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6)-园林
6、明清是我国古代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
(1)私家园林: 造园理论:计成《园冶》
文震亨《长物志》 李渔《一家言》 代表人物:米万钟 计成 张涟、张然父子 仇好石 石涛 戈裕良 (2)皇家园林; 明代帝苑不发达,中期始见发展; 清代较之历代均大为提高。
二、演变与影响;
(一)造园手法的演变; 1、利用自然--自然山林、人工
拙政园
绣猗亭 荷风四面亭 远香堂 小飞虹
拙政园-海棠春坞
拙政园同里退思园
同里退思园
1、分区; 东区--园林; 西区--宅园;
画舫
坐春望月楼(读书楼)
曲廊
5、扬州个园
• 四季假山
扬州个园
• 四季假山 湖石--夏山; 黄石--秋山; 雷石--冬山; 石笋--春山。
个园
• 花厅--宜雨轩 • 抱山楼--壶天自春
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
(一)园林布局; (二)理水; (三)叠山置石; (四)建筑营构;
厅、堂、轩、馆、楼、阁、榭、 台、舫、廊、亭、墙。 建筑:漏窗、屋角、室外铺地 (四)植物、花木; (五)室内装修;
挂落、家具、窗 (六)匾额与楹联;
第三节 风景建设
梅,建造小庭院; (3)山居郊墅的发展; 王维--“辋川别业” 白居易--庐山草堂 (4)帝室苑囿和离宫的兴作极盛; 临潼,华清池
5、堆山叠石艺术的高潮(宋辽金元)
两宋时期,造园活动更为普遍,已及于地方城市和一般士庶。
重要人物:宋徽宗赵佶--把玩石头,不入自然; “艮岳” 追求奇峰阴洞
米芾-- 金代:没有独立的文化体系,继承宋代的赏石风格,注重享乐; 元代: 南宋:重自然, 绍兴沈园
建筑群。 --沿用秦代挖池造山做法;与唐
代大明宫太液池相似。
北海
(a)琼华岛--白塔: (b)团城--承光殿一组建筑: (c)琼岛北岸--二层长廊: (d)池东岸--三座园中园: (e)池北岸--几组宗教建筑:
北海
(3)设计手法; A、平面:轴线平行 B、立面:
琼华岛--丰富的轮廓(被看) --竖向构图中心(观景点)
一、风景建设的规模与性质; (一)郊邑风景名胜; 苏州虎丘、石湖、天平山;南京莫愁湖、玄武
湖、钟山、栖霞山、牛首山;杭州西湖、灵 隐、西山等; (二)村头景点; (三)沿江景点; (四)名山风景区; 五岳、佛教四大丛林、四大名山;道教十大洞 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黄山、庐 山等,
万寿山
颐和园
(3)设计手法;
A、平面:轴线平行 B、空间构图:
佛香阁、排云殿--丰富的轮廓 --统治的竖向构图中心
C、多层次、多境界的追求; 园中园--谐趣园;
后山--喇嘛教建筑
后山
苏州街
谐趣园
• 园中园 • 仿无锡寄畅园
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 写仿江南名园、山水景物 --镇江小金山、杭州西湖等; • 康熙三十六景、乾隆三十六景;
C、空间构成--观景建筑的设置; D、多层次、多境界的追求;
山、水、建筑、树木 园中园--镜清斋、濠濮涧、画舫斋
2、清漪园(颐和园)
(1)沿革; 金:行宫; 元:扩建; 清(乾隆)万寿山、昆明湖;
(慈禧)颐和园; (2)组成; 万寿山--东宫(朝廷);
--前山(山南:佛香阁) --后山(喇嘛教建筑) 昆明湖:南湖、西湖;
中国建筑史
第六章 第园六林章与风园景林建与设 风景建设
第一节 概说
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1、从利用自然山林到人造假山; 囿--天然山林 2、造园大发展时期--秦汉; 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
的转折阶段,也是山水园的 奠基时期; --私家园林、寺观、郊邑园 林的兴起
私家园林、寺观、郊邑园林
(1)郊邑园林:会稽兰亭, 新的园林范式--曲水流觞; (2)私家园林: 南朝--建康、会稽、吴郡等士族聚居之地; 北朝--庾信《小园赋》
造山; 2、写仿自然-- 3、抽象自然--叠石造山,赏石
为主; (二)对周边地区、国家的影响; 1、日本:枯山水-龙安寺石庭; 2、欧洲:英国的自然风致式花园;
三、中国园林的意境
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因素。
“园”之构成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实例分析
(一)皇家园林; 功能: 生活起居、 游玩、朝觐、 拜佛; 构成: 宫室、园林;
2、苏州留园
景区划分: 东区:建筑为主;
主厅:五峰仙馆, 揖峰轩、还我 读书处;
以冠云峰为欣赏 主体的建筑群;
--建筑空间处理 最为突出。
西区:山池为主; 东南为建筑,山 池主景置于受 阳一面。 古树葱郁。
留园
• 冠云峰 • 池岸以黄石假山
为主; • 明瑟楼、涵碧山
房
3、拙政园
园北宅南 池占1/3
1、北海;
(1)沿革; 辽:燕京的“遥屿行宫” 金:太液池、琼华岛、“大宁宫”; 元:成为内苑,“太液池” 明清:仍沿用,加挖南海,合中海、 北海为三海,称西苑,是明清主 要帝苑。清时在三海中又多兴建, 尤其北海,顺治八年在琼华岛顶 建喇嘛塔,山前建佛寺,形成竖 向构图中心。
北海
(2)组成: “以池岛为中心”,池周环以若干
造型凝重,色彩浓重; 5、叠石以堆土成山为主,真假山相结合; 6、花木配置: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
(二)私家园林
1、寄畅园(无锡) 特点:a、选址成功;
b、以环绕水池建筑与景物 构成主要景色;
c、水面的处理; d、假山石的处理; e、园路曲折; f、建筑处理;
寄畅园平面
寄畅园
鹤步滩
知鱼槛 八音涧
《洛阳伽兰记》 因景得名 (3)寺观园林: 庐山东林寺--净土宗大师慧远 苏州虎丘山 北魏登封嵩岳寺
--中国山水风景园到南北朝时已形成稳定的创作思想与方法,多
向、普遍、小型、精致、高雅和人工山水写意化是本时期园林发 展的主要趋势。
4、宫苑竞奢--唐代是中国风景园林全面发展时期;
(1)城市和近郊风景点的发展; 长安-芙蓉苑、曲江池 风景建筑--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等; (2)私家园林: 王维--“辋川别业” 白居易--洛阳宅园 《洛阳名园记》(李格非) --园林小型化,好盆池、小池,喜近观细玩,品味松、竹、
承德避暑山庄
• 仿嘉兴烟雨楼
明清皇家园林的造园特色
1、选址、布局: 环境优美,利用自然风景区,建筑规模大; 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各园都巧于利用地形,因
地制宜,形成各自特色; 2、空间构图:竖向主体建筑--标志;整体布局较为
严整,很难摆脱对称轴线的布置方法; 3、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 4、主体建筑为与山水相称,体量与尺度都很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