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开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参考答案-文-概论2011

南开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参考答案-文-概论2011

语言学概论-2011年-文一、举例解释下列概念元音1--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

发元音时,由于气流在口腔中畅通无阻,所以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状态,气流较弱,元音的发音体是声带,所以元音都是浊音。

汉语拼音方案中a、o、e、i、u、ϋ几个字母代表的音素都是元音。

非音质音位--指从音高、音重、音长等非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常见的有调位、重位(势位)、时位等。

如汉语中调位是最重要的非音质音位,普通话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妈、麻、马、骂这几个词就是靠调位来区别的。

联想意义—词的附加意义的一种,是对词的所指事物的特点产生的联想。

联想意义反应事物的特点不是确定的、不具有全民性,一个语言社会对某个词的联想意义的理解有可能产生差异。

如“农民”一词2具有勤劳、朴素、土气、穷、愚昧等联想意义。

混合语—又称“克里奥尔语”,是某个语言社会集体作为母语使用的混合着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成分的自然语言。

混合语的最早是一种临时交际语言,即洋泾浜,当洋泾浜语被某个社会采用并有后代当做母语学习,就变成了混合语。

四川藏区的“倒话”就是一种混合语。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叫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是地域方言长期分化的结果,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

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二、举例并解释1、无定主语句3:一位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主语采用所指客体不能被受话人识别的词语的句子叫无定主语句,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人估计所谈到的客体不能被受话人识别的时候,就采用无定词语。

在这个句子中,主语“一位老师”所指的客体是首次引入话语,所指是不确定的。

2、以“前、后”作为区别特征的两个音位4:/n/和/ŋ/。

/n/是舌尖中鼻音,发音时舌尖与硬腭形成阻碍;/ŋ/是舌根鼻音,发音时舌面后和软腭形成阻碍。

这两个音位的区别特征是发音部位的前后。

3、述宾结构:命令他去新疆任职。

在这个短语中前后两个直接成分“命令他”和“去新疆任职”构成了述宾结构,其中“去新疆任职”又包括“去新疆”和“任职”两个述宾结构。

1前面说过,答题三步:基本概念阐释—补充说明和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

就这道题而言,三部分就是三个句号前的内容,如果嫌太长或者时间不够,中间部分可以从简,但基本概念和举例说明一定不能省。

2举例的时候最好举教材上出现的或者经典的例子,这样可以节省思考的时间,而且避免了无谓的错误。

3考试分试卷和答题纸,其中答题纸是白纸,答案的书写和组织都由自己完成,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写清题号,而且最好在每个小题前写下题目关键词,便于老师判卷,也表现出考生良好的素质。

语言学概论这科尤其要这样。

4请注意:人家问的是两个音位,千万不要理解为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

4、英语屈折词:man/men.内部屈折是有形态的语言利用词干内部的语音变化来构成词的不同语法形式,如英语中man表示男人、单数;men表示男人、复数。

5、上下位关系的两个词:交通工具/汽车。

有些词表示的事物范围可以包含另外一些词包含的范围,这两类词就构成了上下位的关系,如交通工具是一个上位词,对应的下位词包括汽车、自行车、摩托车、轮船、飞机等下位词。

三、简析1、指出预设:A王老师有一本《西游记》B 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西游记》预设是话语本身表达的非断言部分的意义,是句子的背景信息。

在这句话中,断言部分是“两本《西游记》不一样”,那么预设信息就是这两本《西游记》必须存在,所以预设是上述AB两句。

2、单纯词/复合词/派生词5:剪刀:复合词;克隆:单纯词;Taller:单纯词;绳子:派生词;棕色:派生词;菠萝:单纯词;氧吧:派生词;Dancer:派生词;质子:派生词;Actually:派生词。

四、分析说明异同61、时:体“时”和“体”都是语法范畴的一种,时表示动词表达的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刻之间的关系,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状况。

二者的相同点:都是动词所有的语法范畴,表达的语法意义都与动作有关;在有形态的语言中都属于常见语法范畴。

不同点:时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刻之间的关系,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时包括现在时、5Taller是tall的比较级,是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不涉及构成新词,所以只能是单纯词;actually(副词)是由形容词actual派生而来;dancer(名词)是由动词派生而来。

6这类题一定要先解释概念,哪怕后面比较的时候有重复的。

过去时、将来时等,体包括完成体、进行体、普通体等。

英语中所说的“现在完成时”实际上包括现在时和完成体两种语法范畴。

2、语流音变:词的语音变体语流音变是音位在语流中发生的临时性的变化,词的语音变体是一个词的几个不同语音形式。

二者的相同点:都是词的语音变化;都是发生在一定语音环境中的变化。

不同:语流音变是临时性的变化,根据语流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变,词的语音变体是固定的,某个词是否有语音变体、有几个语音变体都是确定的;语流音变的发生是有条件的,词的语音变体包括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两种;语流音变只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几种,词的语音变体在声调、声母、韵母等各方面都可能有变化。

如“面包”一词,语流中可能发生mian-miam的变化,慢读则不变,这属于语流音变;而普通话中“不”的变调则是由一定的条件,属于词的语音变体。

3、语法意义:语法范畴7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抽象的意义,是在组合之中体现出来的、概括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的意义;语法范畴是用形态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

二者的相同点: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语法手段来表达,如要表达“复数”的语法意义,英语采用后缀-s的办法,汉语通过名词前加数词或者后加“们”,而要表达“数”范畴,只能采用形态手段。

二者的不同: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聚合(类),但不是所有语法意义的类都是语法范畴,只有形态表达语法意义的类才是语法范畴,在没有形态的语言中,语法意义通过形态之外的其他手段来表示,都不能形成语法范畴。

五、论述题1、归纳音位的原则归纳音位的原则包括对立/互补原则、语音相似原则、经济性原则。

对立和互补是音素之间的两种关系。

对立是指可以出现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的语言符号,如果彼此替换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则他们之间是对立的。

对立是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互相对立的音素常被归并为不同的音位。

如汉语[p]和[ph]两个音素,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分别组成音节爸[p A]和怕[p h A],区别了不同的意义,因此他们是对立的。

互补是指在某一种语言中,几个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从不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则他们之间是互补关系。

处在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不起意义的作用,可能被归并为一个音位。

如汉语普通话中的[a]/[A]/[ɑ]。

语音相似原则也是归纳音位的时候需要参考的原则之一,处于互补关系的两个音位,如果语音上相差太大,则不能被归并为一个音位。

北京话中[t]和[ŋ]是互补的,前者只出现在音节开头(声母)位置,后者只出现在音节末尾(韵尾),但它们在语音上相差较大,仍然被归并为两个音位。

7我们认为这题相当有难度,问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搞清楚在w老师的观念里,只有形态表达意义的类才是语法范畴,所以只有有形态的语言才有语法范畴,汉语没有语法范畴;二是一定要理解“语法范畴”这个概念以及“时、数、格、体、态”等范畴的含义。

因为我们汉语没有这类东西,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建议结合英语的情况来理解,懂得其他有形态语言的同学可能更有优势。

经济原则是指某种语言中音位不宜过多。

经济原则是参考性原则,而非归约性原则。

2、语言各部分发展规律在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发展最有规律的是语音。

这是由于语音是语言中系统性最强的组成部分,这种系统性体现在音位和音位之间的组合关系上。

音位是音系的基本单位,也是整个语言系统的底层。

音位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语音的发展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音质音位的增减如和非音质音位的变化,汉语中浊音音位的消失、f从p、ph、m中分化出来等,中古到近现代汉语四声的变化;二是音位组合关系的变化,如韵尾-p、-t、-k的消失。

语音演变总是在一定的语音条件下起作用(如时间、空间),离开特定的条件就不再起作用。

六、操作题1、广州话与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差别:广州话有塞音韵尾(-p、-t、-k),普通话没有;普通话的鼻音韵尾只有-n,而广州话有-m;广州话有单辅音音节(ng),而普通话没有。

2、分析歧义原因我是看着爷爷离开的歧义一:我离开了,离开的时候看着爷爷;歧义二:爷爷离开了,他离开的时候我看着他。

造成歧义的原因是句法关系、句法层次的不同(属于组合歧义—语法歧义)。

如图,两种不同的层次划分造成句法和语义的不同(注意此处“是”和“的”是虚词)。

你这可恶的儿子歧义一:你是我的儿子,你很可恶;歧义二:你的儿子很可恶。

句法关系的不同造成的歧义(属于组合歧义—语法歧义)。

如图所示。

3、分析“牙刷”与“刷牙”的不同。

从语法单位归属来说,“牙刷”是一个词,“刷牙”是词组;从结构上来说,“牙刷”是定中结构,“刷牙”是述宾结构;从语法功能上来说,“牙刷”是体词性的,主要做主语、宾语,“刷牙”是谓词性的,主要用作谓语。

七、国际音标注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