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教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教案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
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
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2.本课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本课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对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孙子等有所了解,而且非常感兴趣。

教师可就此调动学生收集资料、扮演角色的积极性。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课头绪纷繁,涉及到百家争鸣众多的人物及其主张。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可通过师生共同设计“主要的学派、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览表”的环节来达到目的。

根据本课课标,结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通过探讨案例,自评互判,从互动中解决问题。

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运用平板学习。

(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

同时将有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五、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易中天先生的一段话进行导入“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提问]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讲述]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新课教学
1.[活动]智慧展示大舞台
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播放百家争鸣视频,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

[承转]以上环节我们了解了各派主张,可谓各有各精彩。

但作为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们终究会采纳哪派主张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点评]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法家的治国主张成为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2.联系实际,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体现?(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交流的实效,从而获得新知。

(教师做好点评与鼓励)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例如: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活动]拜师学艺: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
设计意图:巧妙地做好活动范例,使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作用。

并可通过小组讨论、竞赛等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投影:由学生回答战国时期主要的学派、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览表,进行归纳。

学派代表人物时代主要主张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设计意图:用这种列表的形式,十分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疏导整理和掌握知识。

[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不是简单传授,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必须倡导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本设计在这方面努力作一尝试。

作为一名历史与社会教师,我常常想: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特别是新教材知识点的要求少了,更多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走进社会的素质。

本课不是要求初二的学生去掌握系统的诸子百家的理论,只是要求学生去了解、感受、体会,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