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PE关于特殊特性的控制与方法
PE关于特殊特性的控制与方法
WHAT WHERE WHEN WHO HOW
做什么 在哪做 何时做 谁做 怎样做
为什么做 为什么在这做 为什么那时做 为什么他做 为什么这样做
是否必须做? 取消或合并 另一地点是否更好 重排 别的时间做是否更好 谁做更合适 简化 怎样做更好
遇到问题,多用“5W1H”法
PE常用分析手法
--或5W2H改善法
PE常用分析手法
Why?
案例解析:运用5个“为什么”分析问题,查找原因. ----为什么地面上有铁屑?
PE常用分析手法
5WHY法与问题分析和解决原理
PE常用分析手法
5.五大现象分析:
说明 作业○ 搬运→ 檢查□ 停滯△ 贮存 工程數
作业、搬运、检查、停滞、贮存分析
時間(分) 距離(m) 人員(人)
新产品导入三阶段及重点把握
1.样件: • • • • • • 样品的评审 工程图样 S/C 特殊特性确定 控制计划 材料清单(BOM) 生产条件的策划
在制样时,对尺寸测 量和材料与性能试验 的描述;
2.小批量生产:
在样件试制之后,全 面生产之前所进行的 尺寸测量和材料与性 能试验的描述;
3.大批量生产:
PE常用分析手法
动作分析案例—铁锹研究
现象记录: 1898年,泰勒在匹斯炼钢公司发现优秀的搬运工在铲矿石或煤炭时,一般 不愿使用公司发放的铁锹. 调查中,泰勒发现搬运工一次可铲起3又1/2磅(约1.6公斤)的煤粉,而 铁矿石则可铲起38磅(约17公斤)。 使用秒表记录:
发现:一锹铲取量为21又1/2镑(约10公斤)时,一天的材料搬运量为最 大。同时也得出一个结论,在搬运铁矿石和煤粉时,最好使用不同的铁锹
新产品导入三阶段及重点把握
2、试生产阶段技术支持:
新产品导入三阶段及重点把握
3、批量生产过程中的现场问题解决 :
批量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1.设计上的不足 2.资料不充分 3.模具异常 4.变更(人机料法环测改变) 5.制程安全及隐患 6.突发事件. …….
新产品导入三阶段及重点把握
特殊特性识别与可操作性:
---------------------------------------------------------------------------------------------------------------------------------------------------------------------------------------------------------------------------------------------
生产线的工艺控制及质量 管理
PE工程师的职责和能力要求
PE 工程师角色定位: PE--(Process Engineer) 制程工程师 PE--(Product Eengineer) 产品工程师 PE--(Project Engineer) 专案工程师
PE工程师的职责和能力要求
PE工程师与项目经理的区别:
Eliminate 一人服务车: 排除 Combine 自动收割机: 结合
Rearrange 拖车: 交换 Simplify 送货箱:
司机兼任售票监督工作? 能否一次性完成?
空车与满载车更换 使打包与拆解简单化的搬 运用箱子
简化
PE常用分析手法
3.六问表(5W1H改善法)
5W 现行方法 WHY 分 析 改进
PE常用分析手法
1.程序分析--技巧
一个不忘 ----不忘动作经济原则; 四大暗示 ----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五大现象 ----作业、搬运、贮存、检验、等待; 5W2H ----对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进行提问。 5 WHY ----凡事都要问五个为什么
PE常用分析手法
2.ECRS分析原则
样品制作阶段工程确认
1. 设备的准备:PE人员应策划并订购相应的生产设备、工具及辅助用具; 2. 方法的准备:PE人员应与研发人员一起就产品的实现方法及操作标 准进行策划,并参考以前类似的经验编制QC工程表、作 业指导书等; 3.测试系统的准备:与品质保证人员一起共同对产品的过程实现性进行策 划并设计测试仪器与系统; 4.操作环境的策划:PE应就产品的特性对生产车间进行策划:照明、温湿 度、静电、防尘度等进行测试与准备; 5.人员的准备:PE人员应就产品的实现难度及特性值,充分掌握实现产品 所需具备的人员技能、工艺要求并对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6.材料的准备:对于物料清单中的新规物料,PE应作为材料装配与生产的 技术力量,参与对供应商现场的评估、材料的测试与考核 工作。
PE常用分析手法—总结
六种生产方式: 一、福特生产方式 二、丰田生产方式 三、沃尔沃生产方式 四、单元生产方式 五、新准时生产方式 六、超越控制管理方式
新产品导入三阶段及重点把握
• • • • • •
样品的评审 工程图样 S/C 特殊特性确定 控制计划 材料清单(BOM) 生产条件的策划
1. 特殊(政府规定和安全性能) 特性. 2. 工程图样应被评审是否具有 足够的信息以对每个零件进 行全尺寸检查。 3. 应能清楚地标识控制或基准/ 定位面,以便能为整个控制 过程设计合适的测量工具和 设备。 4. 应评价尺寸的可行性,并与 制造工业和测量标准保持一 致。
PE的标准化职责及实施
5.效率最大化实施与要求
目标与要求:
现场管理与改善技术探索
现场管理与改善技术探索
现场管理与改善技术探索
现场管理与改善技术探索
对策办法: 设定了一天的标准工作量,对超过标准的员工,给予薪资以外的补贴, 达不到标准的员工,则要进行作业分析,指导他们的作业方式, 使他们也能达到标准 结果:
三年以后,原本要五六百名员工进行的作业,只要140名 就可以完成,材料浪费也大大降低 .
PE常用分析手法
动作效率分析---检查表
项目
难 度
三点观念: 3 1在工厂中对生产最熟悉的人, 2生产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运用的最好的人; 3生产中任何事情都应在掌握中; 4 多领域专业知识:如需懂机械,电子,化工等越多当然效率会越高. 5 创新能力:一个合格的PE除了要具备一般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需在实践中摸 索,沉淀专业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生产。
新产品导入三阶段及重点把握
Cp图解,这下看明白了吧?
过程能力计算:
新产品导入三阶段及重点把握
过程能力计算:
Cpk图解
新产品导入三阶段及重点把握
过程能力最终目标---顾客满意
PE的标准化职责及实施 PE在生产中的标准制订: •标准起草时机 •标准起草及注意事项 •标准的确认与审核 •标准的发行
法律法规、安全性、适配性、尺寸外观、 公差要求等。
新产品导入三阶段及重点把握
• • • • • •
样品的评审 工程图样 S/C 特殊特性确定 控制计划 材料清单(BOM) 生产条件的策划
1. 客户要求 2. 法律法规 3. FEMA
依据特殊特性清单(或DFEMA资 料),并给予适当的补充,设想过程中 控制的方法。
Process Engineer ----产品制造工艺的设计和贯彻 Product Engineer----产品设计和开发 Project Engineer------项目开发进度、财务,偏重于项目 协调和项目管理
PE工程师的职责和能力要求
PE工程师工作内容:
PE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 1熟悉生产工艺, 2熟悉产品性能, 3熟悉产品结构; 1.较强的分析能力 2.良好的沟通能力 2 3.懂得观察、分析工序能力的变化带来的 结果,并迅速改善制程中存在的缺陷等;
PE关于特殊特性的识别:
1)法律法规\顾客需要和期望分析的产品设想; 2)可靠性目标/要求的确定; 3)从预期的制造过程中确定的特殊过程特性; 4)类似零件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5)来自于研发的“特殊特性清单”
IATF 的实 施建 议:
1、客户指定的; 2、与法律、法规相关的; 3、与安全性相关的; 4、组织自己定义的。
•标准的变更
•标准的实施 •标准的修订与完善
PE的标准化职责及实施
2.产品标准化
产品标准化策略: 对无差别的共性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产品时采用
PE的标准化职责及实施
3.工艺标准化
PE的标准化职责及实施
4.工时标准化
PE的标准化职责及实施
5.效率最大化实施与要求
标 准 化 工 时 的 重 要 性
生产线平衡及改进
新产品导入三阶段及重点把握
特殊特性识别与可操作性:
PE关于特殊特性的控制与方法:
a)过程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类型、用途、用户要求和 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应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 用不同的控制手段; b)特殊过程必须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任何工艺环节都 应处于受控状态; c)根据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试验验证,及时总结最佳 工艺控制参数,列入工艺规程并对工艺参数进行连续控 制。
7. 工艺、作业、动作分析及DV案例研究
PE常用分析手法
1.程序分析--定义: 指工厂里从原材料至被制成成品这一连串的生产活动, 对整个过程及个别过程进行分析改善的一种手法。
PE常用分析手法
1.程序分析--目的:
PE常用分析手法
1.程序分析--基本原则 ™ 尽可能取消不必要的工序; ™ 合并工序,减少搬运; ™ 安排最佳的顺序; ™ 使各工序尽可能经济化; ™ 找出最经济的移动方法; ™ 尽可能地减少在制品的贮存。
PE工作目标: 1 1.质量要求,先于客人满意; 2. 降低生产成本; 3.为公司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PE工程师的职责和能力要求
1.负责新产品的导入工作,协助研发部解决新产品存在的问题; 2.量产机种的SOP制作、维护及效率的提升优化; 3.制程异常问题点的分析\改善; 4.协助产线进行人员的教育训练; 5.新料件的承认、ECR的确认、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