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动作谦虚恭敬。
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公德之一,也是文明行为的起码要求。
写作角度1、礼貌应以真诚为基石,不能虚情假意。
2、礼貌善待别人,同时赢得别人尊重。
3、礼貌是自我克制的表现。
4、礼貌的巨大力量高于金钱与暴力。
5、礼貌须逐渐训练。
6、礼貌有助于社会空气的净化。
7、礼貌反映着一个的教养和文明程度。
8、有理还要有礼。
?名言?1、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孟子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诸葛亮3、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赫拉克利特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
——梅里美5、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
——约翰逊6、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
——维吾尔族谚语7、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8、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孔子9、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清.颜元10、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
——美.爱迪生11、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英.洛克12、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法.卢梭13、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法.孟德斯14、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西班牙.塞万提斯15、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貌。
——德.歌德16、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俄. 赫尔岑17、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荀卿18、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左丘明19、美德是块宝石。
——英国.约翰·洛克20、有礼貌不一定显得有智慧,无礼貌却常常显得很愚蠢。
——美.兰道?事例微笑的力量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奇怪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时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背地里大肆抨击卡耐基,当卡耐基站在人丛中听他高谈阔论时,他还不知道,这使得宴会主人尴尬,而卡耐基却安祥地站着,脸上挂着微笑,等到那抨击他的人发现他时,感到非常难堪,正想从人丛中钻出去。
卡耐基的脸上仍然堆着笑容,走上前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象完全没听见他说自己坏话似的。
后来此人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杨时程门立雪杨时40岁时事业有一定成就,但还是好学不倦,与一起拜程颐为师深造。
一日杨时和游酢去老师求教,见程颐闭着眼睛睡着了,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
程颐一觉醒来,见杨时和游酢满身披雪侍立着,忙招呼进屋。
此时,地上的积雪已一尺多深。
社交聚谈九忌社交场合,朋友聚首畅谈,是人生的快乐,但有些“忌讳”请注意:话题太高,曲高则和寡;矫揉造作,过分咬文嚼字,易被误解为卖弄;格调低下,无所裨益;口头禅,要避免;自我中吹嘘,索然无味;喋喋不休,惹人厌烦;谈扫兴事,不如忘却,寻求愉悦和舒坦;尖酸刻薄,令人敬而远之;言人之短,会失去朋友。
微笑的力量心理学家亚德洛,一次在美国中部一所大学演讲,那些学生本来存心想跟他过不去,但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时,心里便产生了好感。
等到他演讲完毕,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一个学生塞给人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亚德洛先生,你的微笑把我们征服了。
”礼貌训练学校日本兴办了一种新的学校——礼貌训练学校许多公司把他们的新雇员,尤其是年轻女职员派到礼貌训练学校学习如何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敬语,如何接受名片,以及保持优雅的坐姿,还教导如何礼貌欢送客人。
担任这些礼貌课程是教师是日本航空公司的53退役空中小姐。
陈景润尊师爱校著名数学家陈景陈景回厦门大学参加60周年校庆,向欢迎的人们说的第一名话是:“我非常高兴回到母校,我常常怀念老师。
”被人誉为“懂得人的价值”的著名经济学家、厦门大学老校长王亚南,曾经给予陈景润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
陈景润重返母校,首先拜访这位老校长。
校庆的第三天,陈景润又出现在向“哥德巴赫想”进军的启蒙老师李文清教授家中,陈景润非常尊重和感激他。
他还把最新以表的数学论文敬送李教授审阅,并在论文扉页上工工整整写了以下的字:“非常感谢老师的长期指导和培养——您的学生陈景润”。
陈景润还拜访了方德植教授,方教授望着成就斐然而有礼貌的学生,心里暖暖的。
礼貌的力量这是一个真实且发人深省的故事。
日本剧作家井上靖曾写过一则短剧《回声》,说的是:一个孩子不知回声是怎么回事,一天,他对着群山高喊:“喂!”群山里似乎也有一个孩子向他高喊:“喂!”这个孩子很奇怪,又喊“你是谁?”那边也喊“你是谁?”这边喊:“你是坏蛋!”那边也喊:“你是坏蛋!”于是,两边几乎同时吵了起来。
孩子回到家,把这一遭遇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明天你和他好好说话,看看怎么样?”第二天,孩子对着群山,首先喊:“喂!对不起!”那边也喊:“喂!对不起!”孩子喊“你好!”那边也喊:“你好!”孩子再喊:“我们是朋友!”那边也喊:“我们是朋友!”于是,孩子很快乐地度过了一天。
这则故事令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文中主人公虽然只是一个极普通的孩子,可是他用实际行动把“礼貌”这两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
人生在世究竟什么最重要?有些人把阿谀奉承误认为温和识礼,更多的人把粗鲁无礼错认作坦率真诚,可我认为礼貌跟知识、生命是同等并重的。
先贤早就告诫过我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陆慧晓不因自己达官贵人的身份而忘记以礼待人的处事原则,希尔顿将下属服务员的微笑化作自己成功创业的资本,钢铁大王卡耐基以神奇的电波、和善良好的态度化敌为友,传为一段佳话……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有力地诠释了“礼貌”的内涵,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意义非凡、光辉永存。
当我们在说失礼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时,请想想那个平凡的孩子吧!我顿悟:粗鲁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用来使自己显得貌似强大的手段,只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才是人生永远的介绍信。
让礼貌的力量永远伴随着你、激励着你、帮助着你!待人以礼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都少不了与人打照面、打交道。
这就有一个如何待人的问题。
或说,待人以实。
实,才能结实果。
即便不认识,也能心相印。
反之,与人以虚,虽说相识久,未必同路人。
或说,待人以诚。
诚,才能动心弦。
即便当时无动,终会冰消春来。
反之,与人不诚,则丧德增怨。
或说,待人以善。
善,才能得好报。
即便一时委屈,终会峰回路转。
反之,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社会,是人的社会。
活力,是人的活力。
正活力,是人的“和力”。
而“礼之用,和为贵”。
故而,要保持社会正活力的持续,待人以礼,须臾不可离。
待人以礼,人心所向。
生活中,谁也不愿与人相处或相交,是找气受、找罪遭,更不是要去垒一堵墙、树一个对立面,让自己无路可走,使自己成孤家寡人。
待人以礼,源远流长。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荀子更是提出:“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礼论》)。
到西汉时,戴圣在《礼记·曲礼上》中告诫:“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正因为如此,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待人以礼,礼在“礼貌”:对人恭敬,高看一眼;礼在“礼让”: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也不亮高声;礼在“礼节”:相敬如宾,彬彬有礼,乃至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等等。
而礼,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不息的长河,有势有态有容。
待人以礼,就要讲礼之姿势、姿态与姿容。
礼之姿势,因动而就。
安徽凤阳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沈浩,其新办公室有个“老板桌椅”,但村民们说,谁也没见过他坐在“老板桌椅”前是啥模样。
沈浩说:“要是坐在老板椅上,隔个老板桌,拉开了和村民的距离,这样不好。
”正因为如此,凡村民来访,他就坐在新办公室沙发中间的小凳上与村民拉家常、解难题。
这就是沈浩的礼之姿势:不仅与村民平起平坐,而且与百姓接近没有了最后的一厘米。
礼之姿态,因事而成。
在小岗村,村民们这样讲述他们的沈书记:“他去村民家里,端起茶杯就喝。
递给他很便宜的烟,拿起就抽”;“再穷的人家留他吃饭都不嫌,舀碗菜稀饭就吃。
”这就是沈浩的礼之姿态:不仅深入到村民中,而且把自己也当作一个地道的村民。
礼之姿容,因情而铸。
小岗村的村民谈起沈浩,曾这样描述:“不管你说话轻,说话重,他都笑着听”;“眼睛不向上,哪家越穷,就越爱去哪家”。
这就是沈浩的礼之姿容:和颜对村民,悦色走穷家。
待人以礼,往往不在待地位比自己高、家境比自己富、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而是相反。
尤其是,当遇见那些素昧平生的人,是俯视,或是俯首;是施恩,或是施礼;是争强,或是争让,很能见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境界。
事实就是这样:待上、待富、待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下、待穷、待弱,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这就要,时时修身,不以同异为喜怒;事事省身,不以喜怒为用舍,力求使志动有仁,智用有义,力事有忠,口言有信,礼入骨髓,情洒人间。
礼貌是拉近自己和他人的一座桥梁,懂礼貌的人容易让别人接受,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所以父母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讲礼貌。
学会礼貌待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学识都重要。
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是我们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
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中国是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文明礼貌.从孔融让梨到程门立雪,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