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除了大力引进外资之外,我国政府还可以向下列哪一机构或组织贷款()A.联合国B.世界银行C.世贸组织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2015 年年4 月25 日,“高山王国”尼泊尔发生8.1 级强震,人员、财产和文化遭受了罕见的重创。

尼泊尔除努力自救外,如需向国际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A.AB.BC.CD.D3.一天,李文同学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中国因不满美国对中国某一输美商品大幅度提高关税,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

对于世界贸易组织做出的一些分析或结论,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之一是调节国际贸易纠纷B.世界贸易组织是要用法律规则维护国际贸易C.世界贸易组织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D.世界贸易组织也重视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4.阅读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①②B . 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5. 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联邦德国与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基础。

它带来了作为共同 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机构的新形式。

上述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 . 国际联盟B . 联合国C . 欧洲煤钢共同体D . 欧洲联盟6.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 要么接受,要么抛弃。

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

”这反映了 ( ) A . 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括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B . 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 . 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D .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7.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 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

”材料认为( ) A . 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B . 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②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③各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 ④经济全球化在逐步形成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8.观察下面漫画,其中合理的解释是( )场内: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比赛中,加拿大和墨西哥打得美国毫无还手之力。

场外:奥巴马:通常一个失败源于一个错误规则。

A.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拖累了美国经济B.长期以来国际经济旧秩序不合理C.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时也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有强大的后盾D.美国自身“疾病”缠身,经济实力相对下降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其中“中国需要世界”体现在( )A.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地位举足轻重B.可以直接参与21 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被动接受规则的不利状况C.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D.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对外依赖程度日益加深10.20 世纪90 年代,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992 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

国2003 年,中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D.有利于形成世界多极化格局11.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挑战,因为( )①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②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③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压力④不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12.“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以及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域的区域,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

”这一条款适用于( )A.欧共体B.亚太经合组织C.欧盟D.北美自由贸易区1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本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有①国内一些产品、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②部分产业受到冲击③使中国出现严重的贸易逆差④不利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1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其中“世界需要中国”体现在( )①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地位举足轻重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强③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对世界和各国都是一个机遇④中国的经济技术基础较差,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很少⑤直接参与21 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

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 )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欧洲联盟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16.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17.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 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经济稳定服务。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该是( )A.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B.全球化促进了经济格局多极化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风险D.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18.标志着欧洲联合迈出了第一步的事件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C.欧洲联盟的正式成立D.欧元的发行和使用19.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 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20.下图是美国儿童和非洲儿童照片对比,你认为要改变这种巨大反差,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21.1941 年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提出的“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内容之一是“表决权取决于会员国缴纳的份额,各会员国在基金组织里的发言权与投票权同其缴纳的基金份额成正比”。

根据这一计划,在未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拥有最大发言权和投票权的将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意大利2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1944 年)世界花了15 年时间和一场世界大战的代价才坐在一起弥补全球金融的漏洞,正是这样的漏洞与其他因素一起导致了经济大萧条。

”当时修补“漏洞”的主要措施是()A.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货币体系B.成立欧洲共同体,推动经济一体化C.签署《关贸总协定》,推行自由贸易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增长23.《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这说明了()A.利用各国最先进技术B.体现各国分工合作精神C.象征六国的合作D.文本制作、工序复杂24.杰拉尔德· M·迈耶指出:二战后,“美国通过自己创造国际货币弥补逆差这种途径,获得了一种对实际资财的‘自由'主宰权,也可以用这种资财扩大购买外国货物、劳务及资产”。

这说明()A.战后世界经济制度化便利了美国扩张B.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存在的必要性C.美国因国内商品短缺而大量印制货币D.美国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25.在欧洲走向一体化过程中,可以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风险的措施是()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B.欧共体的成立C.欧盟的成立D.欧元的问世、非选择题26.当今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相互间的联系和依赖空前加强,这种趋势在经济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分工情况简表材料二“次货危机”是从2006 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 年8 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

如果说美国是这场危机的发源地,那么它就像一把大火烧向全世界,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就感受着不同程度的金融海啸的震撼。

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这种趋势下存在的什么问题?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面对这种趋势的挑战,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因此,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中华网》材料三1999 年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

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摘自《人民网》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原因(除材料二所叙述的以外)还有哪些?(3)材料三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4)面对全球化的趋势,20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 年的0.27 美元上涨到1933 年4 月的0.45 美元,到1935 年更升至0.67 美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