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习不磨蹭的三个经验
为什么磨蹭拖拉是一个坏习惯呢?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快,一旦我们拖拖拉拉、犹犹豫豫、磨磨蹭蹭,就不会敏感地嗅出时代的变化,不能及时采取应对“变化”的行动。
错过了一个变化,可能就错过了一个时代。
在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美国教育界,尤其是近几年,开始强调培养学生快速自学的能力。
这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自学的本领,让孩子今后通过自学,适应未来的需要。
填鸭式教学的麻烦,就在于只是给鸭子灌吃的,没有培养鸭子自己去找吃的。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不能一味由着孩子磨磨蹭蹭。
曾有人呼吁“快乐教育”、“玩乐教育”,我赞成这样的呼吁。
确实,教育除了“刻苦”之外,还需要“乐趣”。
但是我想说,任何学习,都意味着“探索”。
探索之路,注定是崎岖的。
在这条路上,除了老师的带领,还需要孩子专注、自律的学习素养。
如何让孩子更加果
断,不拖拉磨蹭,我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三点建议
“对抗磨蹭”的建议一:通过商量,让孩子自己做主。
就孩子的磨蹭,大人可以和孩子展开对话。
责怪孩子做事磨蹭之前,不妨冷静地想一想,我们是不是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小孩子。
年龄小的孩子,就是喜欢这里玩一玩,那里蹭一蹭。
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东西,孩子却能玩上半天。
曾有家长告诉我:孩子不爱写作文,每次布置作文,孩子总是拖到最后才写。
每次妈妈催促孩子快点,孩子就说“知道了!”妈妈一听孩子说“知道了”,就更加恼火,说:“你知道什么?知道还不改!”
其实呀,孩子说“知道了”,潜台词就是“我知道你的意思,你就想让我写作业,但我就是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我就不想立刻写作业。
”
我觉得,孩子学习磨蹭,妈妈不妨把自己的感受,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看你到现在还没完成作业,我心里很着急,也很难受。
”
再有,孩子也是有脾气的,家长若一味厉害地说:“赶紧给我写作业!”,效果未必很好,不如采取尊重孩子的姿态,用商量的语气问孩子:“你还有作业要写,你能告诉妈妈,你准备什么时候写作业吗?”
“对抗磨蹭”的建议二:大目标,让孩子有畏难情绪。
所以,我们要把大目标,细化成每一天的小目标,并让老师辅助完成每天的小目标。
我以英语学习为例,培养孩子学英语,买哪些原版小说,上哪儿买原版小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真正地问题,是保证孩子“读透”原版小说里的字字句句,而不
是“随便糊弄”。
当然,如果妈妈把一本厚厚的原版书,直接摆在孩子面前,并要求孩子用一个学期的零碎时间,“读透”这部原版书,孩子往往很“畏难”。
“畏”意味着“害怕”,孩子就会磨磨蹭蹭,迟迟不愿翻书;“难”意味着“困难”,孩子因为读不懂原文,而丧失英语进境的机会。
所以,我要把“厚书变薄”,再配合好玩的讲解,让孩子每天“读透”一小部分的原版小说。
比如,我把《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这本300多页的小说,细分成92课,孩子每课仅用20分钟就能学一遍。
孩子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三个月之后,英语自有进境。
“对抗磨蹭”的建议三:孩子完成每天的小目标,尽量让进度“可视化”。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小目标的完成情况,制作成墙上的表格,让孩子的坚持力,变的“一目了然”。
有的孩子在学《夏洛的网》讲读课,我建议妈妈回家做一张长方形表格,贴在墙上。
我把《Cha rlotte’s Web》划分成37课,每一课大约20分钟。
孩子每学完一课《夏洛》,就在相应的空格划勾,把37个空格都划上勾,意味着孩子把《Charlotte’s Web》听过了一遍。
当妈妈和孩子把表格贴在墙上的时候,意味着一种“承诺”:承诺每天打一个勾,承诺每天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