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

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

色彩的本质是电磁波。

电磁波由于波氏的不同诃分为通讯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线.R线和宇宙线等。

其中波K 为380-78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

町见光透过三棱镜町以呈现出红.橙、黄、绿、权盎、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谱。

红色光波鼓匕640-780NM:紫色光波最短.380-430NM在真空中:M0E-7M红光:7700- 6400橙黄光:6400-5800绿光:5800- 4950蓝龊光:4950〜4400紫光:4400-4000波长为380-780NM的电磁波为町见光。

町见光透过三棱镜可以呈现出红、檢・黄、绿、青、蓝.紫七种濒色组成的光谱。

红色光波最匕640-780NM:紫色光波最短,380—430NM:上网搜索图片:连续光谱。

红640—780NM.橙640—610,黄610—530.绿505—525.蓝505—470.紫470—380。

红640—780NM橙640—610NM黄610—530NM绿505—525NM蓝505—470NM紫470—380NM肉眼看得见的是电磁波中很短的一段.从0.4-0.76微米这部分称为町见光。

町见光经三棱镜分光后•成为一条由红、橙、黄、绿、Wx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这光带称为光谱。

其中红光波长僉tC紫光波长城短•其它备色光的波长则依次介干其间。

波长氏于红光的(>0.76微米)有红外线有无线电波:波长短于紫色光的(<0.4微米)有紫外线可见光波长(4*10-7m—7*10-7ni)光色波长X (nm)代表波长红(Red)7S0-630700橙<Orange >630-600620黄(Yellow)600〜5705S0 绿(Green)570-500550占(Cyan)500〜470500蓝(Blue)470〜420470紫(Violet)420-3S0420物体的颜色人们感知的物体颜色涉及到色彩学、光学、化学及生理学等不同学科。

1、光的色学性质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第一个揭示了光的色学性质和颜色的秘密。

他用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各种颜色的混合光,并发现光的颜色决定于光的波长。

下表列出了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光的颜色。

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为对光的色学性质研究方便,将可见光谱围成一个圆环,并分成九个区域(见图), 称之为颜色环。

颜色环上数字表示对应色光的波长,单位为纳米(iim),颜色环上任何两个对顶位置扇形中的颜色,互称为补色。

例如,蓝色(435〜480iiin )的补色为黄色(580〜595iini )□通过研究发现色光还具有下列特性:(1 )互补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口光。

如蓝光和黃光混合得到的是白光。

同理,青光和橙光混合得到的也是白光;(2 )颜色环上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甚至可以从次近邻的两种单色光混合复制出来。

如黃光和红光混合得到橙光。

较为典型的是红光和绿光混合成为黄光;(3 )如果在颜色环上选择三种独立的单色光。

就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色调。

这三种单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光学中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这里应注意,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

但是,三原色的选择完全是任意的;(4 )当太阳光照射某物体时,某波长的光被物体吸取了,则物体显示的颜色(反射光)为该色光的补色。

如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对,若物体吸取了波长为400〜435nm的紫光,则物体呈现黃绿色。

这里应该注意:有人说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了这种颜色的光。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比如黃绿色的树叶,实际只吸收了波长为400〜435um的紫光,显示岀的黄绿色是反射的其它色光的混合效果,而不只反射黄绿色光。

2、人的色觉特点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到人眼视网膜上,将给大脑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色觉。

人们就是凭自己的色觉来辨别物体的颜色,一般人的眼睛可分辨120多种颜色, 如果在不同颜色的相互补充、相互衬托之下,有经验的人可分辨13000多种颜色。

人眼为什么能分辨这么多种颜色呢?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眼中的锥状辨色细胞有三种,每一种细胞擅长接收一种颜色的光,但对可见光内所有波长的光也能发生程度不同的反应。

这三种锥状辨色细胞分别对红、绿、蓝色光最敬感。

因此,人们选择这三种颜色作为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也是根据上述理论制成的彩色显示过程。

当眼晴接受了混合光之后,三种色觉细胞都按自己的规律兴奋起来;产生三种视觉信号。

经视神经传到大脑,但是,大脑对每一个单独信号并不感兴趣,而是把它们总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色觉,这就是人们感觉到的所接收混合光的颜色。

根据人的色觉特点,当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千变万化的比例混合时,就会使人感觉到千差万别的颜色。

3、光和物体的颜色我们知道,在没有光线的暗室中,或在漆黑的夜里,谁也无法辨认出物体的颜色, 只有在光照射下。

物体的颜色才能为人眼所见。

所以,物体的颜色是光和眼睛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大脑对投射在视网膜上不同波长光线进行辨认的结果。

我们日常所说物体的颜色,是指在日常环境里太阳光照射时物体所呈现的颜色。

称之为物体的本色,在特殊环境里物体呈现的颜色,称之为衍生色。

例如,在阳光照射下树叶呈绿色,这是其本色,而在红光照射下,这一“绿色的树叶呈现黑色,改用紫外线照射时,它乂呈火红色,这后两种颜色是衍生色。

一个物体的本色只有一个,而衍生色可有儿个,故我们说物体的颜色时,若不作特殊说明即指物体的本色。

物体的颜色决定于它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实质上决定于物质的结构,不同的物质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能力不同。

我们知道:光是山光子组成的。

不同波长的光山不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波长X和能量E间的关系为E=hc/X,式中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

当光子射到物体上时,某波长的光子能量与物质内原子的振动能,或电子发生跃迁时所需能量相同时,就易被物质吸收,其它波长的光就不易被吸收。

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就造成了各自的颜色。

对同一种物质,改变其内部结构时,颜色也会改变。

如碘化汞在正方晶系时呈红色,而加温到127 °C 使晶形转变为斜方晶系时却成蓝色。

这主要因物质结构的改变,对光的选择吸收也发生了改变。

人们已根据这一点,制成了变色涂料等物质。

另外,如溶剂、荧光等也会影物质的颜色,这里不再赘述。

物体的颜色2006-10-11 23:04人们感知的物体颜色涉及到色彩学、光学、化学及生理学等不同学科。

1、光的色学性质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第一个揭示了光的色学性质和颜色的秘密。

他用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各种颜色的混合光,并发现光的颜色决定于光的波长。

下表列岀了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光的颜色。

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为对光的色学性质研究方便,将可见光谱围成一个圆环,并分成九个区域(见图), 称之为颜色环。

颜色环上数字表示对应色光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 ),颜色 环上任何两个对顶位置扇形中的颜色,互称为补色。

例如,蓝色(435〜480nm ) 的补色为黃色(580〜595nm )。

通过研究发现色光还具有下列特性:(1 ) 互补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如蓝光和黃光混合得到的是口光。

同理,青 光和橙光混合得到的也是口光;(2 )颜色环上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其相邻 两侧的两种单色光,棋至可以从次近邻的两种单色光混合复制出来。

如黄光和红 光混合得到橙光。

较为典型的是红光和绿光混合成为黄光;(3 )如果在颜色 环上选择三种独立的单色光。

就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 各种色调。

这三种单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光学中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这里应 注意,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黃、蓝。

但是,三原色的选择完全是任意的;(4 ) 当太阳光照射某物体时,某波长的光被物体吸取了,则物体显示的颜色(反射光) 为该色光的补色。

如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对,若物体吸取了波长为400〜 435ntn 的紫光,则物体呈现黄绿色。

这里应该注意:有人说物体的颜色是物体 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了这种颜色的光。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比如黃绿色的树叶, 实际只吸收了波长为400〜435urn 的紫光,显示出的黄绿色是反射的其它色 光的混合效果,而不只反射黄绿色光。

2、人的色觉特点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到人眼视网膜上,将给大脑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色觉。

人们就是凭自己的色觉来辨别物体的颜色,一般人的眼睛可分辨120多种颜色, 如果在不同颜色的相互补充、相互衬托之下,有经验的人可分辨13000多种颜 色。

人眼为什么能分辨这么多种颜色呢?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眼中的锥状辨色 细胞有三种,每一种细胞擅长接收一种颜色的光,但对可见光内所有波长的光也 能发生程度不同的反应。

这三种锥状辨色细胞分别对红、绿、蓝色光最敬感。

因 此,人们选择这三种颜色作为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也是根据上述理论制成的 彩色显示过程。

当眼睛接受了混合光之后,三种色觉细胞都按自己的规律兴奋起来:产生三种视 觉信号。

经视神经传到大脑,但是,大脑对每一个单独信号并不感兴趣,而是把 它们总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色觉,这就是人们感觉到的所接收混合光的颜 色。

根据人的色觉特点,当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千变万化的比例混合时,就会使人感觉到千差万别的颜色。

TOOrun400nm 605nm 435WTI 595nnri 560DJTI 480run蓝董 光580njn 490run SOOrun 红\红紫厶3、光和物体的颜色我们知道,在没有光线的暗室中,或在漆黑的夜里,谁也无法辨认出物体的颜色, 只有在光照射下。

物体的颜色才能为人眼所见。

所以,物体的颜色是光和眼睛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大脑对投射在视网膜上不同波长光线进行辨认的结果。

我们日常所说物体的颜色,是指在日常环境里太阳光照射时物体所呈现的颜色。

称之为物体的本色,在特殊环境里物体呈现的颜色,称之为衍生色。

例如,在阳光照射下树叶呈绿色,这是其本色,而在红光照射下,这一“绿色”的树叶呈现黑色,改用紫外线照射时,它乂呈火红色,这后两种颜色是衍生色。

一个物体的本色只有一个,而衍生色可有儿个,故我们说物体的颜色时,若不作特殊说明即指物体的本色。

物体的颜色决定于它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实质上决定于物质的结构,不同的物质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能力不同。

我们知道:光是山光子组成的。

不同波长的光山不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波长X和能量E间的关系为E=hc/ x ,式中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

当光子射到物体上时,某波长的光子能量与物质内原子的振动能,或电子发生跃迁时所需能量相同时,就易被物质吸收,其它波长的光就不易被吸收。

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就造成了各自的颜色。

对同一种物质,改变其内部结构时,颜色也会改变。

如碘化汞在正方晶系时呈红色,而加温到127 °C 使晶形转变为斜方晶系时却成蓝色。

这主要因物质结构的改变,对光的选择吸收也发生了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