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州土地储备工作实施方案

全州土地储备工作实施方案

全州土地储备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州的土地储备工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土地资产,筹集城乡建设资金,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土地收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X实际,特制定本土地储备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土地征用收购储备工作要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征用、收购、储备、出让”运行机制,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土地资产,及时保障项目用地,以经营土地带动经营城市,促进全州城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土地征用收购储备工作应坚持“政府主导、规模适度、规范有序、统一管理”原则,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利于城市建设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二、土地储备范围
土地储备的主要范围为各县、市城区(包括乡镇规划区)和工业园区的商业、旅游、金融和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用地以及部分新增工业用地和划拨用地。

根据州、县、市财政的财力状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征用集体土地和收购部分国有存量建设用地,以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方式供应土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地。

下列土地可以纳入土地储备范围:
(一)已完成农用地转用审批的土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无主土地;
(三)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收购的土地;
(四)以租赁、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且未使用,被依法收回的土地,由土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土地登记后纳入土地储备;
(五)依法收回荒芜、闲置的国有土地,由土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土地登记后纳入土地储备;
(六)土地使用者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被解除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土地;
(七)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其他原因调整出的原划拨国有土地(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原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中调整出来的划拨用地),由土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土地登记后纳入土地储备;
(八)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请续期或者虽申请续期但未获批准的土地,由土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土地登记后纳入土地储备;
(九)土地交易中成交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取得的土地,由土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土地登记后纳入土地储备;
(十)县、市人民政府认为需要进行储备的土地。

三、资金管理和收储运作
(一)土地收储所需资金由州、县、市财政分级承担,具体土地
储备工作由纳入名录管理的县、市土地储备机构在县、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

土地出让净收益州、县、市分成原则上根据土地收储成本费用投入占比进行分配,重点向县、市倾斜。

(二)土地出让净收益是指:扣除土地征收成本、报批规费、各项税费和按国家规定计提的资金(基金)后的收益。

(三)县、市人民政府根据需求合理确定收储规模,制定年度收储计划报州土地收储委员会和州人民政府审批,州、县、市财政根据审批通过的年度计划分批安排土地储备资金。

(四)土地储备所需资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土地储备资金由财政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省级政府代发行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和其他财政资金中统筹安排。

(五)土地储备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
1.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需要支付的土地价款或征地拆迁补偿费用。

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拆迁补偿费,以及依法需要支付的与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有关的其他费用。

征收方案要经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州土地收储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并进行公示公告。

2.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后进行必要的前期土地开发费用。

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仅限于与储备宗地相关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

各县、市不得借土地储备前期开发,搭车进行与储备宗地无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3.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与土地储备有关的其他支出。

包括土地储备工作中发生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地价评估以及管护中围栏、围墙建设等支出。

4.土地收购储备业务费由州、县、市财政按土地征用收购储备土地项目总成本的2%,从上缴入库的土地储备资金中计提安排,专项用于实施土地收购储备业务支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机构日常经费开支,土地储备机构所需的日常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纳入部门预算。

(六)土地储备开发整理的地块完成后,按宗地进入县、市人民政府土地储备库。

储备的地块出让后,土地出让金全额上缴县、市财政专户,由州、县、市财政共同审核后,土地出让收入按月全额(含按国家规定计提的基金或资金部分)分级缴入州、县、市国库。

(七)按照“计划筹措,专项使用,统筹安排,分项核算”的原则,州、县、市财政、国土部门要制定土地储备资金管理办法,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10%的比例计提土地储备资金,专项用于土地储备。

土地储备资金只能用于土地储备开发成本规定范围的开支,专款专用。

对违反法律、法定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州、县、市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应加强对土地储备资金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土地储备资金使用安全。

(八)鼓励探索政府购买土地征收、收购、收回涉及的拆迁安置补偿等土地储备服务。

支持通过政府采购实施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包括与储备宗地相关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承接主体或供应商按合同约定
数额获取报酬,不得与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挂钩,也不得以项目所涉及的土地名义融资或者变相融资。

四、土地征收储备组织与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州土地收储工作在州人民政府和州土地收储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州土地收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州国土资源局。

各县、市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土地储备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县、市土地征用收购储备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土地储备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办理新增建设用地和旧城改造项目的立项、核准、备案等手续;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按照城乡总体规划负责办理征用收购储备土地的规划许可和选址等手续;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核上报;财政部门负责土地储备资金的筹措、拨付和监管;综合执法部门负责牵头与相关部门联合查处在储备土地范围的违法建设行为和拆迁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事宜;监察部门负责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效绩落实情况的督促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土地储备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各县、市人民政府土地收储中心具体负责土地收储工作。

(三)加强征用土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政府应优先安排实施成片储备土地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确保储备土地的保值增值,以形成
土地储备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各县、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本意见,尽快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土地储备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