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 好版式设计的编排构成
面的应用 面的应用在设计中很多,它的可塑性较强,善于表现不同的情感, 一般的讲,由什么类型的线组成的面,它就具有该种线的特征。面可以 在标志设计、摄影、广告招贴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包装设 计中的应用。
点的密集成面
由文字组成面,与图片形成对比
错落的面与线构成版面的节奏
• 3.4 三维空间的编排构成
比例关系的空间层次
• 2.位置关系的空间层次
• 前后叠压的位置关系所构成的空间层次。将图像或文字 做前后叠压排列,产生强节奏的三度空间层次。 • 版面上、下、左、右中位置产生的空间层次,最佳视域 为视觉中心位置,并产生视觉焦点。疏密的位置关系产 生空间层次,在前后叠压关系或版面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中,做疏密、轻重、缓急的位置编排,所产生的空间层 次富于弹性,同时也产生紧张或舒适的心理感受。
(2).点的视觉特征 点的基本属性是注目性,点能形成视觉中心,也是力的中心。 也就是说当画面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个点上,因为单独 的点本身没有上、下、左、右的连续性,所以能够产生视觉中心的视觉 效果。
当单个的点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产生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居中 会有平静、集中感;偏上时会有不稳定感,形成自上而下的视觉流 程;位置偏下时,画面会产生安定的感觉,但容易被人们忽略。位 于画面三分之二偏上的位置时,最易吸引人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这两幅图都是由大小不同的、数量较多 的点组成的,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 3.1 点的编排构成
• 版面中的点由于大小、形态、位置不同,所产生 的视觉效果也不同。
•3.2 线的编排构成
•线的编排构成分为:实线、虚线、空间视觉流动线。 人们对线的概念都仅仅停留在版面中形态明确的线, 对空间的视觉流动线则忽略。
(一)线的错视
灵活的运用线的错视可使画面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有时则要进行必 要调整,以避免错视所产生的不良效果。 平行线在不同附加物的影响下,显得不平行。(图1.2.3) 直线在不同附加物的影响下呈弧线状。(图4) 同等长度的两条直线,由于它们两端的形不同,感觉长短也不同(图5) 同样长短的直线,竖直线感觉要比横直线长。(图6)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图6
(二)线的构成方法 (1)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图1)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 视空间的视觉效果(图2)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图3)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 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图4) (5)立体化的线(图5) (6)不规则的线(图6)
---版式设计的编排构成
请大家谈一谈: 对于上面三幅图画 你有怎样不同的视觉感受。
版式设计的编排构成
版式编排设计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编排构成
3.1 点的编排构成 3.2 线的编排构成 3.3 面的编排构成 3.4 三维空间的编排构成 3.5 骨骼设计
3.6 自由构成
任何一种版式设计, 在空间原理上均归 于点、线、面的分 类。点、线、面是 几何概念,亦是版 式设计的基本元素 和主要的视觉语言 形式。
•图或文字 、点或线的构成关系都充斥着随机无序、 无主次、无中心、相互矛盾、相互排斥,以及极端的 耗散编排。
•这种风格带给我们更轻松、自由、活力的人性化设计, 也是时尚前卫的标志。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三)线的应用
线在现代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最成 功且有影响力的线视图形,是罗伯特.迈尔斯于1984设计的美 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的标志。这个有五个五星组成富有动感 的标志,成功应用了线的编排组合。
线构成的招贴
线构成的包装
1、线具有分割作用
2、线具有引导视线的作用
• 2、变形骨骼
• 变形骨骼是在骨骼设计的基础上变化发展的,它是 在骨骼的基础上,通过合并、取舍部分骨骼,寻求 新的造型变化,所产生的造型无穷无尽,并且富有 活力与生命,富有设计的魅力,深受读者的喜爱。
• 在一个版面中,常采用多种骨骼并存的手法,以增 强版面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3.6 自由构成
• 3、线框的约束与强调
– 线框的限定,即使主 体产生空间“场”的 作用,同时也具有相 对约束的功能。
线框的约束与强调
线框的约束与强调
•3.3 面的编排构成
•点的放大、点的密集或线的重复构成面。另外, 线的分割产生各种比例的空间,同时也形成各种比 例关系的面。 •面在版面中具有平衡,丰富空间层次,烘托及深 化主题的作用。
点的线化:由于点与点之间存在着张力,点的靠近会形
成线的感觉,我们平时画的虚线就是这种感觉。
(3)点的错视 是指点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错误的视觉现象。 1).明亮的点有处于前面感觉并且 感觉大,黑色的点有后退并且 有点小的感觉(图1)。
图1
2).本来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点,由于一个点的 周围是小点,一个点的周围 是大点,这时产生的错视现象是原本两个相 同的点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图2)。
4.点的构成方法
1).不同大小、疏密的点混合排列,可以成为散点式的构成形式(图1)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 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图2)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图3)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进行有序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图4)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图5) 6).不规则的点能形成活泼的视觉效果(图6)
可结合画静物时的构图
当画面中有两个大小不同时的点,大的点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视线会逐渐地从大的点移向小的点,最后集中到小的点上, 点大到一定程度具有面的性质,越大越空乏,越小的点积聚力 越强。
当画面中有两个相同的点时,并各自有它的位置时,它的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 接这两个点的视线上,视觉心理上产生连续的效果,会产生一条视觉上的直线。 当画面中有三个散开的三个方向的点时,点的视觉效果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 这是一种视觉心理反映。 当画面中出现三个以上不规则排列的点时,画面就会显得很零乱,使人产生 烦躁的感觉。 当画面中出现若干大小相同的点规律排列时,画面就会显得很平稳、安静并 产生面的感觉。
面的错视:
同样大小的圆感觉上面大下面小,亮的大些,黑的小些,像我们写美术 字时应注意到上紧下松的原则。还有像数字“8”、“3”及字母“B”“S”,理论上 来讲上下应该是一样比例的,但为了使其看起来美观、均衡一些,在书时要 把上面写得稍小一点,这样才能达到一种结构合理的效果。
面与点相比, 它是一个平 面中相对较 大的元素, 点强调位置 关系,面强 调形状和面 积,这里的 面积是指画 面不同色彩 间的比例关 系
最佳视觉:视觉中心位置
其次:上部 、左侧 、右侧、下部
3、黑、白、灰关系的空间层次
• 无论是有色或无色设计的版面,均为黑、白、灰 的三色空间层次。黑与白为对比极色,最单纯, 最强烈,醒目,最能保持远距离视觉效果;灰色 能概括一切中间色,且柔和而协调。
• 三色近中远空间位置,依版面具体的明暗调关系 而定,版式设计强调色彩的调性,一幅优秀的作 品,色调应该非常明快,或高调、低调、灰调, 或对比强烈,或对比柔和,反之则乱糊不清。
图2 3).相同的点由于受到夹角的影响, 会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图3)。
图3
3.点的应用 点的构成是基础设计,点的应用是将点的设计应用于各种实用的造型艺 术之中,如平面设计。康定斯基早在包豪斯任教期间,就提出点是各种形状的 源泉,并写出《点线面》一书。可以利用点组成各种各样的具象的和抽象的图 形,通过点把空间概念、幻象透视空间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面的平面设计就是 利用点来设计的成功案例。
1.点的概念
在几何学上点是没有大小,没有方向,仅有位置的(图1)。 在造型设计上点却是有形状、大小和位置之分。 就大小而言,越小的点作为点的感觉越强烈(图2)。
在平面构成中形态构成要素之一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小的构成 单位。
图1 图2
2.点的形态和视觉特征
(1).点的形态 点一般被认为最小的并且是圆形的,但实际上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不规则形等(如图),自然界中的任何形 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产生不同形态的点。
4、动静关系,图象肌理关系产生空间层次
• 动使版面充满活力,获得更高的注目度,静使版 面冷静,含蓄,具有稳定的因素,两者在版面的 组织上,以动为静,动为前,静为后,彼此以动 静的对比关系建立空间感。
•3.5 骨骼设计
•1、骨骼设计 •骨骼或分割设计是一种严谨、规范、理性的设计方法。 骨骼的基本原理是将版面刻意按照骨骼的规则,有序 地分割成大小相等的空间单位。 •常见的骨骼分割法有:横向和竖向的通栏、双栏、三 栏、四栏,也有竖向与横向同时进行分割,如四栏、 六栏、八栏等。
• 生活中的三维空间是立体空间,看得见,摸得着, 能深入。 • 而在平面编排中的三维空间,是在二维空间的平 面上建立的近、中、远、立体的看见关系,可见 摸不着,是假想空间,是通过借助多方面的看见 关系来表现的,即:比例、动静图象、肌理等看 见因素。
• 1.比例关系的空间层次
• 面积大小的比例,既近大 远小,产生近、中、远的 空间层次,在编排中主题 形象或标题文字放大,次 要形象缩小,来建立良好 的主次,强调的空间层次 关系,以增强版面的节奏 和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