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1.劳力性心绞痛 初发型:1月内新近发生的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在1 m以上,位置、性
质、持续时间、诱因、缓解方式变化不大。 恶化型:原为稳定型心绞痛,近期加重。
2.自发性心绞痛:心绞痛的发作与 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硝 酸酯类药物不宜缓解,主要是冠状 动脉痉孪所致。
卧位型心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脏收缩功能减 退者多见。
【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占 90-95%。 2. 冠脉畸形,川崎病,梅毒性心 脏病。 3.其他,如结缔组织病等。
一般概念上的冠心病是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定义】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 引起的心脏病。
【危险因素】
1.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 男性≥ 40岁,女性在绝经期后, 危险因素增加。 有家族病史的直系亲属患冠心 病的机会较无家族史的高 5倍。
2.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ST段压低 >0.1mV,或T波倒置,变异性心绞痛可有 ST段抬高。
(2)冠状动脉照影:一支冠状动脉狭窄 ≥50%以上。
(3)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灌注缺损,心 血池-EF值。
心绞痛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
典型的心绞痛症状
【心绞痛的分型】
WHO 分类法
【病理】
1.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内皮细胞受损,动脉内膜脂 质沉积,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引起 血管内膜的局限性增厚、斑块形成, 以后斑块在深部崩溃、软化,而形 成粥样物质,管腔变窄,甚至闭塞。
2.冠心病
主要累及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左 回旋支>右冠主干。
当管腔重度狭窄(>50%~75%)或以 上时,心肌供血减少。
3.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1)减少心肌耗氧量,(2)增加 心肌血氧供应,(3)预防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①硝酸脂制剂:硝酸甘油0.3~0.6 mg 3/日,消心痛5~10 mg 3/日,长效异 乐定 25 mg 1/日。
②β 受体阻滞剂: 普奈洛尔 10~20 mg 3/日,美托洛尔50~100 mg 2/日。
2.高血脂症
增高
降低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HLDL)
甘油三脂
载脂蛋白B(Apo B)
低密度脂蛋白(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载脂蛋白 A(Apo A)
危险因素增加
3.高血压 危险因素较血压正常者 高4倍。
4.吸烟。
5.糖尿病 危险因素较无糖尿病者 高2倍。
6.其他 A型性格、肥胖、体力活 动过少等。
③钙拮抗剂:地尔硫卓30~90 mg 3/日(缓 释剂90 mg 1/日),维拉帕米80~120 mg 3/ 日(缓释剂240 mg 1/日),硝苯地平10~20 mg 3/日(缓释剂20 mg 1/日)。
④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50~100 mg 1/日, 抵克力得 250 mg 1/日。
⑤中医中药: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日,冠心 苏合丸 0.25~0.5 3/日,速效救心丸1~2粒3/ 日。
【治疗】
(一)终止发作
1.休息。 2.硝酸酯制剂:硝酸甘油 0.6~1.8 mg (1~3 min起效),消心痛5~10 mg (2~5 min起效),硝酸酯喷雾剂。 3.吸氧 4.镇静剂
(二)缓解期的治疗
1.纠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甲亢、贫 血等。 2.调整生活方式 情绪、活动、饮食、受凉等。
【病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 95%以上。 2.严重的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 3.肥厚性心肌病。 4.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5.梅毒性冠状动脉炎。
【病理生理】
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或痉挛, 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
【诊断】
1.临床表现 典型的疼痛
位置:胸骨后上中段或心前区,可放散至左肩、左臂; 性质:压迫、发闷、或紧迫感; 持续时间: 3~5 分钟,重者 15分钟,不超过 30分钟; 诱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饱餐、吸烟等; 缓解方式:休息、硝酸酯类药物; 体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出汗等。
变异型心绞痛:常伴ST段抬高。
3.混合型心绞痛:休息和活动时均 发生,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习惯分类法 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1.稳定型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初发型、恶化 型、卧位型、混合型、梗死后心绞 痛。
3.变异型心绞痛
【鉴别诊断】
1.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2.急性心肌梗死 3.肋间神经痛 4.带状疱疹 5.胆道及上消化道疾病
4.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及其他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5.冠状动脉搭桥术
【预后】
大多数心绞痛患者可多年保持一 般性工作的劳动力,1/4的患者发展为 急性心肌梗死,少数猝死;稳定型心 绞痛年死亡率为4%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预后较差。
三、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定义】冠状动脉由于斑块破裂、出血、 血栓形成或痉挛等原因引起管腔急性闭 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 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 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
【病因】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的基础上,加上其他诱因,如 活动、饱餐、情绪、感染、心 动过速、手术等。
【诊断】
1.临床表现 (1)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可达数十分钟 到数小时, (2)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大多不能缓解疼痛, (3)可伴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 克, (4)体征可有第一心音减弱,心尖区有收缩 期杂音(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有休克的相 关体征。
慢性过程:心肌萎缩、变性,纤维结缔组 织增生,心脏扩大。
急性过程:冠脉堵塞、痉挛,心肌急性缺 血、损伤、坏死。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心绞痛 2.心肌梗死 3.心源性猝死 4.缺血性心肌病 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二、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
【定义】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 缺氧而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症状 的综合征。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概述
(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 命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也称缺血性 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
【定义】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
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致
的心肌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