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知应会知识题库

应知应会知识题库

无砟轨道施工应知应会知识题库1、CRTS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组成分为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道床板等部分,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配套采用WJ-8型扣件。

2、向莆铁路无砟轨道铺设在≥6Km长度隧道,隧道内道床板混凝土直接浇注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采用连续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轨道结构高度为515mm,宽度2800mm,厚度260mm,曲线超高设置在道床板上,采用外轨抬高方式。

轨枕在隧道段标准间距650mm,与结构物接头调整处间距600mm~650mm,不宜小于600mm。

3、道床板施工前,将道床板施工范围内前方不少于200m 隧底混凝土表面清除干净,然后对其表面进行凿毛,见新面不应小于75%,深度不得小于5mm,凿毛后采用高压水枪和钢丝刷将混凝土碎片、浮砟、尘土等冲洗干净,保湿2小时以上且无多余的积水。

4、在浇筑约3小时后,逆时针旋转调节器螺杆,拧松1/4圈,消除桁架弯矩和混凝土竖向沉陷产生的间隙;由于温差效应,钢轨会产生内部应力,当用手指压混凝土表面无明显痕迹时螺杆放松1/2圈并松开轨缝夹板,释放轨道在施工过程中由温度和徐变引起的变形。

操作时注意不要扰动轨排(具体时间可根据现场环境及温度试验取得后进行调整)。

终凝后,拆除全部调节器螺杆。

约24小时后,将调节器钢轨托盘与工具轨分离,逐一清洗、涂油保养后,集中储存在集装筐中,放置于两线路中间。

遗留的螺杆孔应及时采用高强度无收缩砂浆封堵。

5、隧道仰拱回填层顶面标高施工误差控制范围为-20~0mmmm,以保证道床板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

6、用直尺测量完工后的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应符合要求:顶面宽度±10mm;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5mm;伸缩缝宽度±5mm;中线位置2mm;平整度3mm∕1m。

7. 隧道内道床混凝土连续浇筑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隧道内若有结构缝则结构缝处道床板应断开,采用聚乙烯塑料板或泡沫橡胶板填缝,并用聚氨酯密封胶封面。

8、施工前施工单位按有关要对CPII、CPIII进行复测,并报监理站复核。

对CPII复测时应向两侧延伸不少于2个CPII点进行精测,CPⅢ控制网复测时应延伸入相邻标段不少于两个CPⅡ,对隧道无砟轨道洞口外200m线路中线进行复测(3个桩位及以上)。

通过重复测量和平差,按有关程序和要求对数据进行更新,监理单位对复测成果确认。

按复测后的CPⅢ对隧道每一环侵限情况进行测量检查。

9、无砟轨道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方法配置无砟道床成套施工设备,对关键设备进行操作和精度确认。

无砟轨道施工应选择选择性能稳定、测量精度满足控制目标的测量设备。

完成设备、仪器进场检验工作,精调小车必须完成检测标定。

10、进场应检查工具轨尺寸外形,主要允许偏差应符合:轨头宽度±0.5mm;钢轨高度±0.6mm;轨底宽度+1.0~-0.5mm,断面对称±1.2mm;轨身(除两轨端1m外)垂直方向偏差≤0.5mm/3m,≤0.4mm/1m,水平方向偏差≤0.7mm/1.5m;全长扭曲≤全长的1/10000,;全长均匀弯曲≤0.5/1000;以上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

要求轨缝顺接应无错牙错台,使用鱼尾板连接,并不少于4个螺栓。

工具轨上有无未清理的混凝土,包括钢轨底部。

11、组装轨排时应检查轨枕与工具轨的垂直度以及扣件是否发生塑性变形,如满足要求后将扣件松开后定位,如不满足要求则进行调整。

按照WJ-8A型扣件使用说明,当扭紧力矩达到220Nm时达到最终安装位置,在施工中,隧道段扣件螺栓扭矩控制在220Nm左右按规定扭矩拧紧对应扣件螺栓后,使钢轨与垫板贴合,弹条中部弯管与轨距突出部分接触。

一套扣件系统的两个螺栓必须同时使用双头内燃机扭矩扳手拧紧,安装后轨距满足±1mm的误差范围。

在组装后的轨排上,将螺杆调节器钢轨托盘平装到轨底,螺杆放置在边上等待使用。

在每个轨排端的第一根轨枕后需要配一对螺杆调节器。

一般的直线段内,每隔3根轨枕两侧对称各设一个螺杆调节器,超高段隔2根轨枕设一对。

12、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静态平顺度对轨距、水平、高低、轨向的允许偏差的规定是:轨距±1mm、水平1 mm、高低2 mm、轨向2 mm。

轨排粗调后允许偏差应为:中线5mm,高程0~-5mm。

精调后轨道静态几何状态允许偏差应满足:轨距±1mm,变化率不大于1/1500;水平2mm;轨向2mm/10m弦;高低2mm/10m弦;轨面高程±2mm;轨道中线2mm;线间距0~+5mm,轨枕左右偏差不大于±10mm。

13、安装道床底层钢筋,纵向钢筋搭接长度≥700mm,相邻搭接接头中心错开距离不小于1000mm,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搭接率不大于50﹪;纵横向钢筋均匀散布,间距允许偏差±20mm,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10mm-5 mm,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下层纵向钢筋距道床板底面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曲线地段有超高时,可适当调整道床板下层纵向钢筋的位置,使道床板下层纵向钢筋与桁架钢筋保持最小20mm的净距;按梅花型布置预制好的砼垫块,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5*5*3.5cm)。

安装道床上层钢筋,接地单元长度不大于100m,纵向钢筋每100m单元用绝缘卡进行绝缘搭接,100m 单元内纵、横向接地钢筋采用焊接;焊接长度单面焊不小于200mm,双面焊不小于100mm,焊接厚度不小于4mm;钢筋安装及接地焊接质量检查项目包括钢筋安装符合设计要求,焊接符合规定,接地连接位置符合规定,混凝土保护层两侧和顶部最小厚度35mm,允许偏差±5mm。

在纵横向钢筋交叉处及纵向钢筋搭接处设置绝缘卡并用塑料带绑扎牢固,绝缘卡的卡力不得小于25N,绑扎后剪去多余的塑料带;道床板钢筋绑扎并焊接完成后,混凝土浇注前,必须检测每个结构钢筋节点的绝缘性能,检测采用不低于500V兆欧表,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MΩ。

14、无砟轨道原材料及轨道部件进场时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按有关要求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轨枕进场时要对其进行验收,支承块的表面质量及埋件尺寸、装配质量抽样或逐块检查,做好质量状态标识。

允许偏差:轨枕长度±5 mm,枕底至承轨槽面高度+5~-3 mm,承轨槽宽度±2 mm,周边棱角破损长度≤50mm,轨顶坡1/35~1/45mm,承轨槽表面不平度1mm,两承轨台之间的相对扭曲0.7mm。

15、轨道精调和混凝土浇筑之间的时间控制在6h内,或环境温度不大于15℃(钢轨长度12.5 m时),以避免温度变化过大造成钢轨伸缩引起轨道几何状态变化。

轨排今天测量测点应设在轨排支撑架位置,保证钢轨及其接头的平顺。

精调过的轨道和立好的模板严禁人员在上行走和推动。

16、混凝土浇灌后应即时采用全面覆盖及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应根据采取的水泥品种及相对湿度来确定,但最低不应少于14天(内控标准)。

17、当道床混凝土抗压强度≥5MPa(约在浇筑混凝土24小时)后,开始拆除模板。

模板拆洗人员应用专用先松掉模板固定螺栓、铁丝等固定部件,再拆除纵向模板,并清理模板表面残留混凝土。

模板拆除后,统一平放模板,由物流运输车利用混凝土浇筑间隔,从后方倒运至前方。

18、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时应采取遮盖或者防护措施防止污染扣件。

浇注混凝土时应防止对模板及钢筋绝缘卡的撞击。

道床浇注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抹面,道床板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5%之前,禁止在道床板上行车及碰撞轨枕。

19、道床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顶面高度±5mm,宽度±5mm,中线位置2mm,模板内边线偏差±2mm。

模板进场必须进行抽检,检验标准:纵向模板垂直度2 mm,纵向模板位置2 mm,表面平整度1 mm/2 m、2 mm/5 m、3 mm/12 m,横向模板拼缝错台量±0.5 mm,横向模板拼缝间隙1 mm,模板长度±3 mm,模板高度±1 mm。

20、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之间设置25m的过渡段,其中无砟轨道5m,有砟轨道20m,在有砟轨道道砟下设长15m、宽8m、厚30cm的混凝土搭板来进行刚度过渡。

21、所有原材料及轨道部件进场后须分类、标识存放,存放场地及措施应满足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轨枕层间用10×10cm方木支承,枕垛绑扎牢固,用平板卡车运送轨枕,汽车吊等配合专业吊具卸载轨枕。

在轨枕卸车前,质检人员对轨枕进行检验,检查项目为:有无每批次出厂合格证、运输中有无明显损坏、有无明显的钢筋变形,如果轨枕垛中多根轨枕不合格,须将整垛轨枕退回轨枕厂。

双块式轨枕堆放层不宜超过12层。

22、轨排精调在实际精调过程中,要求精调人员都按照0.5mm严格控制。

23、直线地段,双线道床顶面设0.7%横向排水坡,曲线地段利用超高后的坡面进行排水。

24、轨排一次组装长度不应小于100m,以减少分段误差积累,提高中线、高程控制质量。

25、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26、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在隧道变形缝处需断开,板缝与变形缝中心对齐,板缝宽20mm,采用硬质泡沫板填塞后用聚氨酯密封胶封面(密封胶厚30mm)。

板缝两侧的道床板与隧道底板设置两侧各6排φ25钢筋(每处计12排)加强连接,连接钢筋以植筋的方式锚固在隧道底板上,使连接钢筋位于两相邻轨枕之间。

变形缝及伸缩缝销钉设计为长度400mm的直径25mm螺纹钢筋,钻孔深度为250mm,钻孔后需要使用空气压缩机清理孔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