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师德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后的思考

学习师德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后的思考

学习师德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后的思考
我认真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

同时我对教师的人生价值和对什么是教师的真正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

幸福来源于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

教师是一项职业,他的主要责任来自教育教学,那么可以说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去爱学生。

可见,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师德密切相关。

拥有职业幸福感是师德高尚的前提和基础,脱离幸福感的师德建设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必须从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当然,要拥有教师职业幸福感,核心还是教师本人。

教师越能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就越能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领悟和感受教育幸福,我相信作为一个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就应该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奋发进取的事业观,有一个美好、善良、执著的心灵世界,有一个能体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工作乐趣的人生境界。

心理学家认为,幸福是人的根本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愉悦。

如果我们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把搞好职业作为根本需要,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收获快乐,付出也就成了享受。

因此,身为人民教师,应该具备一种“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职业心态,我们就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

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起早贪黑,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虽然累,但他们很幸福,就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我们拥有那么多的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爱戴,这种充实感是其他行业所没有的。

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宗教改革学家在年轻时,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看到所有人都在那儿汗流浃背地搬砖。

他问第一个人,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回答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呢”;问第二个人,他把手里的砖先给码齐,平静地说:“我砌这堵墙”;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说:“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这三个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第三个人对他眼前所做的工作有深刻的理解。

他知道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都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他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

走在教师职业这条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是付出和辛苦,还有理想收获和成就。

对每一个老师来讲,你的学生可能在你的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呀!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大社会有意义,就会热爱并享受这个职业,不论路再远、再累,我们都会朝着既定目标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师德首先是“人”的师德,赋予教师真正内在的尊严、幸福感和生命价值。

这时的教师就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具有教育力量的教科书,能够传授给学生许多无法物化在书本中的人生智慧。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别当精神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教师就会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的体验,感到幸福。

例如,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由于我们的点拨,成绩突飞猛进;一个消极的学生由于我们的帮助,变得好学上进了;一个家长看到孩子健康成长而给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时,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或坐在公共汽车里被不知名的人们喊着“老师好”时……,就能令我一天精神抖擞;虽然我身体疲惫,但感觉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同样,学生的道德成长,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都是教师生命意义的确证。

我认为,师德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矛盾是相对的,一致却是绝对的。

教师要学会感悟幸福的能力。

幸福感是一种难以言状的快乐感觉,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当我们具备了感悟幸福的能力,那我们就会感觉到硕果累累的喜悦和欣慰。

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态度从教,那么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

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竞争中与时俱进,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幸福感,也才能以高尚的师德去教育学生。

在产生心理困惑时,能够及时发现、自我识别,并能够掌握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使自己尽快达到心理平衡,以良好的形象面对学生。

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

在教师心情不愉快时,能够通过周围人的帮助走出心理阴霾。

总之,教师的幸福感应该是对自身的价值观的清醒认识,一个拥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不一定能成功,但一个成功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有职业幸福感的人。

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作一个能够发现幸福、能够享受职业幸福感的成功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