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说明书东莞市万江区办事处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2008.12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篇 (1)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目的与意义 (2)二、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 (3)(一)工作阶段划分 (3)(二)技术路线 (4)第二部分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一、概况及现状分析 (5)(一)概况 (5)(二)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9)二、万江区规模确定 (25)(一)万江区与东莞市对比分析 (25)(二)相关规划指引与万江区未来规模确定 (27)三、重点问题思考 (30)(一)如何确定合理的绿化建设指标30(二)充分体现滨水地区建设的特点.. 30(三)充分考虑滨水地区和全区的关系 (30)(四)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 (31)(五)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和景观特色 (31)(六)滨水地区用地功能的重组 (31)(七)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 (32)(八)滨水地区开发和防洪设施的关系 (32)(九)重视渐进式开发与可操作性 (33)四、规划总则 (33)(一)规划范围 (33)(二)规划年限 (33)(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33)(四)规划理念 (36)(五)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 (37)五、城市绿地空间结构 (41)(一)规划结构 (41)(二)城市绿地系统的文化意义 (43)六、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45)七、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46)(一)规划手段 (46)(二)城市绿地分类 (46)(三)公园绿地(G1)规划 (53)(四)生产绿地(G2)规划 (66)(五)防护绿地(G3)规划 (68)(六)附属绿地(G4)规划 (70)(七)其他绿地(G5)规划 (77)八、园林绿化植物规划 (77)(一)园林植物种植与生长现状 (77)(二)植物资源与生长环境分析 (92)(三)规划原则 (94)(四)园林植物规划 (94)九、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17)(一)总体现状分析 (117)(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 (117)(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117(四)保护措施与对策 (119)(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119)十、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20)(一)古树名木范畴及分级标准 (120)(二)古树名木分布、数量及树种 (120)(三)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37)十一、分期建设规划 (138)(一)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 .. 138(二)中期建设规划(2011-2015) (142)(三)远期建设规划(2016-2020) .. 142十二、实施措施 (144)(一)法制保障措施 (144)(二)行政管理措施 (144)(三)资金保证措施 (145)(四)舆论宣传措施 (145)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篇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一)规划背景1、国家和省对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近几年来,东莞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建设经验与环保意识,因此,城市建设比较分散和零乱。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膨胀,城市环境和自然生态存在着恶化的趋势。
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等新的理念的提出,引发了政府对发展转型期的思考,即如何保证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如何搞好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现代文明城市成为新时期政府工作的重点。
2、东莞市美化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整治的相关要求2005年东莞市政府提出东莞生态整治的目标,并指定了《东莞市整治生态环境工作指引》,要求全市各镇区创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绿化体系,维系东莞生态安全格局。
万江区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品位提升,努力扩大生态绿化的覆盖面,全力打造水岸新城。
新一轮的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城市环境的竞争”。
通过绿地系统的建设,全面提高万江的整体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
3、万江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要求在万江区的“十一五”规划报告中明确提出,万江坚持“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的发展定位,按照“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城市建设辐射带动战略,注重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优化城市环境,逐步提高城市档次、品位和形象。
在此基础上,区政府提出以优化城市环境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建设宜居宜业万江。
4、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重要性2002年,在《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的框架和基础上,东莞市政府组织编制了《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15)》,规划区域为97平方公里,对于东莞市市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没有完全包括万江区,因此,03版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不适合万江区生态建设的需求。
2006年,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需要,东莞市政府组织了《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范围覆盖全市域,其中市区171平方公里是规划重点地区。
从规划区范围来看,也没有包括万江整个行政区范围,因此,在人均指标以及区域绿地规划中存在缺失,需要补充区级绿地系统规划。
近年来,万江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建成区依托东江支流迅速扩张,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需要更多的城市绿地来为市民开辟更多的绿化休闲空间,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安排新的空间布局。
东莞市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力争城市绿化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为创园作出贡献。
此外,国家对城市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要大力建设节约型绿地,绿地系统规划要相应的提出建设指引。
结合东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新的发展态势,以及城市到2020年的远期发展目标,万江区办事处提出,以“创园”及“五整治”为契机,构建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沿东江及支流的“绿色珠链”,打造“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的城市形象;因此委托编制万江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及重点地段园林景观详细规划。
(二)规划目的与意义1、科学规划,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具有万江完整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从绿地系统的布局、数量、种类等各个方面注重生态效益的综合发挥,以求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作用的最大化。
2、以创园为契机,协调城市各类绿地全面均衡发展,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万江区对于公园绿地建设比较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各个社区均建设了规模不等的小区游园,但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建设仍有待提高。
绿地系统规划就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各类绿地全面、均衡发展,使城市绿地建设指标符合并超越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3、科学引导,为万江城市建设指明方向,实现“工贸万江,水岸新城”目标对万江绿地景观系统及开放空间进行技术研究,为万江未来城市建设指明方向,为近期项目的实施提出指导。
二、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一)工作阶段划分根据项目工作特点与区政府规划意图,整个项目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展开:(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阶段:根据《建设部关于引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尤其突出景观、文化功能。
(2)城市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建议书阶段: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十一五”城市发展目标,形成项目示范与带动效应,推动全区环境整治工作开展。
(二)技术路线图1-1 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万江区地处北纬23о—23о05′之间;东经113о41—113о44′之间。
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地处东江下游西岸,东临莞城区,南至南城区,西邻望牛墩镇,北壤高埗镇。
107国道、广穗大道、环城路等穿越境内,水陆交通便利。
2)气候条件万江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靠近海洋,属海洋性气候。
四季温暖,气候湿润,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适中,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3)地形地貌万江区内部地势平坦,傍江穿流。
东江南支流、汾溪河、东莞水道、厚街水道等,蜿蜒曲折,丰富了本区的自然景观,奠定了万江水乡特征。
其中东莞水道在万江境内长10.7公里,流经万江、金泰等10个社区居委会;厚街水道在万江境内长7.8公里,流经坝头、简沙洲、新和等区域。
东江是珠江在省内三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江河,但万江处于东江下游,近二十年受石龙及莞城的工厂和乡村废水的污染,水质较差。
2、社会经济发展1)行政区划与现状人口万江区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内辖万江墟、万江、石美、莫屋、拔蛟窝、黄粘洲、蚬涌、共联、水蛇涌、大莲塘、牌楼基、金泰、曲海、坝头、胜利、官桥滘、简沙洲、新和、新城等19个社区。
2006年现状建成区2150.80公顷,总人口114782人,其中户籍人口39800人,暂住人口74982人,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5.33%。
2)经济发展①经济增长经过20多年来的累积与发展,万江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至2006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48.98亿元,比2005年增长20.3%;工业总产值57.21亿元,比2005年增长2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亿元,比2005年增长13.8%,税收总额6.45亿元,同比增长42.6%,外贸出口总值3.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其中以三资企业出口为主,总值达1.8亿美元。
表2-1 2001年以来万江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2001年以来平均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17569321391926959332984940465848980022.76万元)②主导产业目前,万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造纸及纸制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万江区的五大支柱产业,未来通过基础设施的配套、资金的运筹、政策的倾斜等措施扶持这些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积极发展数字装备及机械设备、软件及集成电路、光电材料及元器件、汽车零配件、生物医药、新型高分子材料等新兴产业。
3、城市规划建设十五期间,万江区紧紧围绕市委“一网两区三张牌”、“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城市规划建设进展迅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万江区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划分不同的组团,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的凝聚力、承载力、服务力,实施“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大力度开发建设城市中心区。
今后五年,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方针,以及“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形成一片”的原则,以城市中心区为重点,把城市中心区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资金向中心区倾斜、商贸服务项目向中心区靠拢、建设向中心区集中,就业向中心区集聚,着力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