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内容简介及工程量1.1工程概况天津华电南疆热电项目二期工程生活消防水池及泵房,生活、消防水池长30.6m,宽10.6m,基础底标高-5.500m(局部-6.200m);消防泵房长30m,宽10.45m,基础底标高-5.800m (局部-6.500m),厂区地坪标高-0.8m。
±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60m。
1.2厂区地貌厂址用地现状为盐场内的蓄水池,底部为淤泥。
厂址周边海拔标高主要在1.4~3.3m之间,局部池埂顶部标高在3.5~4.0m之间。
1.2.1地下水情况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可研勘测期间在钻孔实测水位埋深平均为0.3m左右,厂址区大部分区域现在盐池,盐池水与地下水连通。
1.3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厂区地层为第四系陆相、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可研勘测钻探最大深度100m。
根据土层的沉积成因、物理力学性质,将所揭露的土层自上而下分为5大层,①~②土层性质分述如下:①人工填土:由盐池围堤造池形成,主要分布于围堤,以素填土为主,新近回填,以黄褐色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局部地段含有砖块和植物根。
现回填土厚度不一。
层厚1.20~3.60m,平均厚度2.43m。
盐池内该层缺失。
盐池内底部普遍分布一层淤泥,该层淤泥主要是由于盐池静水沉积形成。
淤泥一般厚度0.2m左右,局部淤泥厚度0.5m。
静力触探测试结果,锥尖阻力(q c)值变化在0.45~3.91MPa,平均值约0.79MPa,側壁摩阻力(f s)一般为11.30~70.32kPa,平均值约27.17kPa,平均摩阻比3.4%。
第二层(层号②),本层为海相沉积物,以灰色粉质粘土为主,夹有粉土、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粉细砂层。
按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分为3个亚层:②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褐灰~灰色,流塑状态,很湿,土质均匀,无明显层理,局部土的粘性增大,过渡为粘土,含贝(螺)壳碎片及有机质,有腥臭味,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
该层顶板埋深0.00~3.60m,相应标高-0.30~3.30m,层厚1.40~6.80m,平均厚度4.42m。
1.4工期及工程量1.4.1施工工期1.4.1.1基础土方开挖、支护计划从2016年10月05日开工,2016年10月15日完工。
1.4.2工程量2.编制依据3.先决条件和准备3.1技术准备3.2参加作业人员的资格和要求3.3 作业仪器及工机具3.3.1关键(高度)测量过程控制清单3.3.2计量参数导出表注:以上仪器均计量检验合格,精度满足要求。
3.3.3 测量仪器精度及要求3.3.4 主要施工机械、机具施工机械、机具进行检修,保证运转良好;做好易损、易坏件的备品工作;机械、机具有关的使用证、能力鉴定等资料齐全备查。
3.3.5安全器具3.4施工现场准备3.4.1铺筑运输道路为了便于基础土方施工,甲方华电集团委托我司在现场内圈修筑临时道路,外圈修筑永临道路。
具体做法按“施工道路总布置图”进行施工。
3.4.2 施工用电我方已从现场甲方提供的变压器引电到总配电箱以及A排外从开关站引电至总配电箱,再在现场根据需要,设立若干分配电箱,可满足施工用电需要。
4.作业程序4.1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4.1.1基坑开挖及截桩、降水方案的选择1)为保证水池及泵房基础开挖后正常施工和基坑边坡稳定。
整个土方开挖采用大开挖与支护工字钢板桩相结合的方案进行。
根据图纸要求,基底标高以上300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时保护好桩头及钢筋,承台下土不得扰动,人工清土至标高并应尽快进行基础垫层的施工。
2)由于厂址用地现状为盐场内的蓄水池,底部为淤泥。
本工程降水采用明沟加集水井排水。
3)根据施工现场,基坑开挖最深为5.7m,采用人工截桩、25T汽车吊吊运桩头,由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地点。
4)基坑开挖深度为-5.700m,整个区域基坑采用型钢桩支护(工字钢)。
4.1.2放坡系数的确定,采用钢板桩支护,现场不采用放坡。
4.2工艺流程基坑放线→型钢支护→开挖至标高→人工清槽→持续降水→基础施工4.3施工方法及要求4.3.1开挖4.3.1.1先将整个开挖现场用拆房砖垫一条循环道路,厚度500mm宽度4m以确保运土D AC BD AC B162345开挖坡道(行走路线)车辆平稳运行为宜,或以钢板铺路。
4.3.1.2分层开挖:由于基坑较深,无法一次开挖至基底标高。
总体开挖分2层。
4.3.1.3坡道设置:分层开挖时需留设运输坡道,坡道设置在泵房与水池西北侧延向道路位置,在分层退挖时可随时调整坡道坡度并将坡道延长至基坑外侧,坡道坡度比例不小于1:8。
4.3.1.4第一层开挖至标高-2.500m 。
第一层开挖可采用一台挖机退挖。
4.3.1.5第二层开挖由-2.500m 标高挖至-6.500m 。
此次开挖,再开挖前需将型钢支护桩打完再进行。
支护桩施工方法见专项循环水泵房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1)开挖由6轴向1轴方向退挖,为保证开挖进度,可采用两台挖机同时开挖。
2)第二层先开挖至基底时将集水井挖出,放置好潜水泵,随时排水。
在退挖时由人工逐步将排水明沟挖出,保证基坑随时排水畅通。
4.3.1.6基坑收口开挖:沿坡道位置由两台挖机配合进行,并将坡道沿1轴外侧放坡,比例为1:8。
由1台挖机挖土倒运至坡道上,再由另一台挖机配合装上运输车。
4.3.1.7严密监控土层位移情况,如监测数据有逼近限值趋势,要立即停止开挖。
1)边坡变形观测点设置:在基坑四周的边坡上分别设置不少于2点观测点,具体位置见图示。
基坑边坡监测点设置平面图4.3.1.8基坑逐层下挖过程中,要及时对边坡修整平顺,并拍打密实;如遇下雨雪较大天气,在边坡表面覆盖塑料薄膜,防止因雨水冲刷而坍方。
区域开挖剖面图4.3.2 保证边坡稳定的措施4.3.2.1严禁基坑周边堆放较重物料,严格控制坡顶附加荷载,按理论计算,在距边坡外缘1米处设置钢管脚手围护,防止边坡坡顶因超载而塌方;4.3.2.2将基础施工工作面放大到1.00m宽,使基坑内排水及时、顺畅,防止坡角浸水引起塌方。
4.3.2.3基坑周围8米范围内严禁停车或堆放物料及土方,防止边坡坍塌。
在四周设置警示牌。
4.3.2.4每日安排专人对边坡进行监测,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3.3排水措施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开挖期间采用排水明沟结合集水坑降水方法:在基坑底四周挖设排水网沟,使地下水渗至排水沟流入四周集水井,并立即用潜水泵抽至基坑外排水沟,并设专人进行排水工作。
排水沟初定上口宽400mm、下口宽300mm,深250mm,施工时可按基坑实际涌水量适当调整,确保流水畅通。
4.3.4工程桩处理桩头凿除工序:桩顶设计预留标高测量标识→桩顶设计标高标识复核→桩身钢筋笼保护层砼剔凿→钢筋笼环筋割除→桩身用风钻钻垂直交叉孔→从钻孔将楔子打入桩身震断桩头→桩头吊运→桩表面剔凿修理至设计标高。
4.3.4.1桩头剔凿前先在设计桩顶标高以上150mm沿桩身周围人工剔凿300~500mm宽槽,槽深以露出桩钢筋笼主筋为宜,并用气割将钢筋笼环筋割除。
4.3.4.2随后利用空压机及凿岩风镐等机械,在环桩身四周成垂直交叉进行开凿钻孔,钻孔深入钢筋笼主筋以内50mm以上,此时再采用楔子打入桩身至桩头震断。
桩头震断后必须及时吊运清理外运。
4.3.4.3桩头吊走后,再剔凿至设计标高,表面成活必须水平、平整,严格控制剔除深度,但必须保证凿除至新鲜、密实砼面且达到桩顶设计标高,桩顶标高处混凝土质量能符合设计要求。
经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3.4.4采用剔凿时不得野蛮施工,注意对不剔凿部位桩身的保护。
剔凿中不得随意弯折、损伤钢筋,严禁破坏检测埋管,凿打后用压力水冲洗干净。
4.3.4.5如果遇到浮浆较厚,凿除浮浆后新鲜混凝土面标高低于设计桩顶标高的情况,应采取降低承台底标高的做法,具体降低的尺寸由要降低的承台内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最低的桩决定,降低标高的承台钢筋下料时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
4.3.4.6桩头钢筋处理:1)桩身砼剔凿过程中如不慎将钢筋弯折,需及时进行调直。
2)砼垫层浇筑前必须仔细检查,不得将钢筋弯折埋于砼垫层面以下。
3)钢筋伸入承台内长度短于设计或规范锚固要求的,必须告知监理,通知桩基施工单位按要求进行接长;如凿桩过程将钢筋折断,也必须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将钢筋接长。
接长采用单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少于10d。
4.3.4.7剔凿桩头时要有防倾倒措施,切割桩头时人员要控制桩头倾倒方向,倾倒侧严禁站人。
吊车吊运时人员应远离吊车作业半径范围。
4.3.5工程桩保护措施4.3.5.1土方开挖前必须先完善排水系统,以使基坑积水顺畅排出,防止基坑浸水扰动土体引起工程桩偏移;4.3.5.2 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确保按规定开挖流向开挖,分层厚度不超过规定要求,属于人工开挖的范围严禁采用机械开挖,避免挖掘机碰撞工程桩产生破坏;4.3.5.3挖土分层进行,且桩周围土体高差不宜大于1m。
开挖的土方不宜堆积在基础周边,应及时外运。
4.3.5.4基坑四周工作面加宽到1.00m(局部特殊情况例外),确保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失稳引起边坡处工程桩偏移;4.3.5.5土方开挖前先根据打桩单位提供的施工记录,对相邻桩基存在高差的工程桩、桩顶实际标高高出预控标高的工程桩位置上作好显眼标记,以防挖掘机挖土时破坏工程桩;挖土时桩头一经挖出,由测量人员及时测出桩位,挖土过程中随时进行对比观测,以免挖机站位不慎或临时边坡土方坍塌、位移将桩基挤斜。
4.3.5.6分层开挖土方过程中,如遇未沉桩到位的工程桩要先进行人工分段截桩处理,以免该部分桩在剩余土方开挖中成为挡土桩而偏移;4.3.6边坡上工程桩、边坡位移监测为及时了解边坡、工程桩的位移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土方开控过程中和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边坡、及边坡上工程桩进行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以便及时调整挖土方法及程序。
遇有异常现象及时汇报,以便正确分析原因,商定对策,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3.6.1监测内容:边坡变形、边坡上工程桩水平位移及沉降、边坡有无裂缝、基坑边周围8m范围内禁止堆土。
4.3.6.3观测方法1)选用循环水泵房近旁控制点作为水平位移的观测基准点,由基准点引测观测点,观测水平位移。
2)各控制点在观测期间,每天要对原基准点复核一次,观测频率为每天进行一次(必要时增加观测次数),并及时整理观测成果,以便确定应急措施。
3)边坡水平位移及沉降量连续三天大于6mm,单日偏移应小于10mm,或累计大于35mm 报警;4)工程桩偏移量连续三天大于35mm,或垂直偏差大于1%报警。
4.3.7后备应急措施基坑开挖成败将决定整个基础施工的顺利与否,并对整个机组建设有着深远影响,为确保土方开挖施工进展顺利,我们将另行制定土方施工应急预案,以下介绍常用后备应急措施:4.3.7.1如发现土体边坡产生较大位移时,要暂停施工,并紧急处理边坡,监理等相关单位,研究、分析位移原因,并采取相宜的紧急措施,防止位移值继续扩大,然后再实施其它开挖纠偏措施(如有必要);4.3.7.2基坑高差处由于土体侧压力较大,如发生工程桩位移现象,要及时上报,同时可采取一些诸如人工挖除部分较高处基坑土体以卸除部分土体压力等办法,以防止位移继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