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答:遗忘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
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干扰造成的。
干扰是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信息丧失。
实验研究表明,干扰有两种,一种叫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
另一种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叫倒摄抑制。
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遗忘最多。
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忘和提取失败有关。
许多研究者认为,当遗忘发生时,学习者并非真的“失去”了信息,而是学习者不能提取信息。
在试图提取信息时,人们常常意识到他们在长时记忆中贮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舌尖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贮存时没有做适当的加工或者找不到适当的回忆线索。
2、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答: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首先,教师自已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其次,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同伴榜样。
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
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对学生进行奖励,奖励便成为学生进步的标志,学生从中获得自己进步的信息,会增强自我效能。
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3、简述抗拒诱惑实验,它说明什么?答:该实验为沃尔斯特等人1963年所做。
被试为5岁儿童,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儿童带入放有玩具的房间,让他们参观,并告诉儿童说:“这些玩具禁止玩,但可以翻字典。
第二阶段,让儿童看一部短的影片。
这时,儿童被分为三组,一组为榜样奖励组,看到的影片是:一个男孩在玩一些被告知不准玩的玩具,不久,男孩的妈妈进来了,夸奖他并和他一起玩;一组为榜样训斥组,看到的影片是:男孩在玩被禁止的玩具,男孩的妈妈进入房间后,严厉训斥孩子违反禁令,男孩显出害怕的样子;第三组为控制组,不看影片。
第三阶段,让每个孩子都在有玩具的房间单独呆15分钟。
实验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发现:第一组儿童很快屈从于诱惑,约在80秒后便动手玩玩具;第二组儿童能克制7分钟,有的甚至坚持完15分钟而不去玩玩具;第三组即控制组儿童平均克制约5分钟。
这一实验说明:抗拒诱惑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和改变。
4、简述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答: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六级:(1)知识:指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
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
可借助于三种形式来表明: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代表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
代表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不仅要理解材料的内容,还要理解其结构。
(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
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
它强调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型。
(6)评价:指对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这是最二、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1、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算法可以取代启发法,答:错误。
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
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
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
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
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
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
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
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
2、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速度上存在差异。
答:正确。
面对不熟悉的问题,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专家花费其中大量的时间来对问题进行质的分析,而新手却匆匆选择一个方法,然后用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它。
举个例子说,假如专家用5分钟解决一道题,新手要用10分钟;专家用其中60%的时间(3分钟)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确定解题计划,而用余下的40%的时间具体执行计划;相反,新手用4分钟的时间来计划,这看起来比专家用的时间还要多,但实际上只占新手整个解决问题时间的40%。
因为专家能在具体操作前花很多时间进行周密的分析,这就保证了他的解题方向往往是正确的;而新手却会不顾毫无进展的事实,而执拗地把一个方法坚持下去。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其理论提出的背景如何?答:(一)认识布鲁纳 Jerome Seymour Bruner,布鲁纳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
“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一种对‘那里’的秩序和结构的反映或反射,而是包括能够在事前编造成一种可以预言世界将是怎样的、或者可能是怎样的构成物或模式(models of the world)。
”(二)布鲁纳关于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布鲁纳受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影响,也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了-些实验研究。
他认为,智力乃是人获得知识、保持知识以及将知识转化成他本人的工具的力量。
1、动作性模式(Enactive Representation):所谓动作性模式是指人们用“动作”来表达他关于世界的知识和经验。
这种通过适当的动作再现过去知识和经验的方式称为动作性再现模式。
动作性再现模式具有高度操作性特点。
在这种模式中,认识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知道怎样去做某件事情,它是由一套适合于得到某种结果的行动构成的。
例如,儿童在动作上知道怎样去骑自行车或怎样打一个绳结等。
这种动作性再现模式在个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中发生得最早,是经幼儿认识外界事物的主要方式。
因此,布鲁纳把这种模式看成是儿童认知或智力发展的第一阶段或知识掌握的初级水平。
对于成人来说,这种认知模式自始至终在认知活动中发挥作用。
“实际上,布鲁纳的动作性再现模式相当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感知运动水平“。
其实两人所描述的都是儿童初级的认知方式或智慧水平,即通过感知动作去认识外界事物,适应外部环境。
只不过皮亚杰描述的是这种认知方式的过程,而布鲁纳描述的是这种认知方式的结果。
他们都说明儿童认识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初级方式是通过动作获得的,即通过动作去认识和再现外部事物。
2、映象性再现模式(IconicRepresentation):布鲁纳的所谓映象性再现模式是指用意象、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方式。
它把时间、空间和定向结构的知觉转化为表象,从而进行概括。
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映象性再现模式在动作性再现模式之后出现,而且在6至7岁的儿童认知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因此,布鲁纳将它看成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或知识掌握的第二级水平。
其实,它相当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所描述的"具体运算水平"的认知活动,即依赖于事物的外部特征或事物在头脑中的表象来认识和掌握事物。
这种再现模式经过儿童期的发展,在人的一生认识活动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3、布鲁纳的象征性再现模式是再现知识经验的第三种方式,又称为符号性再现模式(Symbolic Representation)。
它是用人为设计的特征或符号系统再现之。
这一阶段相当于皮亚杰理论的前运算后期以及以后的时代,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语言)。
(三)布鲁纳关于类别及其编码系统“分别对待各种相同的事物,对周围的各种物体、事件和人物进行分类,并根据这一类别的成员关系而不是他们的独特性对他们做出反应。
”编码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行的类别”,是“人们对环境信息加以分组和组合的方式,它们是不断变化和重组的”。
在研究学习时,最主要的事情是系统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编码系统。
在布鲁纳看来,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1、新知识的获得。
“新知识,往往同一个人以前模模糊糊的或清清楚楚地知道的知识违背,或者是它的一种替代”,也可以是先前知识的重新提炼。
2、学习涉及到知识的转化。
通过转化,把信息转化为各种不同方式使之超出它们最初所给的事实,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评价。
要核对一下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不是适合于这个任务,概括得是否适当。
(四)布鲁纳关于学习的基本原则 1、认知结构理论—关于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本质(cognitive structure):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统,使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使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布鲁纳认为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非常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懂得基本原理是的学科更容易理解;(2)从人类记忆看,他说“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
详细的资料时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
”(3)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同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4)对教材结构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2、学习的准备性; 3、在教育过程中直觉思维的价值;4、学习动机。
(五)布鲁纳的教学论思想布鲁纳认为,一个教学的理论应包括五个主要的方面: 1.事先为学习者安排学习的最佳经验;布鲁纳认为,教学要着重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意向和目标针对性,要把学生的技能转变成他们自己的智力活动的安排。
这就是说教学的内容要与学生的求知欲望相关联,要把所教的东西转变成学生所求的东西,把教学的过程转变成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把所教的知识转换成与学生的思想规律有关联的知识,变被动的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为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和学生共同参加教学过程。
教学应该使学生们亲自去掌握他们试图掌握的东西,以及让学生亲自了解他们要取得怎样的进步。
按照布鲁纳的思想,教学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学习。