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传染病防治与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

第十章-传染病防治与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


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
责任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 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b.报告时限
↗ 责
任 报 告 人
甲类
AIDS 肺炭疽
↗ ↘ → →
城镇
→ →
6小时
农村
12小时

城镇
12小时
乙类
农村
24小时

丙类

24小时
2、通报和公布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当地人民政府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

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 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

本单位的有关人员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通报全国传染病疫情 及监测预警相关信息 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
一般性控制措施

1.甲类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艾滋病病人、 肺炭疽病人——隔离治疗
2.其余乙类病人、丙类病人——根据病情 3.疑似甲类病人——明确诊断前,指定场所医 学观察


4.对相关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者——必要的 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 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人与动物
动物与动物
人与人

传染病防治法:调整预防、控制和消
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
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法规、
规范的总和。
法律法规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89年9月1日起施行。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新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风疹等
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 急性腹泻性传染病。每年,估计有300万~500万霍乱病 例,另有10万~12万人死亡。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 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法律规定
(一)、传染病的预防
(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三)、传染病的疫情控制
医疗机构应采取的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
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 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 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疫区封锁

甲类、乙类 — 暴发、流行 — 县级以上地方政
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 — 宣布疫区
传染病防治法
.
霍 乱 给 人 类 带 来 巨 大 灾 难
13471351年
鼠疫(又 名黑死 病)导 致2400 万人死 亡
一 九 九 三 年 宣 布 结 核 病 全 球 暴 发
结核病
WHO
结核杆菌
我国2000年活动性肺TB 患病率为367/10万
流行性感冒
.
狂犬病
新传染病——
AIDS/HIV在南部非洲 影响加速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传播传染病的各种传 播媒介 2、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3、实行预防接种制度 4、有效管理传染源 5、预防人畜共患病 6、严格消毒管理制度 7、建立菌种、毒种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的预防
(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1.疫情报告
a.报告人 义务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

甲类传染病疫区封锁 —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
府决定

大、中城市的疫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
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
的 — 国务院决定。

疫区解除 —— 原决定机关
四、传染病医疗救治
儿童AIDS
禽 流 感
.
主要内容:

一、 概述 二、 传染病预防控制法律制度 三、 传染病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



四、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
一、 概 述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
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
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的一类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施行

毗邻的以及相关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互相通报本行政 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 相关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

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3.疫情的信息通报和公布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定期公布全国的传染
病疫情,并随时通报重大疫情。
传染病的控制是指当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流行
时,为了阻止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而采取的措 施。
(1)一般性控制措施 (2)紧急措施 (3)疫区封锁
1、控制主体: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是采取控制措施的主体 2、控制方法: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其他:宣布疫区 人员及物资的调用 药品生物制品等的供应 对尸体的处理


2004年12月1日开始实行。
适用范围

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 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 供有关情况。
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机关、团体、
企事业单位、
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 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 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 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
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
(三)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 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
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
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 制隔离治疗措施。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
我国领域内的 一切自然人 (中国人/ 具有外国国籍的人/ 无国籍人)
外交人员无传染病防治豁免权
法定管理传染病 (37种)
乙类 (严格管理类) 丙类 (监测管理类)
甲类 (强制管理类)
鼠疫
霍乱
甲型H1N1流感 SARS AIDS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