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复习题一、单选题1.《素问·厥论》中的厥证是指:EA.气机逆乱 B.清窍阻塞 C.突然昏倒 D.不省人事 E.以上均是2.《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__。
”D A.五证 B.五盛 C.五症 D.五实 E.五候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偏氵且”是指:AA.偏身出汗 B.偏瘫 C.偏身无力 D.偏枯 E.以上均不是4.《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__。
” B A.风痹 B.行痹 C.着痹 D.痛痹 E.麻痹5.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猝然厥逆、头痛、眩仆等,《内经》称此证为:DA.煎厥 B.大厥 C.暴厥 D.薄厥 E.昏厥6.冬伤于寒,春必__病。
DA.寒 B.凉 C.热 D.温 E.发7.“阴搏阳别”,见《素问·阴阳别论》,为脉象的一种,多见于:AA.妊娠 B.阴阳两虚 C.阴阳离决 D.亡阴亡阳 E.阴阳失调8.《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有__则生,无__则死。
” CA.神 B.气 C.胃 D.命 E.根9.《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__者昌,失__者亡。
”AA.神 B.气 C.胃 D.命 E.根10.《内经》说:“治病必察其下。
”其中的“下”是指:EA.下身 B.下体 C.下部 D.下阴E.二便11.《素问·太阴阳明论》说:“__病者,上行极而下;__病者,下行极而上”。
A A.阳阴 B.阴阳 C.上下D.下上 E.表里12.《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清气大来,燥气胜也,风木受邪,__病生焉。
”D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13.《素问·五行运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__。
”EA.风 B.热 C.火 D.燥 E.暑14.《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__先受之。
” BA.上 B.下 C.表 D.里 E.脾15.《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__先受之。
” AA.上 B.下 C.表 D.里 E.肺16.《素问·痹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其中的“阴气”是指:A A.脏气 B.腑气 C.阴血 D.津液 E.精血17.《灵枢·五味篇》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__”。
EA.心 B.肺 C.肾 D.脾 E.胃18.根据《内经》,“净府”是指:EA.干净的脏腑 B.清净脏腑 C.通利小便 D.疏泄膀胱 E.膀胱19.根据《灵枢·本输篇》,“中精之腑”是指:BA.胃 B.胆 C.大肠 D.小肠 E.膀胱20.根据《内经》,“精明之府”是指:EA.肾 B.脑 C.髓 D.目 E.头2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旦慧是因为:AA.人气始生,病气衰 B.人气长,长则胜邪 C.人气始衰,邪气始生D.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 E.人气抗邪,卫外为固22.《内经》所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E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平衡 D.阴阳转化 E.阴阳制约23.《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之间的:B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24.下列除哪项外,都体现了阴阳互根的关系:CA.阴在内,阳之守也 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重阴必阳,重阳必阴D.阳在外,阴之使也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25.《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的“血府”是指:DA.心 B.肝 C.脾 D.脉 E.女子胞26.《素问·厥论》所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的含义是:DA.脾能将水谷化为精微 B.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C.脾能运化水液 D.脾能运输水谷精微27.《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人卧血归于:AA.肝 B.心 C.脾 D.肾 E.冲脉28.《素问·逆调论》称“水脏”为:DA.三焦 B.脾 C.膀胱 D.肾 E.肺29.根据《素问·逆调论》,卧不安是何不和:DA.心 B.神 C.胆 D.胃 E.脉30.《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生之本是:AA.心 B.肺 C.脾 D.肝 E.肾31.《素问·水热穴论》称“胃之关”是:BA.脾 B.肾 C.贲门 D.幽门 E.食道32.《素问·灵兰秘典论》之“中正之官”是指:AA.胆 B.胃 C.心 D.肝 E.肾33.《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中的“膻中”是指:E A.胃 B.胸 C.脑 D.肝 E.心包络34.《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酸”则:DA.脉凝泣而变色 B.皮槁而毛拔 C.筋急而爪枯 D.肉胝月刍而唇揭 E.骨痛而发落35.《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之间的:DA.相互转化B.相生相克C.相互对立D.互根互用E.消长平衡36.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A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E.《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中藏经》37.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法则,治宜:CA.热者寒之B.寒者热之C.壮水制火D.益火消阴E.以上都不是38.“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CA.阴阳的互根B.阴阳的对立C.阴阳的转化D.阴阳的消长E.阴阳的相互制约39.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EA.春夏重在保养阳气B.秋冬重在保养阴气C.保养阳气的重要性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40.“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系失常:AA.互根互用B.消长平衡C.阴阳交感D.对立制约E.相互转化41.《素问·五脏别论》称“实而不能满者”。
是指:CA.脏腑B.五脏C.六腑D.奇恒之腑E.以上都不是4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BA.心主血脉B.心主神志C.心脉相连D.心为阳脏E.心肾相交43.“属心而络于胞中”的经脉是:BA.冲脉B.胞脉C.任脉D.督脉E.带脉44.下列哪项不是“天癸”臻熟的条件:CA.肾气充盛B.脾气健旺C.年已18岁D.精血充实E.肾阴充盛45.《素问·风论》“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中的“疠风”是指:A A.麻风 B.疠气 C.中风 D.风证46.《灵枢·本神》认为凡刺之法先必本于:EA.血 B.脉 C.气 D.精 E.神47.《灵枢·天年》提出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而好步为:CA.10岁 B.20岁 C.30岁 D.40岁 E.50岁48.《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__独伤人”。
BA.能 B.不能 C.必 D.或49.《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并指出精之窠为:A A.眼 B.瞳子 C.黑眼 D.白眼50.《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女子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为:DA.二七 B.三七C.三八D.四七E.四八51.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A.阳气 B、肾气 C、血气 D、天癸 E、精神52.男女具有生殖能力的条件,最确切的是哪个:DA.形体强 B.胃气强 C.脾气强 D.肾气强 E.肝气强53.阴阳热亢盛,损伤阴精出现的昏厥病证,《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BA.薄厥 B.煎厥 C.热厥 D.血厥 E.大厥5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其“本”中指:DA.脾胃 B.肝肾 C.病因 D.阴阳 E.主症55.《素问·六气藏象论》之“藏象”的概念是指:EA.内脏的形象 B.内脏的生理现象 C.内脏的病理变化D.内脏的阴阳属性 E.内脏及其外象56.五味之中,过用哪味,会导致“脾气乃绝”:EA.甘 B.苦 C.辛 D.咸 E.酸57.《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肾者主水”,是指肾的什么功能:CA.肾主生长发育 B.肾主骨 C.肾主藏精 D.肾主髓 E.肾主管水液代谢58.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邪引起的病证特点是:EA.动 B.红肿 C.干 D.浮肿 E.濡泻59.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邪引起的病证特点是:DA.动 B.红肿 C.干 D.浮肿 E.濡泻60.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热邪引起的病证特点是:BA.动 B.红肿 C.干 D.浮肿 E.濡泻61.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重”宜:BA.扬之 B.减之 C.彰之 D.竭之 E.决之62.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下述哪项可引起“肝气以津,脾气乃绝”:A A.味过于酸 B.味过于咸 C.味过于苦 D.味过于甘 E.味过于辛6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浊阴”:DA.出上窍 B.发腠理 C.实四支 D.归六腑 E.走胸腹64.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最难治的是:EA.治皮毛 B.治肌肤 C.治筋脉 D.治六府 E.治五脏65.至阴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指:CA.胆 B.肾 C.脾 D.肝 E.肺66.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过食酸味会引起:AA.肝气以津 B.心气喘满 C.肾气不衡 D.脾气不濡 E.胃气乃厚66.“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BA.上古天真论 B.四气调神大论 C.生气通天论 D.阴阳应象大论 E.六节藏象论67.《阴阳应象大论》的“神明之府”是指:CA.心脏B.五脏C.阴阳D.天地E.神志思维68.《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其实者:AA.散而泻之B.按而收之C.引而竭之D.因而越之E.泻之于内69.据《素问•痹论》所述,“痹聚于心”的表现是:BA.喘息B.忧思C.气竭D.中气喘争E.肌绝70.据《素问•痹论》所述的发病规律,在何季节感受风寒湿邪易患皮痹?DA.春B.夏C.长夏D.秋E.冬71.一患者感受风寒,又复冒雨,病延月余,症见四肢关节游走疼痛,屈伸不利,舌淡苔薄、脉浮而缓,投以防风汤,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
此病当属:AA.行痹B.病痹C.着痹D.热痹E.肌痹72.胞痹的主要症状是DA.多饮数小便B. 烦满喘而呕C.发咳呕汁D.少腹膀胱按之内痛E.善胀73.风寒湿邪伤人而患痹病,必与人体何气相合?AA.营卫之气B.五脏之气C.六腑之气D.经脉之气E.元气74. 下列哪条不属于痹证的病因病机?CA.营卫失调B.风寒湿杂至C. 远行劳倦D.饮食过倍E.脏腑损伤75.下列哪一种治法属于反治法?CA.散者收之B.劳者温之C.甚者从之D.客者除之E.坚者削之76.某患者患腹痛泄泻,泻下稀黄水,呈喷射状,肛门灼热,尿短赤,身发热,舌红苔黄,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