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的主要工具。

教师只有对课堂教学语文的特点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自觉加强语言艺术修养,提高教学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提高;语言
一、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或讲解时,使用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感人,要有趣味。

每一句都充满着感情和力量,才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的描绘,贴切的比喻,恰当的语句,准确而简明地表达出教学内容,使枯燥的内容形象而具体,这样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思维,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探求新的知识。

二、科学性
科学的语言是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的重要保证。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用词要准确,语句要合乎逻辑。

特别是数学概念、定义的表述、公式、定律推导时,语言要准确简练,使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索精神。

三、逻辑性
逻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思维定律。

即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

要做到这一点,备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特点、教学设备等,精心设计,巧妙安排。

讲课时条理清晰、准确严密、由浅入深,才能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推理,才能温故而知新,引起联想,正确掌握新课内容;否则,就会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四、透僻性
透僻性是指教师对所讲内容阐述的透彻、尖锐,引导得玲珑剔透、清澈见底,语言简练,深刻精炼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将庞杂的知识信息经过筛选、过滤凝结成的“精品”,教师只有居高临下地驾驭教材,把握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在解决关键问题时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使学生茅塞顿开、心领神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平实性
平实性是指语言的质朴、严谨、实在。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艺术与风格的集中展示。

而简洁精练的教学语言多是教师归纳总结教学内容时所用,以一切促使学生提纲挈领地领会问题的主旨为中心,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更容易为学生接纳和消化,切不可渲染点燃和烘托;否则,将画蛇添足。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
教学艺术中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修养,将成为新世纪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
王启红.教学语言的特色[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9(6).
(作者单位吉林省东丰县杨木林镇中心小学)
誗编辑王振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