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混凝土结构木模板解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木模板解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木模板(含大夹板)安装与拆除作业指导书单位:中铁十局第八工程公司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2)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5.施工要求 (7)6.劳动组织 (7)7.材料要求 (7)8.设备机具配置 (7)9.质量控制及检验 (7)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钢筋混凝土结构木模板(含大夹板)安装与拆除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住宅建设项目工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2.作业准备2.1材料(1)木材材质不宜低于Ⅲ等材。

不得采用有脆性、严重扭曲和受潮后容易变形的木材。

(2)侧模板厚度20-30㎜.(3)钉子。

(4)脱模剂。

2.2作业条件(1)模板结构选型: 模板及支模板顶架的结构与施工方案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几何形状、施工机具设备、模板及顶架料供应等条件综合比较后,选定最佳的结构形式与施工方案,并在方案中注明其操作工艺及工艺流程。

(2)木模板备料:模板数量应根据模板设计方案,并结合方案中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模板的配置数量。

(3)模板涂刷脱模剂,并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中指定的位置分规格堆放整齐。

(4)模板安装前,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放好纵横轴线(或中心线)和模板边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5)模板施工前,应办完前一工序的分部或分项工程隐蔽验收手续。

(6)模板安装前,根据模板、图纸要求和操作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3.主要机具设备木工电锯、木工电刨、手电钻、铁木榔头、活动(套口)扳子、水平尺、钢卷尺、托线板、轻便爬梯、脚手板、撬杠等。

3.技术要求3.1基础模板(1)带形基础①.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模时垂直度要准确。

②.模板上口应钉木带,以控制带形基础上口宽度,并通长拉线,保证上口平直。

③.隔一定间距,将上段模板下口支承在钢箍支架上;也可用临时木撑,以使侧模高度保持一致。

④.支撑直接撑在土坑边时,下面应垫以木板,以扩大其承力面。

两块模板长向接头处应加拼条,使板面平整,连接牢固。

(2)杯形基础①.杯形基础支模时中心线位置及标高要准确,支上段模板时采用抬轿杠,可使位置准确,托木的作用是将轿杠与下段混凝土面隔开少许,便于混凝土面拍平。

②.杯芯模板要刨光直拼,芯模外表面涂隔离剂,底部应钻几个小孔,以便排气,减少浮力。

③.浇筑混凝土时,在芯模四周要均衡下料及振捣。

④.脚手板不得搁置在模板上。

⑤.拆除的杯芯模板,要根据施工时的温度及混凝土凝固情况来掌握,一般在初凝前后即可用锤轻打,撬棍拔动。

3.2梁模板(1)支梁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使混凝土浇筑后不致嵌入柱内。

(2)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湿润。

3.3柱模板(1)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2)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3)四周斜撑要牢固。

(4)较高的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灌孔,以便浇灌混凝土,插入振动棒,当混凝土浇灌到临时洞口时,即应封闭牢固。

4.板模板(1)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支撑系统应稳固。

(3)板模按规定起拱。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基础模板制作安装(1)安装顺序放线→安底阶模→安底阶支撑→安上阶模→安上阶围箍和支撑→搭设模板吊架→(安杯芯模)→检查、校正→验收注:括号工序仅适用杯形基础模板安装。

(2)阶梯形独立基础:根据图纸尺寸制作每一阶级模板,支模顺序由下至上逐层向上安装,先安装底层阶梯模板,用斜撑和水平撑钉稳撑牢;核对模板墨线及标高,配合绑扎钢筋及砼(或砂浆)垫块,再进行上一阶模板安装,重新核对墨线各部位尺寸和标高,并把斜撑、水平支撑以及拉杆加以钉紧、撑牢,最后检查斜撑及拉杆是否稳固,校核基础模板几何尺寸、标高及轴线位置。

(3)杯形独立基础:其操作工艺与阶梯形基础相以,不同的是增加一个中心杯芯模,杯口上大下小略有斜度,芯模安装前应钉成整体,轿杠钉于两侧,中心杯芯模完成后要全面校核杯底标高,各部分尺寸的准确性和支撑的牢固性。

(4)条形基础模板:侧板和端头板制成后,应先在基础底弹出基础边线和中心线,再把侧板和端头板对准边线和中心线,用水平尺较正侧板顶面水平,经检测无误差后,用斜撑、水平撑及拉撑钉牢。

最后校核基础模板几何尺寸及轴线位置。

4.2.柱模板(1)立模程序放线→设置定位基准→第一块模板安装就位→安装支撑→邻侧模板安装就位→连接二块模板,安装第二块模板支撑→安装第三、四块模板及支撑→调直纠偏→安装柱箍→全面检查校正→柱模群体固定→清除柱模内杂物、封闭清扫口。

(2)根据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注意:外侧板宽度要加大两倍内侧板模厚度)后,按楼地面放好线的柱位置钉好压脚板再安装柱模板,两垂直向加斜拉顶撑。

柱模安完后,应全面复核模板的垂直度、对角线长度差及截面尺寸等项目。

柱模板支撑必须牢固,预埋件、预留孔洞严禁漏设且必须准确、稳牢。

(3)安装柱箍:柱箍的安装应自下而上进行,柱箍应根据柱模尺寸、柱高及侧压力的大小等因素进行设计选择(有木箍、钢箍、钢木箍等)。

柱箍间距一般在40~60cm,柱截面较大时应设置柱中穿心螺丝,由计算确定螺丝的直径、间距。

4.3梁模板安装(1)安装程序放线→搭设支模架→安装梁底模→梁模起拱→绑扎钢筋与垫块→安装两侧模板→固定梁夹→安装梁柱节点模板→检查校正→安梁口卡→相邻梁模固定(2)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钉柱头模板。

(3)梁底模板: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当梁底板跨度≥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3‰。

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4)梁下支柱支承在基土面上时,应将基土平整夯实,满足承载力要求,并加木垫板或砼垫板等有效措施,确保砼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支顶下沉等现象。

(5)支顶在楼层高度3.8m以下时,应设1~2道水平拉杆和剪刀撑,若楼层高度在3.8m以上时要按公司有关规定另行制定顶架搭设方案。

(6)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

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碰旁或压旁。

(7)当梁高超过70cm时,梁侧模板宜加穿梁螺栓加固。

4.4板模板(1)安装程序复核板底标高→搭设支模架→安放龙骨→安装模板( 铺放密肋楼板模板)→安装柱、梁、板节点模板→安放预埋件及预留孔模板等→检查校正→交付验收(2)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

支柱与龙骨的间距,应根据模板的砼重量与施工荷截的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

一般支柱为80~120cm,大龙骨间距为60~120cm,小龙骨间距为40~60cm。

支柱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

(3)底层地面分层夯实,并铺垫脚板。

采用多层支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各层支柱间的水平拉杆和剪刀撑要认真加强。

(4)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拉平,架设小龙骨。

(5)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

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6)板模板铺完后,应复核模板面标高和板面平整度,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漏设并应位置准确。

支模顶架必须稳定、牢固。

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

4.5模板拆除(1)模板拆除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拆除顺序进行,并加强对清水混凝土成品和模板的保护。

技术负责人签发拆模令后方可拆除。

(2)模板拆除时间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规定执行, 对竖向结构待其自身强度能保证构件不变形、不缺棱掉角时方可拆模。

梁板等水平结构拆模时,应通过同条件养护的砼试件强度的试验结果,结合结构尺寸和支撑间距进行验算来确定。

悬挑构件及跨度大于8m以上梁的支撑必须待砼强度达到100%,且上部结构施工一层或屋面施工完后,方可拆除。

(3)拆除模板时,要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人员不得站在墙顶采用晃动、撬动模板,禁止用大锤敲击,防止混凝土墙面及门窗洞口等出现裂纹和损坏模板。

(4)拆除模板时,应先拆除模板之间的对拉螺栓及连接件,松动斜撑调节丝杆,使模板后倾与墙体脱开,在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起吊大模板。

(5)模板拆除后,应立即清理,对变形与损坏的部位进行修整,拔掉方木及面板上的钉子,清除方木及面板上余留砼,并均匀涂刷脱模剂,吊至存放处备用。

5.施工要求⑴坚持每次模板使用后清理板面,涂刷脱模剂。

⑵按楼板部位层层复安,减少损耗。

⑶材料应按平面布置图中指定的位置分类堆放整齐。

6.劳动组织按施工组织安排劳动力。

7.材料要求⑴竹、木模板的面板及龙骨:其规格、种类按下表参考选用。

⑵面板及龙骨材料质量必须符合其设计要求。

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⑶支架系统:木支架或各种定型桥架、支柱、托具、卡具、螺栓、钢门式架、碗扣架、钢管、扣件等。

⑷脱模剂:水质隔离剂。

8.设备机具配置木工电锯、木工电刨、手电钻、铁木榔头、活动(套口)扳子、水平尺、钢卷尺、托线板、轻便爬梯、脚手板、撬杠等。

9.质量控制及检验⑴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⑵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受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⑶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槎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⑷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⑸对跨度不小于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l/1000~3/1000 。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 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 ,且不少于3 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 ,且不少于3 面。

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⑹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允许偏差表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