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五、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一)工程概况1、工程范围及项目内容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所规划的由北京出发的七条放射状路线之一,沈阳(王家沟)至铁岭(杏山)段地处我国东北区域的南部,位于辽宁省的中北部,分布于辽宁省的沈阳市、铁岭市辖区内。

京哈高速是东北地区公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东三省南下西进入关的重要通道吗,沈铁高速作为京哈高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辽宁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三省相互联系的重要路段。

沈阳(王家沟)至铁岭(杏山)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沈阳王家沟,途径铁岭市、开原市、昌图县,终点位于铁岭杏山。

沈阳(王家沟)至铁岭(杏山)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五标起点桩号为K779+420,终点桩号为K794+000,路线长度为12564.302m。

本项目原路基宽度26.0m,采用双侧加宽为主的扩建方案,路基两侧同时向外拓宽8.0m,扩建后路基宽度42.0m。

其中:1、整体式路基:本项目主线为四车道改扩建成八车道工程,改建后全幅路基宽度42m,其中:中央分隔带3m+2*0.75m左侧路缘带+2*4*3.75m行车道+2*3.0m硬路肩+2*0.75m土路肩;行车道、硬路肩的标准横坡为2%、土路肩为4%。

中央分隔带缘石高8cm,外侧路缘石填方段高12cm,挖方段与路面同高,路缘石采用花岗岩,缘石外土路肩与缘石同高。

2、分离式路基:分离式路基单幅路基宽度20.75m,其中:0.75m路缘带+1.25m硬路肩+4*3.75m 行车道+3.0m硬路肩+0.75m土路肩;行车道、硬路肩的标准横坡为2%、土路肩为4%。

路缘石填方段高12cm,路缘石采用花岗岩,缘石外土路肩与缘石同高。

双侧加宽路基主要工程项目内容有:(1)路基土石方工程:路基土石方数量表(2)桥涵工程:本标段设置大桥2座,中桥4座,小桥5座,主线上跨分离式立交4座,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交3座,通道桥12座,涵洞26道。

桥梁工程一览表见下:桥梁设置一览表主线上跨分离式立交一览表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交一览表通道桥一览表2、自然特征2.1水文地质条件线路通过区地貌主要有微丘区、山前坡洪积区、冲洪积平原区三个地貌单元。

大气降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方式,其次为河流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以地下水径流、河水排泄及人工开采为主。

按岩土体赋水条件和含水介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基岩裂隙孔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及上层滞水三种类型。

2.2气候条件项目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春秋两季多风。

近年来,沙尘暴频发。

最高气温36.6~37.6℃,最低气温-34.3~-36.7℃,年平均降水量600~700mm,年平均蒸发量1600~1800mm。

从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为冰冻期,标准冻深为1.4m。

3、设备、人员及材料等进场时间规划安排3.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接到中标通知书5日内,项目经理部主要人员进驻工地,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接洽的同时,详细勘察、了解施工沿线情况,尽快安排落实施工营地,着手水、电、路三通的准备工作,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接到中标通知书10日内,根据施工方案及工序的先后,首先组织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包括:测量人员、试验人员、桥梁施工人员、路基施工人员、临建及相关管理人员。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后,测量人员立即组织协同监理单位进行路线复测及水准点加密工作,经校核无误后,进行路基边线、中线、坡角线、开挖边界线扩桥位进行测量放样,为路基及桥涵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试验人员和桥梁施工人员应立即进行中心试验室和预制厂及混凝土拌和站的筹建工作。

同时结合施工进度安排,合理配置并组织落实本工程所需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调配工作,以满足施工需要,为项目开工前做好准备工作。

接到中标通知书15日内,本工程所需主要设备、施工人员全部进场,满足开工条件。

其它施工设备依据施工进度要求陆续进场。

3.2、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大型设备(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空压机、发电机组、混凝土拌和设备、混凝土输送泵车等)用平板车运到施工现场;自卸汽车、汽车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直接开到施工现场;其它设备采用汽车运输。

先期进场人员专车送达,大批人员乘火车及汽车中转到场。

项目用材料均在本地或就近购买,汽车运输。

4、工期要求本标段总工期为519日历天:开工时间为2014年4月29日,交工时间为2015年9月30日。

5、工程质量要求标段工程交工验收质量评定:合格;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优良。

6、安全目标要求不发生迟报、漏报、谎报或瞒报以及拖延不报事故的行为;不发生一般事故中死亡及较大以上等级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其它性质严重、社会影响较大的安全事故(事件);无较大及以上等级的交通、机电设备、火灾及财产损失事故;无群体职业中毒和较大及以上等级环境破坏事件;分包商不发生生产性死亡事故、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较大及以上等级的交通、自然灾害事故。

重伤人数控制在0.5‰;轻伤事故人数3.8‰。

7、文明施工等目标规划:按有关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的法令、法规要求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现场管理,现场布置科学合理,施工过程文明有序,对周围环境无污染,无干扰,无相关投诉。

创全线文明施工工地。

(二)总体施工组织及规划1、总体分两个阶段控制实施:第一阶段:2014.5~2015.3路基工程:填方完成总量的85%以上,左幅具备半幅交段条件,挖方100%完成;桥梁工程:中、小桥涵、通道下部全部完成,桥面系完成60%以上,左幅达到通车条件;大桥下部完成80%,上部及桥面系完成50%,左幅完成;跨线桥100%完成;梁板预制:中小桥、通道预应力空心板100%完成,大桥完成60%;加固维修:圆管涵加固维修2014年7月1日前完成;互通立交:为完成立交区路基拼宽及桥梁扩建施工,2014年5月封闭清水台、铁岭、开原、昌图等4座互通立交,进行改扩建施工,2015年7月前完工;蒲河、铁岭新城、铁岭北新建施工;第二阶段:2015.4~2016.3路基工程:6月30日前路基填方100%完成;桥梁工程:6月30日前中、小桥涵100%完成,9月30日前大桥100%完成;梁板预制:6月30日前,大桥完成100%。

2、施工总平面布置详见附表五:《总平面布置图说明》。

3、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本标段工程,中标后将其列为2014年、2015年度的在建重点工程,组建精干的项目经理部。

并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组成项目领导班子,下设工程技术部、质量监察部、安全监察部、设备物资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综合行政部、测量队、中心实验室七部一队一室组成项目管理体系,实行三级管理,负责施工区内项目施工组织、管理、质量监控和内外协调。

项目部下设个两个路基队,负责全线路基施工和涵洞、通道施工;三个桥梁队,负责本合同段的桥梁施工;一个梁板预制厂,负责全线梁涵板预制 ;一个综合队;一个独立混凝土拌和站及一个独立钢筋加工场,负责混凝土拌和及钢筋加工制作。

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

4、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详见下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工程技术部质量监察部安全监察部设备物资部计划合同部综合行政部中心试验室测量队财务部路基一队路基二队桥梁一队桥梁二队桥梁三队综合队预制场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施工措施(一)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施工顺序1、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1.1、路基工程尽量就地利用,减少调运方量。

路基填挖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人工配合。

路基填筑前,先做试验段,选取最佳机械组合和施工参数。

1.2、排水防护工程浆砌石采用坐浆法砌筑方案。

混凝土预制采用预制厂集中预制,汽车运输,人工安装。

现浇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

1.3、桥梁工程1.3.1、混凝土生产建立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

拌合站采用电子称自动计量配料、输送带送料,强制式搅拌机拌合。

1.3.2、现场运输:模板和钢筋的垂直运输采用汽车吊。

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汽车吊,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

1.3.3、钢筋加工及模板钢筋在加工场地,制作成型,送至现场进行绑扎或焊接。

墩台柱及盖梁、承台、薄壁台等混凝土施工均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一次性浇筑。

1.3.4、预制构件:该工程所有预制构件均在预制场集中预制,运至现场安装。

1.3.5、钻孔桩: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情况,钻孔灌注桩主要采用冲击钻机成孔,泥浆护壁,掏渣法清孔;利用汽车吊吊装钢筋笼和导管。

采用直径30~50cm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1.4、涵洞、圆管涵工程为保证路基土石方工程尽早开工,涵洞与圆管涵应优先安排施工。

基坑均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

基础采用组合钢模板立模,钢管脚手架加固,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圆管涵管身采用购买当地合格成品圆管进行安装,每节圆管应紧贴于垫层或基座上,使圆管受力均匀,然后进行接缝处理,后进行回填。

2、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2.1、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2.1.1、场地清理地基表层处理:本合同段填、挖方清表厚度均为80mm,填方段原地面清表后应立即碾压,清表碾压厚度:旱田150mm;水田250mm。

原地面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0%。

清表土应按规定位置进行堆弃,以方便绿化用作种植土。

拆除与挖掘:本合同段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旧桥梁、旧涵洞、旧路面和其他障碍物等予以拆除。

正在使用的旧桥梁、旧涵洞、旧路面、排水结构物及其他防护、安全设施结构物等,在对其正常交通和排水做出妥善安排后进行拆除。

2.1.2、土石方开挖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定位→土方(石方)挖运、堆存和利用→施工排水→检查验收。

先根据施工图纸测量放线,确定清理及开挖的边线及坡口线,依据施工放样进行土方开挖,同时修整坡面。

土方开挖自上而下,采用液压挖掘机进行开挖,人工配合清底修坡。

做好边坡排水,防止开挖沟槽两侧塌方。

改路、改渠开挖时终点要与路渠顺势相接,并在边沟与原有沟渠接壤处顺势连接且沟底高程应满足排水。

开挖出土方采用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地点堆存利用或运至弃土场堆存,平均运距2km,弃土场采用挖掘机修整成形加以保护,并做好施工排水沟,防冲刷流失。

高边坡开挖过程中,派专人仔细调查开挖坡面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

雨季开挖土路堑时,分层进行开挖,每层底面设不小于3%的纵向排水沟,挖方边坡沿边坡预留30cm 厚,待雨后再整修到设计边坡线,路堑施工贯通后,应自线路较低处起纵向整修路槽,开挖路堑在距基顶面30cm 时停止开挖,待雨季后再挖到设计标高。

开挖期间的施工排水主要为雨期降积水。

根据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布置临时排水系统,开挖层面向坡外做成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避免边坡稳定范围形成积水,保证边坡的稳定。

基坑施工排水采取排水明沟与集水井相结合的明抽排水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