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结课论文目录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3城市景观规划目标3景观异质性3城郊景观异质性4城郊景观异质性的表现4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5城市—城郊景观生态建设一体化原则5尊重自然,依靠自然原则5地方性5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5让自然做功5生物多样性6城郊景观建设6案例:宁乡县城市边缘区村庄进行建设与规划7景观生态学各理论在成都市绿道体系公园体系中的应用7景观生态学各理论在成都市道路系统中的应用9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地球表层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转化,研究景观的空间构造、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异质性发生发展及保持异质性的机理,建立景观的时空模型。
景观生态学把景观(Landscape)定义为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形式重复出现。
景观是由景观元素(Landscape element)组成。
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包括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可以视之为生态系统。
景观的这一定义尤其适合于土地利用的规划,自然与人文因素并重的共同特点使之同样能非常恰当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
景观生态学中“模地”、“廊道”、“网络”、“结点”等概念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整体描述提供了手段,把园林绿化与整体的城市景观联结起来,赋予了新的内涵。
城市景观规划目标城市景观规划目标为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完善城市景观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
具体可以概括为如下目标:生态稳定性、通达性、舒适性、美观性。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斑块、基质、廊道等景观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还能适合人类居住。
具体包括进行景观设计、小区规划、土地发展规划、城市设计、区域景观规划、生态规划设计等内容。
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的来源——系统和系统要素的原生差异。
如:时间差(进化度),空间差(进化位与生态位)、质量差、数量差、形状结构差、功能差、信息差等,统称系统差。
现实运动的不平衡与外来干扰,特别是人类错误生态行为的干扰。
❖就景观生态而言,异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认识:①时空两种异质性。
通常所谓异质性系指空间异质性,即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事实上,时间各区段和单元彼此也是异质的。
因此,有两种异质性: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
②多维空间异质性。
通常所谓空间异质性系指二维平面异质性。
另外还有垂直空间异质性及二者组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异质性。
③时空耦合异质性。
现代科学同时空耦合表示物质的时空统一运动,也可以用时空耦合异质性来表示时空两种异质性统一的四维运动。
④边缘效应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往往带有边缘效应性质。
空间异质性是目前城郊景观异质性研究的内容。
❖在景观的层次上,空间异质性有三个组分:❖空间组成(即生态系统类型、数量及面积比例)❖空间型(即各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斑块大小、景观对比度以及景观连接度)❖空间相关(即各生态系统的空间关联程度、空间梯度和趋势度等)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空间尺度指所研究的面积大小。
尺度越大,表示研究面积越大,异质性与尺度是相关的,如一景观单元在小尺度上是异质的,而在大尺度上则变成均质的,正确选择尺度是科学地研究某一景观,得出准确、客观结论的保证。
一般将景观生态的研究范围界定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的中尺度区域。
城郊景观异质性异质性是景观的根本属性,城郊景观也是异质的。
将传统的城市景观研究尺度增大,就将郊区包含于内,形成了所谓的城郊景观,即表现出城市、郊区各自特点及互相交融所产生的共性的、具有一定尺度的生态系统综合体。
城郊景观异质性的表现城郊景观的异质性首先表现为二维平面的空间异质性。
街道、公园、水面、建筑物、公路、林地、农田等性质各异,城区的公园、绿地多为人工栽植而成,绿地由于植物种类和分布面积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形状和具有不同功能的斑块。
道路、通讯网遍布各个街区和建筑物之间,增加了市区景观的破碎度。
市郊之间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电线等使城郊景观能流、物流、信息流顺畅,景观异质性增加。
相同的景观功能区,不同功能效应的差异也是城郊景观异质性的体现。
就城郊景观的任一要素,内部亦存在异质性。
如公园内的水面、草坪、林木、花卉、硬化地面、游乐设施等这些不同功能的地块组合构成了公园。
行道树、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等构成道路廊道,较宽的主干道内有树篱、草坪等构成的隔离带。
它们构成了执行物流、能流及信息流功能的廊道。
城郊景观异质性在垂直方向也表现出空间异质性。
针对以上特性,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对于城市景观来讲,首先要保护城市景观中环境敏感区,这类地区往往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
环境敏感区通常包括生态敏感区、文化敏感区、资源生产敏感区以及天然灾害敏感区等。
其次,对现有的景观结构要进行完善。
如城区改造,住宅小区建设,主要交通干线的营造等。
这些是发挥城市功能的基础,只有保证景观结构的合理与完美,才能实现景观功能的高效发挥。
城市建设中,一般是建筑物斑块和道路廊道占优,而绿地斑块和行道树廊道较少,比例严重失衡,为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应该增加绿色廊道及绿地斑块,并合理地布设于街区之中。
城市的绿地建设,不仅要求数量多,而且要分布均匀,大小斑块配置合理。
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城市—城郊景观生态建设一体化原则由于现代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包括了其周围的郊区,将市区与郊区进行整体规划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
❖尊重自然,依靠自然原则1.地方性。
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在地方性问题上我总结了另外两个原则——动态性原则和本土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指植物生长及植物群落景观的形成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把握景观形成的方向,从而尽量控制景观效果的形成。
本土性原则是指模拟恢复地带性植物群落,重视乡土植物材料的应用。
2.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必须对其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
对于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
3.让自然做功1)自然界没有废物2)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
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
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
3)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
边缘带能为人类提供最多的生态服务,如城郊地的林缘景观既有农业上的功能,又具自然保护和休闲功能,这种效应是设计和管理的基础。
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甚至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
人类活动强烈地改变了自然景观格局,引起生态交错带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人类把异质的自然景观,变成大范围同质的人工景观,消灭了自然生态交错带,扩展了人为生态交错带,改变了原有的优势物种,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关系。
同时,把自然景观变成生态交错带或边缘,甚至会导致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
对这一问题,生态设计应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即:⏹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动植物种群;⏹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及自然的干扰,包括自然火灾过程、旱雨季的交替规律以及洪水的季节性泛滥.城郊景观建设要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对城郊景观空间结构进行规划,使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市区内、郊区内及市郊之间的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循环畅通,既要使城郊景观符合生态学原理,又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将自然组分引入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使城市景观具多样性,这是国内外城市生态建设的目标。
在城郊旅游开发与规划中借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斑块代表的是城郊旅游产品,比如旅游景区(点)、特殊景观、住宿设施、娱乐设施等;廊道代表的是城市中心区与城郊地区的连接通道以及城郊地区内部和旅游斑内部的交通线路或旅游线;基质是指除此之外的背景,主要是指乡村旅游景观,由此形成一个由斑块、廊道、基质构成的网络结构。
在规划设计旅游产品时,要特别注意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将景观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以保持景观的可持续性实现功能优化。
同时根据旅游景观的异质性原理、多样性原理、边缘效应原理,针对城乡交错带景区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景观生态设计模式。
借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宁乡县城市边缘区村庄进行建设与规划,应该用以下三个原则入手。
(一)整体性原则把宁乡县及其周边的自然组分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宁乡县城应该是一个人工控制的社会经济实体和一个自然与社会共存的生态实体的有机结合,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不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基础,也不因为盲目保护生态环境而制约社会经济的进步。
(二)空间异质性原则空间异质性是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状)在空间上的变异程度,其中不公要保证城市整体布局的异质性,即水泥地面与自然组分(裸露的土壤地面,草地和乔灌林地)有序分布,而且要使自然组分自身也呈现团块式混交布局。
因为异质性给景观生态系统提供了一种抗御内外干扰的可塑性。
(三)多样性原则多样性是在一个给定系统中环境资源(如物种、生境)变异性和复杂性的量度,包括物种多样性的景观多样性(即生境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两方面。
其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景观中嵌块体的复杂性,多样性既为景观生态的准则又为景观管理的结果。
依据景观异质性的原理,建立良好有序发展的城郊景观格局,提高多样性维持异质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城市建设结合的有意义的实践。
所以,我们应该把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城市的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去,把园林绿化与整体的城市景观联结起来,建设人与自然充分和谐、自然环境美、生活质量高、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态资源,建设一个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城市生态园林环境。
景观生态学各理论在成都市绿道体系公园体系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区域范围,城市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干扰斑块;在较小尺度上,城市是一个由基质、廊道、斑块等结构要素构成的景观单元,其中各组成要素之间通过一定的流动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上构成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共同完成城市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及还原自净等功能。
❖景观生态学斑块理论根据景观生态学斑块理论,合理调整市内各类园林块状绿地尺度、数量、形状、位置等,更好地发挥块状绿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