0 1.2 2.0 0.5反应后质量/g 待测 3.0 3.6 0.5关于这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是反应物,b、c是生成物B. d可能是催化剂C. 反应后a的质量为 3.4 gD. a一定是化合物6、在反应A+B C+2D中,已知 2.9 g A跟4.9 g B完全反应,生成 6.0 g C,又知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40B.58C.29D.867、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C+O2CO2B.2HgO Hg2+O2↑C.4Fe+3O22Fe2O3D.4P+5O22P2O58、“中国航天,给力中国”。

载人航天飞船可用反应2Na2O2+2CO22R+O2来提供氧气,物质R的化学式是( )A.COB.Na2OC.NaOHD.Na2CO310、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64 10 1 25反应后质量/g 54 37 9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1∶2B.1∶1C.2∶1D.2∶31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量二氧化锰中加过氧化氢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一定量过氧化氢制取氧气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13、将A,B,C三种物质各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D16g,则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 )A.5:1 B.5:2 C.5:3 D.4:115、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

现要制得0.4D,则所需A的质量为()A.5.6克 B.11.2克 C.14.6克 D.无法计算16、在化学反应 A + B D中,加入A、B、C三种物质各10g,加热至反应结束后,测得A 已完全反应,生成D18g,则反应后混合物中C和B的质量比为()A.5:1 B.5:4 C.5:3 D.5:218、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 g D,则C的质量为( )A.6.8 gB.9.6 gC.8.8 gD.4.4 g21、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右表所示。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1∶2 B.1∶1 C.2∶1 D.2∶3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 / g 64 10 1 25反应后质量 / g ——54 37 932、凯尔将6g镁分别与不同质量的氧气反应,试将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填入下表,并回答:氧气质量(g)生成氧化镁质量(g)24812(1)当第一次与2g氧气反应时,为什么不能生成8g MgO?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从第二次以后,为什么不断增加氧气的质量,生成MgO的质量却不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3、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

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34、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35、某校九年级综合实践小组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最后所得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36、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2.2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59.4g。

求: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⑵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7、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M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____ ____。

(2)未知物质M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

(3)已知未知物质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推出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某同学为测定一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高锰酸钾样品10g,放在试管中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9.04g.请计算:(1)反应中产生的氧气的质量;(2)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结果保留0.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2、选A。

由图示可以看出A分子全部参与反应,B分子反应后剩下了一个分子,参与反应的有一个分子;生成了两个C 分子,所以答案为A。

3、【解析】选A。

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4.4 g CO2中碳元素的质量=4.4 g××100 %=1.2 g,3.6 g H2O 中氢元素的质量=3.6 g××100%=0.4 g。

1.2 g+0.4 g=1.6 g与物质的质量相等,故一定不含氧元素。

4、【解析】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5.0+1.2+2.0+0.5=待测+3.0+3.6+0.5,故反应后待测a物质的质量为 1.6 g,根据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生成物质量增加则可推测反应物为a,生成物为b、c, A正确;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可能为催化剂,B正确;a为反应物,反应后剩余质量为 1.6 g, C错误;该反应为分解反应,a 一定为化合物,D正确。

6、【解析】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D的质量为 2.9 g+4.9 g-6.0 g=1.8 g,可知A、D的质量比为2.9 g∶1.8 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A +BC + 2Dx 18×22.9 g 1.8 g=x=58【方法归纳】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三种物质的质量和某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求另外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中考的常考方式。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①注意搜集题中已给信息,并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未给出的物质的质量;②根据两物质的质量比和其中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列比例式求另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③注意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不能相乘进行计算,只有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求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时才要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7、【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燃烧属于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反应条件应为点燃,A不正确;金属汞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B不正确;Fe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C不正确;只有D的书写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并且与客观事实是相符的。

8、【解析】选D。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R+O2,反应物中钠、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4、8、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0、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2个钠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Na2CO3,故选D。

10、【解析】选C。

结合题中表格中数据,乙增加的质量为44 g,丙增加的质量为36 g,丁减少的质量为16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减少的质量为44 g+36 g-16 g=64 g,所以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64 g∶16 g=4∶1,而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方法归纳】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表格数据题的方法(1)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的判定:一般先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原则是:反应后和反应前相比,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催化剂的判定,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未参与反应的物质。

(2)未知物质量的判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此列出等式判断出未知的物质的质量。

(3)反应类型的判定:反应物、生成物及催化剂确定之后,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或反应特征确定该反应的反应类型。

12、A13、答案: B 用符号代替写出化学反应式:A + C D10 g mc 16 g10 g+mc=16 g mc=6 g所以反应的C的质量为6g,剩余C的质量为4g,而B的质量不变仍为108.15、B16、A18、【解析】选C。

根据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比为7∶24,设2.8 g A完全反应需要B的质量为x,则可列比例式为7∶24=2.8 g∶x,x=9.6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 2.8 g +9.6 g-3.6 g=8.8 g。

21、.C 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反应后,乙物质质量增加54 g-10 g=44 g;丙物质质量增加37 g-1 g=36 g;丁物质质量减少质量为25 g-9 g=16 g;进而推知甲物质应该是反应物,其质量减少44 g+36 g-16 g=64 g。

设丁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w,则甲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w,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甲 + y丁=== z乙+ k丙2wx wy64 g 16 g=解得x︰y=2︰132、生成氧化镁质量(g)5 10 10 10(1)因镁有剩余,没有完全反应;(2)因6g镁完全反应恰好需要4g氧气,所以氧气再增加也不会生成MgO;3334、思路解析: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