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一、概述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必需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即环境条件)包括:水、温度、空气、光等。
通过课本中“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可以说明。
三、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它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譬如:捕食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关系(同种生物间为了获取其有限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等)、合作关系(蚂蚁或蜜蜂等)、寄生关系(人与蛔虫等)、共生关系(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之间的关系)等。
其中的捕食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四、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有三大成员即生产者(主要是指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指各种菌类等)。
五、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六、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见课本P36。
其中的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是调整显微镜的清晰度的;反光镜和遮光器是调整光线强弱的;转换器是低、高倍镜的调整部位;镜筒是连接目镜和物镜的;载物台是观察物体和玻片放置的地方;压片夹是固定玻片的;通光孔是光线进入物镜的部位;镜座是定位显微镜的;镜臂是握拉显微镜的部位;镜柱是连接镜臂和镜座的部位。
七、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包括——取镜安放、对光和(调焦)观察三大步骤。
临时装片的制作要求是薄(只有一层细胞)而透明,光线才能通过和形成清晰的物像。
标本种类有三种: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八、概述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四部分组成。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和液泡等细胞器。
动物细胞则没有以上细胞器。
九、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的情况。
人体的构造由细胞: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除外)→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形成的细胞群(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起来,完成某种功能的构造→系统:多个器官按一定次序组合起来,完成几种生理功能→人体:人体和高等动物有八大系统构成。
十、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绿色开花植物体的构造由细胞→组织(分为: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等)→器官:分为(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体。
十一、观察种子的结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单子叶植物)还有胚乳。
十二、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花的主要结构由雄蕊(花丝和花药)、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其中花药中有花粉,花粉里有精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十三、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场所:叶绿体;原料: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能)+氧气。
意义:所有生物需要的有机物、氧和能量的来源,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十四、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原料:有机物和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公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七年级下册十五、概述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阴茎和阴囊等组成;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组成。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它能产生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和雄性激素,其中雄性激素可以维持男性第二性状的表现。
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它能产生卵细胞(雌性细胞)和雌性激素,其中雌性激素可以维持女性第二性状的表现。
十六、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两大类六种即有机物和无机物,其中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三种。
它们的主要作用如下: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也能供能。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良好溶剂;无机盐(例含钙、含磷、含铁和含碘等无机盐)的含量不多,作用很大且各不同(见课本P25);维生素(包括V A、V B1、V C、V D等)的含量很少,作用很大且各不同(见课本P26)。
十七、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食物的消化是指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小分子的、结构简单的物质才能被吸收的过程。
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消化后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和小分子的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十八、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食物的通道)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构成;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分解食物)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十九、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呼吸道的作用: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即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和肺(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
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鼻黏膜内的毛细血管的作用)、湿润(鼻黏膜和气管内分泌的黏液的作用)和清洁(鼻黏膜和气管内分泌的黏液的作用)的作用。
二十、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发生在肺部的气体交换是指吸入的空气进入肺后,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液中去;肺泡壁上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渗透入肺的过程。
发生在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是指血液中的氧气通过毛细血管壁、组织液进入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组织液、毛细血管壁进入到血液中的过程。
二十一、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由水、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成分构成;有运载和运输的功能。
血细胞由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运输氧。
)、白细胞(包围和吞噬病菌的功能。
)和血小板(止血的功能)。
二十二、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
静脉:管壁薄、弹性小、血流慢。
毛细血管:分布广、管腔极小、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薄、血流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二十三、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去的血管。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运回到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二十四、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心脏主要由心肌(具有收缩的特性)组织构成。
有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其中左心室的心肌最厚。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二十五、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膀胱、输尿管和尿道(排出尿液的通道)组成。
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二十六、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和脉络膜)和内膜(视网膜)。
眼球的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脉络膜中的色素细胞,在成像中起暗室的作用;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而眼球的内容物在眼球的成像中有折光的作用。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鼓膜能产生振动,听小骨能传导声波的作用,鼓室中一侧通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能将振动转化为兴奋,利于位听神经的传导。
近视是由于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
近视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二十七、描述人体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人体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二十八、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二十九、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可促进生长,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生长迟缓,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过分生长,患巨人症。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可促进发育等,饮食中缺碘,可食盐加碘,如果食物中缺碘,会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胰岛素由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可调节糖的浓度,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由睾丸和卵巢分泌,促进性器官发育,维持第二性症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