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行性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逐渐采用海外并购方式扩展国际市场,但其中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实例较少,针对目前我国未开放混业经营的局限性,混业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突破以往业务单一的局面并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本文立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一基本点,主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结合实际并购案例,全面剖析这类并购方案的可行性,并在研究基础之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并购战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海外并购;非银行机构;swot分析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一、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发展现状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特别是自2006年底我国金融领域全面对外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陆续进行了一些海外并购活动,但与国际领先的跨国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发展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表现为:我国商业银行收购对象以中小银行为主,服务对象主要为我国驻外机构和华人华侨,服务项目局限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并且业务品种单一(几乎为同业并购)、竞争力薄弱。
从2000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项目主要包括[2]:工商银行收购香港友联银行(2.32亿美元)、建设银行收购美洲银行(12.52亿美元)、工商银行收购印尼halim银行(0.22亿美元)、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48.28亿美元)、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46.40亿美元)、工商银行收购泰国acl银行(5.5亿美元)等,从交易规模来看,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只占很小一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规模最大的为2006年12月,中国银行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100%股权(9.65亿美元)。
二、海外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swot分析(一)我国商业银行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优势1.突破国内限制,增强市场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许多跨国金融机构采取混业经营模式,良好的业务协同效应促进了公司的管理与发展。
但在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商业银行在国际上并购非银行机构的方案正好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极大地扩展了银行的业务量,在商业银行的绝对实力大大增强的基础上,突破国外金融机构市场垄断的局面,逐步取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2.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竞争能力海外并购实力雄厚或具有发展潜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扩展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增加了银行经营收入的来源范围,极大扩大了非利息收入。
例如中国银行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之举使中行成为中国首家进入全球性飞机租赁业务的银行,扩大了其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业务范围,提高了非利息收入,增强了中行对其他银行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3.拓宽业务方向,实现范围经济目前法律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但是不限制境外从事这些业务,商业银行通过海外并购可以提前学习混合经营的专业知识,掌握管理不同业务的经验,企业在扩展业务的同时,可以发挥出混业经营的优势:从事银行业务和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业务,使不同业务相互促进、相互支持,通过优势互补,实现范围经济,为以后商业银行在国内实行混业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商业银行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劣势1.初步尝试阶段,经验借鉴过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起步时间不长,实际效果还没有强烈凸显,尤其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一方向,尝试案例过少,之后商业银行从事海外拓展,既难以照搬照抄国外并购案例,又无法借鉴目前国内的经验,实施风险过大,许多商业银行并购意愿性不强。
2.缺乏明确战略,发展前景不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银行花旗、汇丰银行等在实行海外并购前都花费大量人物力与时间进行目标市场的评估、制定详细的收购计划,而我国银行在部署跨国经营非银行机构时由于经验不足,设计战略框架将会出现明显劣势。
同时目前国内专门从事并购服务的法律、评估、融资中介服务机构较少且实力较弱,不能起到协助银行制定明确战略的作用。
(三)我国商业银行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机会1.较强资本实力,奠定发展基础根据中国银监会相关资料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达1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
从全球银行市值排名来看,我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均居前15名之列。
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体系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上市,银行业抵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1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71%,与2010年12.2%相比有所提升。
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08年9月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有3起,并购效果十分显著。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2.全球多元背景,顺应跨国趋势当今银行业务发展综合化、多元化、一体化的趋势给混业并购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顺应跨国发展趋势,利用国内外的客户资源,通过海外并购达到世界一流银行业集团的水平。
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经营某种业务时,有它的专业性、特殊性,与银行业本身相比,无论在成本上、人员上、盈利上都会有相当优势。
因此,投资并购某些适合银行协调运作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良好的盈利机会和发展潜力。
3.规避准入限制,另辟发展蹊径“很多国家对外资银行并购当地银行设置股权比例上限,例如,英国《银行法》规定大股东持股不得超过收购后股份总数的30%,且任何一股东在某一银行中的持股超过l5%的,均应事先获得英格兰银行的同意。
”[3]如果在国外银行设立分行,获得批准所需时间较长,这导致并购的现实发展速度与自身制定的扩张预期出现较大的时间差,由此表明直接设立分行与并购银行机构都存在较大的障碍,而国外对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限制就较少,尤其是投资公司、租赁公司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应不执著于银行业的并购,可以扩展目光投向限制较少的其他业务从而降低风险与并购成本。
(四)我国商业银行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威胁1.政治法律差异,政策不可预期东道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对国外银行机构并购设置政策障碍,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并购不必要的成本负担。
同时审核时间过长、税收不合理等问题也直接构成并购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
此外,目标市场的政策是动态变化的,商业银行若不注意法律规定的调整,最终可能导致并购失败、损失惨重。
此项威胁影响是巨大的。
2.难定评估风险,后期整合困难评估风险是指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存在的风险。
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机构市值下降,虽然降低了收购成本,但其潜在威胁很大,主要包括债务问题、不良资产的评估难、高杠杆率金融工具滥用等。
由于本国银行和收购机构所处经济环境不同、从事主要业务差异,后期的经营管理整合具有相当大的困难,两者的企业文化也具有较大差异,并购公司要接受新的企业文化并结合当地情况取长补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这过程中失败破产的可能性存在。
3.偏离银行主业,失去核心竞争力海外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将会偏离银行核心业务,一方面,一家银行实施并购需要将大量的技术、人力资源投放到海外市场,可能造成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尴尬境地。
另一方面,其他业务的实施运作可能影响银行基本存贷业务的资金占用,导致两方面业务都存在巨大风险。
总结:如表-1所示,经过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非银行机构,虽然未来收益较高,但借鉴的经验少,可能无法发挥其优势,其缺点较明显。
但其潜在的机会巨大,只要合理规避风险,就能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运用金融创新手段,获得巨大盈利机会。
因此,此类并购行为可行性较强。
三、经验及战略前文提及的中国银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案例,是一桩典型的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收购实例,相似的国际案例有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为中国航空公司提供租赁担保,除了租赁业务,此银行曾斥资11亿英镑收购churchill保险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其集中管理下的品牌多元化战略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学习。
通过上述swot分析及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借鉴,我们可以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提出以下战略意见:(一)并购前:透析目标市场,制定战略方案基于目前商业银行海外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的成功案例过少,借鉴经验不足等问题,目前的目标区域建议先设定在亚洲区域,在未来并购成功之后,可以选择逐步向欧美市场拓展。
一方面,银行应凭借其地理优势,了解周边国家合适并购的环境,选择合理的目标市场,重点了解目标区域的法律限制并积极关注区域政策变动趋势,以便判断并购的可行性及在未来可以及时规避政策风险。
另一方面,受欧债危机等影响,金融业许多机构受到巨大挑战,如面对新《巴塞尔协议》,银行业为满足资产充足率的要求,更要审慎海外并购事项,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长远战略方针和具体实施的计划。
(二)并购中:评估真实资产,组建专业团队鉴于收购对象是银行在国内不曾涉及的业务,在制定战略后,应对其收购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评估主要包括三方面:一,资产收益率。
应注重剖析其真实资产的财务状况,避免账面虚假盈利。
二,债权债务构成。
并购中承担违约风险低的债权,风险较大的债权不予收购。
针对债务情况,仔细审查评估后,协商对收购定价的调整。
三,无形资产,如商誉、专业技术水平等。
合理定价之后的具体实施细节需要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团队进行落实,面对上文提到的目前中介服务机构少、针对性弱的现状,银行应引进高技术水平人才,多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并购事项。
(三)并购后:注重后期整合,建立风险管理并购之后将面临一系列的目标企业内部调整,如经营业务方向、组织结构调整、人员安排调动、管理模式变更等。
此外,海外并购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本身固有的企业文化能否很好地融入并购方,商业银行能否发挥各自企业文化优势,兼顾自身业务与新业务,决定了企业能否维持新老客户源以及长远发展的稳定持久性。
由于混合并购的系统风险较大,商业银行应特别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范系统风险的发生,并设计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措施计划。
四、结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商业银行来说,海外并购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必然选择,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刚刚起步,但其背后却反映了商业银行开展多元化混业经营和扩大规模的现实需求。
通过立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一视角通过swot分析,本文的核心论点归纳如下:(一)由于控制金融风险的经验尚不充分,中国目前仍未放开金融混业经营,但混业经营的趋势已雏形渐显,为了寻求提高同国外商业银行相抗衡的综合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跨国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在实现规模经济的海外并购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混业并购。
(二)此类并购行为的缺陷与风险较大,集中表现为实际经验不足,政治风险过大等,但应该意识到机会与挑战并存的道理,风险大不意味着没有可行性,在金融创新、跨国经营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吸收别国优秀的管理技术,拓宽业务范围的机会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