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三坊七巷古建筑群的价值和保护状况调研
(完整版)三坊七巷古建筑群的价值和保护状况调研
(二)改造中——保护与更新并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发展经济的
浪潮之下,对三坊七巷保护意识不足,造成三坊七巷内部分地块被占用、高楼林立、部分建 筑破坏严重等恶劣现象,使得保护三坊七巷这一历史文脉迫在眉睫。
2006年开始,福州市启动三坊七巷修复保护工程,在确定的范围内,全面实施保护。依 据现状建设和遗存现状分别制定保护措施,对42个文保单位、挂牌保护民居以保存方式进行 保护,保护面积为81.75亩,占总街区面积的14.7%,这些单位的保护和更新严格按照[“修旧 如旧”的原则进行,原则上不允许异地重建。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
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为中轴,两侧成坊成 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三坊七巷全 貌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内一般是以政治中心与 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 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古建筑群的价值和保护状况调研
目录
CO 2 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 3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修复保护 4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保护 5 三坊七巷开发利用研究 6 新时代下三坊七巷的保护
目录
CONTENTS
1 三坊七巷的历史价值
简介: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 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 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 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 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 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 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CONTENTS
2 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
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她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
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们把凝结在坊巷格局和明清建筑中的文化信息,在坊巷中生活 过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思想和著述,坊巷内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商 贸特性,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
“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 光禄坊; “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 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 庇巷。
位于福州中心城区(老城区)的三坊七巷拥有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 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 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 博物馆”的美称。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 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
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 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 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 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 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 空气流畅,排水便利。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双 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 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其次,三坊七巷的平面空间受到挤压,工业仓储、行政办公用地的比例多达12%,位于 南后街的福州水表厂(六层车间)、位于黄巷内的南街街道办事处、南街派出所、位于文儒 坊的福州第三针织厂。并且,解放后新建的多层及高层建筑使三坊七巷整体视觉环境不断被 压缩,4-9层的建筑占建筑总量的10.1%之多,严重影响了三坊七巷历史风貌。
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重视建立民众与文化遗产间的情感联 系,应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途径,使文化遗产为民众所关注与分享,使文化遗产真正为 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文化遗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是不可复生的精神资本、文 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遗产的丧失是无法补偿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 自己的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她应保护的“紫禁城”。
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 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 变法、五四运动 、 “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 三坊七巷整体就是古风浓郁的大社区,也是中国近代名人聚居地,被称为“一个三坊 七巷,半个中国近代史”。近代名人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沈葆桢、萨镇冰、冰心 等皆出于此,共有3个海军总长、10个尚书、10位总督、10位院士及151位进士在此 居住过。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三坊七巷 涌现出了的人物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三坊七巷是福 州这座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个从唐末五代便开始形成的古老街区,曾 经是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 这里走向辉煌,从有的坊名、巷名就可以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一)改造前——外在与内涵受到破坏 在改造以前,三坊七巷基础设施落后,如卫生条件差,电线杂乱地纵横交错于坊巷之中。
建筑破损严重,如多处建筑墙体出现腐蚀和脱落现象,路面的石板也被磨得坑坑洼洼,建筑 内原本精致的家具与装饰物也失去了往日美丽的“容颜”。许多建筑年久失修,居民生活在 脏乱不堪的空间里,使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丰富文化内涵逐渐失去了光彩。
(1)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 1、富有个性的坊巷格局。 2、匠心独运的园林建筑。 3、灿若群星的名贤英杰。 4、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5、具有文化气息的商贸。
(2)三坊七巷的文化精髓 1、爱国和创业精神。 2、包容和革新思想。 3、崇文重教的传统。
目录
CONTENTS
3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修复保护
三坊七巷的保护状况介绍: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不仅注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