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明礼貌教育第一讲文明礼貌教育概述一、什么是文明礼貌?我们通常说的“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什么是“礼貌”?礼貌是文明行为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敬。
文明礼貌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行为准则,如“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保护自然环境”等等,它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
二、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是古老的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向来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
每个炎黄子孙从小就接受了潜移默化的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
明礼,即懂得礼仪,也就是讲文明礼貌。
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了维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而约定俗成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和社会进步的反映。
每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外在的美,表现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高雅的气质;对一个民族而言,他是构成整个民族风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明礼貌不仅给社会、他人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如今,文明礼貌已经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一句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纸脏物,表面上看是小事,但往往会影响国家的形象、城市的形象、影响着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城市,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和信心;一个不讲文明礼貌的城市,设施再好,也难秩序井然。
可见,文明礼貌表现的不仅是个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文明程度。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
现在,文明礼貌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的水平。
《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明确地规定了中、小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
三、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意义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呢?清初思想家颜元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
”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学生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育学生讲究文明礼貌,是让他们学会做人的必修课教育“重在教学生如何做人”。
而讲文明,懂礼貌,则是学会做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文明礼貌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培养孩子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
“万丈高楼从地起”,要想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就要让他们从文明礼貌方面打好基础。
2、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是实现家庭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见到孩子对祖辈、父辈尊敬爱戴,心里总是乐滋滋的,长幼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特别亲密。
反之,如果不注重文明礼貌教育,孩子说话粗言恶语,顶撞老人,却视为“小事”,或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公共秩序也不计较,如此愈演愈烈,孩子就会变得更加粗野、蛮横。
他们在家中必然要激起矛盾和冲突,或者到外面“惹事生非”,除了给家庭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外,还会给祖辈、父辈们带来心理上的烦恼。
这种教训从反面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不仅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实现家庭和睦幸福的需要。
3、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也是全社会的要求因为文明礼貌具有调整社会公共生活关系,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社会公共生活和谐,确保社会稳定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它对社会成员的文明礼貌水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讲究文明礼貌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注重和深化这方面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带着现代文明礼貌素养进入21世纪,这不仅是我们家庭的大幸,而且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大幸!学生文明礼貌教育第二讲文明礼貌教育的具体内容与最佳时机一、文明礼貌教育的内容1、对父母、老师和其他年长者要称呼“您”,不能直呼其名;2、求别人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劳驾”,而不能用“喂”、“哎”呼之;3、当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而不能认为这种帮助是理所当然的;4、当别人感谢时,要说“别客气”,而不能以“恩人”、“功臣”自居;5、当妨碍了别人或给别人带来麻烦时,要说“对不起”、“麻烦您了”、“请原谅”,而不能不表示歉意,更不能说“活该”;6、当别人赔礼道歉时,要回答“没关系”或“不要紧”,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能不依不饶、无理取闹;7、在街头巷尾碰到同伴、长者,要说“您好”,而不能低头侧身装没看见;与别人分别时要说“再见”,而不能只顾自己走开,毫无表示;8、站立时挺胸收腹,双肩平放不摇晃,两臂下垂不揣兜,腿部不颤动;9、遇到熟人要打招呼;10、遇到有人问路,要热情地告诉他;11、进入别人(包括家人)房间,要先轻轻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去,不能随便推门进入;12、到别人家拜访要预先通知,并注意时间,一般不在吃饭和午睡时间去,尽量避免妨碍人家的正常生活;13、夏天不赤胳膊或穿短裤去串门,任何季节都不能身着内衣或睡衣到别人家,或在家这样子接待来访客人;14、客人来访时要主动让座,倒茶时要双手捧上,会客时坐姿要端正,不要左靠右歪,双脚不要叉开太大或跷“二郎腿”,也不能随意摇摆或晃动;15、与人谈话时,不挖鼻孔、抠耳朵、剔牙齿、搔痒痒、脱鞋袜、抠脚趾;在别人家做客,不乱翻人家的橱桌抽屉和书籍、用具,不随便吃人家的东西;16、就餐时,不在客人和长者之先动筷,不在菜盘中翻拣,餐具要轻拿轻放、减少碰撞,吃东西时不发出很响的咀嚼声;17、动用他人物品,必须先经他人允许;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时要道歉;18在公众场合,咳嗽、打喷嚏、吐谈需要用手绢或卫生纸掩住口鼻,不能冲着别人。
二、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最佳时机第一,生日时。
对学生来说,生日是最难忘而又愉快的日子。
父母和教师在为孩子准备生日礼物和美味饭菜的同时,不要忘了生日赠言。
生日赠言,既可是书面的,也可是口头的。
赠言应使孩子明白一些道理。
第二,就餐时。
就餐时,就从小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菜肴,使他(她)明白饭菜来之不易的道理。
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貌和谦让。
第三,交际时。
应利用学校和家庭交际的一切机会,尤其是接待来我县投资兴的客商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大方的交际素质。
有客人来访,是家庭生活中的常事。
热情待客是一种使人心情愉快的美德。
真心诚意是对待客人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好的待客方式会使主人、客人都感到满意,在这里专门向大家介绍待客之道:1、对“不速之客”的到来不必慌张,要马上放下手中的事,切不可让客人感到不受欢迎。
2、会客时,前客未走,又来新客,要全方位照顾,不要顾此失彼,作为主人要相互介绍,避免客人不悦。
3、需要中断与客人的谈话或拒绝来访时,态度要诚恳,言语要谨慎,直言相告,求得谅解或侧面点拨,暗示对方离去。
4、客人离去,要起立将客人送至门外,送远行客人,若无特原因,应等车船、飞机离开后返回。
第四,旅游时。
给孩子讲解名胜古迹来历或故事的同时,有意识地教育孩子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不要攀折花枝、乱涂乱写、用食物或脏物投掷动物、乱丢瓜皮果壳。
第五,参加劳动时。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可从他(她)三四岁时教其干诸如洗手帕、铺床、叠被、扫地等入手,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加码”。
第六,有成绩或过错时。
当学生有了成绩,在鼓励的同时要让其看到不足,从而激励其更进一步;有过错,应帮其找出原因,分析危害,并“约法三章”,使孩子养成知错即改的好习惯。
学生文明礼貌教育第三讲文明礼貌教育的形式与方法一、文明礼貌教育的形式开座谈会、看录像、参观展览、演讲、辩论、案例分析、征文比赛、表演二、学校如何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可见,文明礼貌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文明礼貌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
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任所欲为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送在当今的青少年手中。
可见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首先,学校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
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
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
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其次,学校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
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
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
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
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学校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要重在实践。
一个人的文明礼貌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
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
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文明礼貌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
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明确办学思想,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长抓不懈。
文明之花处处开――文明礼貌教育主题队会活动目的通过本次队会活动,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做一个新时期讲文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